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集窑黑、红彩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

日期:1990.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陈尧成 郭演仪 赵青云 

【刊名】硅酸盐学报

【关键词】 呈色机理 釉下彩 色层物相

【资助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要】鹤壁集窑是我国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鹤壁集窑的黑、红彩装饰技艺的发展在陶瓷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红彩、褐红彩的装饰技术和呈色机理作了研究,发现: 1.北宋样品都有两层化妆土,这在胎釉之间起到过渡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陶瓷外观白度,而且能使釉减少应力并避免产生裂纹。 2.北宋、金和部分元代样品都是釉下彩。釉下彩样品的色层物相都是以磁铁矿为主,花纹呈黑色。但是部分元代样品色层在釉上,部分釉上彩色层物相是以赤铁矿为主,花纹呈铁红色。两个元代样品釉上色层物棚的含磁铁矿量和赤铁矿接近,花纹呈褐红色。

【年份】1990

【期号】第6期

【页码】506-511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