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鹤壁集窑黑、红彩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
作者: 陈尧成   郭演仪   赵青云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机理   釉下彩   色层物相  
描述: 鹤壁集窑是我国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鹤壁集窑的黑、红彩装饰技艺的发展在陶瓷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红彩、褐红彩的装饰技术和呈色机理作了研究,发现: 1.北宋样品都有两层化妆土
历代青花瓷器和青花色料的研究
作者: 陈尧成   郭演仪   张志刚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莫来石   青花瓷器   青花色料   烧成温度   唐三彩   氧化钙   化学分析   钙长石   着色剂  
描述: 。 从各化学分析的结果发现: (1)国产钴矿含有高百分比的MnO和低百分比的钴。这种类型的钴矿是通常所谓的“钴土矿”。 (2)画在北宋浙江省发掘的青花瓷器上的青花色料的MnO/CoO比和Fe_2O_3
明代宣德青花黑点的形成
作者: 陈尧成   郭演仪   张志刚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元青花   光照片   树枝状晶体   磁铁矿   黑点   晶体形貌   光反射性   非结晶区   宣德  
描述: 明代宣德青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纹饰中有黑点,而且在黑点中存在一种长期能保持反光性强的物相。本文对黑点的形成作了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发现: (1) 黑点的强反光性是由树枝状晶体产生。 (2
扬州唐城出土青花瓷的测定及其重要意义
作者: 张志刚   罗宗真   郭演仪   陈尧成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要成就   青花瓷器   青花色料   景德镇   发展史   重要意义   釉下彩   唐青花瓷   扬州   出土  
描述: 青花瓷,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瓷器釉下彩装饰的一个重要成就,从元代以来就大量生产,一直为国内外最喜爱的瓷器制品之一。一般人的看法以为元代是青花瓷最早出现的时代,但1957年绍兴环翠路出土南宋青花瓷碗碎片以后,则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对青花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1975年南京博物院在扬州唐城遗址中发掘出土的青花瓷资料发表以后,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
无名异的探讨
作者: 陈尧成   郭演仪   李铧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天工开物   加工工艺   宋应星   样品   氢氧化锰   中国古代科技   铁锰结核矿   无名异   分析结果  
描述: 一引言《天工开物》是由宋应星写于明代的中国古代科技名著,他在第七卷陶诞的白瓷附青瓷篇中有一段关于青花料的详尽记述:“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漆匠煎油,亦用以收火色)。此物不生深土,浮生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认上料、中料、下料。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上者每斤煅出只得七两,中下者以次缩减。如上品细料器及御
元大都发掘的青花和影青瓷
作者: 郭演仪   陈尧成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陶瓷样品   景德镇   元大都   元代   发掘   化学成分   瓷片   出土   影青瓷  
描述: 自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共同进行元大都的发掘以来,已发掘到许多珍贵的陶瓷器物,其中青花和影青瓷器,都是历来发掘中较少见的样品,不论在胎、釉烧造和彩绘技艺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了更好地对这些元代的陶瓷样品作科学分析和鉴定,以确定其烧造地点,加深对元代制瓷工艺的了解,我们初步作了以下一些研究工作。
宋、元时代的青花瓷器
作者: 陈尧成   郭演仪   张志刚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元青花   浙江江山   青花瓷器   青花色料   浙江省   景德镇   样品   烧成温度   北宋  
描述: 过去,我们曾对历代青花瓷器和青花色料进行过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浙江发掘的北宋青花和浙江江山县(?)河窑址采集的元青花瓷器进行了某些物理、化学性能的测试分析,并观察了瓷器胎釉的显微结构和进行了某些工艺特性的探讨。关于宋代是否有青花,一直是考古和陶瓷界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虽曾有文献论证过宋青花存在的可能,但都未见实物依据。浙江省文管会在龙泉县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砂塔塔基进行了发掘,发现有
历代德化窑白瓷的研究
作者: 郭演仪   李国桢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料   氧化焰   白瓷   德化   烧成技术   显微结构特征   陶瓷性能   细颗粒  
描述: 分析鉴定了十五种历代德化白瓷和影青典型样品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物理和陶瓷性能。为了了解古代德化白瓷和作为重要技术因素之一的原料之间的关系,尚对两种当地产的瓷石作了研究。 从分析和研究的结果发现: 德化瓷胎和釉中钾含量高,此与当地原料的特性有密切关系。这是一个适应于素雕而避免烧成过程中变形的优点;德化地区的瓷石与景德镇地区所用瓷石是相似的,它主要是由石英,绢云母、高岭石和长石等组成;明代制釉的釉灰用量是宋代用量的一半,德化白瓷釉应属典型的钾-钙质釉;在德化地区北宋和南宋时期仅使用还原气氛烧成,元代以后,特别是明代才熟练地掌握了氧化焰烧成技术;在明代的“猪油白”瓷器胎中的钾含量与釉中相近,有时甚至超过釉中含量,这就是为什么明代德化白瓷看起来有象玉石一样的半透明感的缘故;近代德化白瓷的氧化铝含量比古代瓷器中高5~9%。
瓷石和高岭元后期湖田的发展
作者: 艾惕思   郭演仪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中国陶瓷   青瓷器   高岭   釉里红   中国古代陶瓷   装饰   青花   中国瓷器   影青瓷  
描述: 英国艾惕思先生是大家所熟悉的热爱中国陶瓷的老朋友,他现任英中中心主席。他对中国古代陶瓷素有研究。本文是他寄来的有关论述元代后期景德镇湖田陶瓷发展的文章,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其中许多问题对激发大家深入讨论和研究都有一定意义。鉴此译出后供大家参考,便于发表意见。
古代景德镇瓷器胎釉
作者: 郭演仪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瓷釉   瓷器  
描述: 传统景德镇瓷器自五代至清代先使用瓷石类原料制胎,后掺用高岭土;制釉则采用釉石和釉灰配合。关于历代瓷胎的配制以前已有许多作者议论和研究过,周仁和李家治早在60年代提出了宋代以前制胎仅用瓷石一类原料的看法。80年代初刘新园和白焜对于宋以前仅用瓷石制胎的说法亦无异议,只对何时使用高岭土掺入瓷胎的看法在推测时间上稍有差异。Wood于1978年曾提了宋代景德镇影青瓷胎是用高岭化的瓷石制作的,并于1982年讨论了有关影青和高岭化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