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宋代川窑白瓷掠影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彭牡丹   宋代   四川盆地   黑釉瓷   透光率   印花   化妆土   南宋   瓷器   定窑白瓷  
描述: 提到川窑白瓷,不能不想到唐代诗圣杜甫在诗中描绘的“轻且坚”“胜霜雪”“叩如哀玉”的“大邑烧瓷”,这个千古之谜始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去探寻。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成都古玩市场上就偶有白瓷出现,当时被称为“唐大邑窑白瓷”。1956年四川考古界在收集大量标本后认定,它们是本地不明窑口的宋代白瓷。50至70年代,考古人员在成都西、北等县进行多方探寻,收集到许多类似的宋代白瓷标本,直至1974年4月彭县(现称彭州)磁峰窑的发现,才掀起了宋代川窑白瓷的神秘面纱。 彭州磁峰窑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宋代白瓷窑,创烧于五代至北宋初,停烧于南宋末到元初,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最为兴盛,这一时期精品的质量几乎跟定窑相当。磁峰窑窑炉结构与定窑相似,为双烟道馒头窑,采用匣钵装烧,但它的装烧方式极为特殊,无论正烧还是覆烧,不管单烧还是叠烧,器物口沿都不与匣钵接触,因此芒口者甚少,偶有芒口者仅是为了修整其口以便于包金银。磁峰窑的支烧具有支钉、支圈、瓷珠、沙粒等,采用沙粒者较多,而且沙粒较大。有趣的是它采用三五或六七个瓷珠的支烧方法,居然跟山西介休窑、霍窑十分相似。磁峰窑使用“火标”,能很好地调控炉温。这些重要技术奠定了磁峰窑成为宋代川窑白瓷第一窑的基础。
试谈荣昌细陶制品造型与装饰的发展
作者: 朱红林   杨剑夫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陶器   磁州窑   四川   荣昌   纹样装饰   代表性   化妆土   地方特色   新石器时代   装饰方法  
描述: 一泡菜坛是四川荣昌细陶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在粗陶泡菜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出于实用性的要求,泡莱坛的造型比较特殊——在其口颈下方有一圈用作盛水以封闭坛口的“坛盒”(或称“坛沿”)。新石器时代的“敛口罐”及秦、汉的“双唇罐”,被认为可能是泡菜坛的雏形。早期的荣昌刻花泡菜坛,是民间陶器艺人创造的一种比较粗放的红泥细陶菜坛,俗称“中菜坛”。其规格比一般粗陶泡菜坛小,其造型直接承袭粗陶泡菜坛而略有改进,适宜用辘轳法手工拉坯成型。“中莱坛”的装饰方法和当地其它细陶产品相同:即在器物的适于装
从注壶、梅瓶看大同古代酒文化
作者: 张丽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景德镇   中国古代   装饰风格   北方少数民族   梅瓶   化妆土   大同   弦纹   酒文化  
描述: 塞上高原,常年风沙不断,冬季气候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有烫酒豪饮的习惯,故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注壶(执壶)、注碗以及梅瓶的遗存。山西大同位于塞上的内外长城之间,处在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区,曾系辽辖地燕云十六州之一,因此,这里的酒文化古瓷面貌异彩纷呈,风格别具。
明御窑遗址出土宣德孔雀绿釉、洒蓝釉“剥釉”原因分析
作者: 张红燕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土器物   发掘简报   洒蓝釉   官窑瓷器   御器厂   御窑   化妆土   考古发掘   剥釉   孔雀绿釉  
描述: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经近几年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明代御器厂的残损器物,极大丰富了明代御窑的品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些出土器物中的宣德时期的孔雀绿釉、洒蓝釉瓷器多有"剥釉"现象,本文将对其"剥釉"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关于孔雀绿釉、洒蓝釉的称谓本文援引自《景德镇龙珠阁遗址发掘报告》、《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和《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
浅议磁州窑和吉州窑
作者: 范凤妹   申夏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白釉   景德镇   透明釉   磁州窑   青州窑   吉州窑   绘画   化妆土   表现主体  
描述: 浅议磁州窑和吉州窑
从釉下彩绘瓷看磁州窑与吉州窑之区别
作者: 吴志红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纹样   彩绘   景德镇   磁州窑   青州窑   釉下彩   装饰   吉州窑   化妆土  
描述: 从釉下彩绘瓷看磁州窑与吉州窑之区别
青花白菜纹罐辨识
作者: 赵鸿月   耕生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白菜   宋代   景德镇   透明釉   山西   民国时期   浙江   化妆土   乳白色  
描述: 一件不起眼但很特别的青花罐,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花费时间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和探讨。现就此青花罐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欢迎专家和藏友共同商讨。以获教益。白菜青花罐(如图),底足有少量粘釉,底
陕甘宁边区的瓷器
作者: 陈德富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生产运动   延安地区   红军干部   二十世纪上半叶   陶瓷器   陶瓷文化   陕甘宁地区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化妆土  
描述: 在人们研究、收藏二十世纪上半叶(即习称民国时期)中国陶瓷时,关注的是景德镇产各种仿古瓷、新品种瓷及名家名作如“珠山八友”瓷。这一时期有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瓷器迄今还鲜为人知,那就是陕甘宁边区生产的独具风格的瓷器。陕甘宁边区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传统。著名的如陕西铜川唐宋时期的黄堡窑、耀州窑(此二窑名实为同一窑场的先后异名)、宁夏灵武西夏、元代的灵武窑,甘肃的彩陶文化等等。明清以迄于今,延安地区一直以当地材料生产日用陶器,如所见一种细砂红褐陶器,精者可与宜兴紫砂器比美;一种黑陶,胎质细密,胎色深黑,经刻、画、剔花装
历代定窑白瓷的研究
作者: 李国桢   郭演仪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白瓷   烧成温度   反射率   唐后期   莫来石晶体   瓷胎   定窑   化学分析   化妆土  
描述: 生产的定窑白瓷进行了对比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1)早期白瓷质量最差,并施有化妆土;唐后期至金,以北宋最佳,其他次之。(2)唐后期至金的瓷胎中 Al_2O_3含量均较高,在31~35%之间;胎内还含有
2007年玉堂窑遗址调查报告
作者: 黄晓枫   樊拓宇   易立   李平   高志春   王志勇   杨丽   曹桂梅   卢引科   来源: 成都考古发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壁   调查报告   施釉   足径   考古发现   乳浊釉   标本   口径   化妆土   采集  
描述: 玉堂窑遗址位于都江堰市西南的玉堂镇凤歧村(图一)。1977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灌县文物管理所曾对遗址进行过调查和小范围的试掘,当时记录了16座窑包,并在罗家窑包(二号窑包)清理出龙窑一座。由于环青城山旅游路线规划修建在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都江堰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玉堂窑遗址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小范围的试掘,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目前玉堂窑遗址的保存状况和遗迹分布现状,对现存窑包进行比对和分期。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从2007年5月开始,至7月田野工作基本完成,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基本理清了玉堂窑烧造的时代和产品特征。
< 1 2 3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