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邛窑姊妹花:都江堰玉堂窑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都江堰   绿釉   成都平原   青城山   四川   唐代   釉色   唐宋时期   氧化铜  
描述: 朝卧牛山方向行进,向左一拐便到了岐山村(图1),这里是玉堂古瓷窑址群最集中的地方。1985年7月22日公布玉堂窑址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27日公布玉堂窑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笔者
乐山荻坪山窑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馆   文物考古工作   青瓷器   首次发现   省博物馆   古瓷   古窑址   瓷窑遗址   武昌   文物事业  
描述: 的小山叫荻坪山,荻坪山古窑就座落在平坦幽静的荻坪村(图1)与峨眉河岸边之间的坡地上,山脚下就是充满传说故事的苏稽古镇。荻坪山窑址地表长满了竹木荒草。这里的古瓷窑址不见史书记载,也未经考古及文管部门发掘
都江堰玉堂窑的器物造型与装饰艺术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执壶   绿釉   提梁壶   东方大学   玉堂   邛窑   四姑娘山   器物造型   釉下彩   西北部山区  
描述: 数月前,跟北京东方大学的十来名师生一起,到成都西北55公里处的都江堰玉堂窑参观考察,有学员曾问及玉堂窑的器物造型与装饰艺术特点,我说写篇短文来回复,然而拖至今日才草草收笔。都江堰市玉堂镇处于都江堰与青城山之间,该镇所辖面积50余平方公里,处于成都平原通往西北部山区的咽喉地带,是通往青城山、黄龙、九寨沟、四姑娘山等极富盛名的旅游
彩绘与三彩:浅析色彩缤纷的四川邛窑古陶瓷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乳浊釉   色彩   四川   古陶瓷   唐三彩   唐代   釉下彩   化妆土   研究探索  
描述: 邛窑是四川最负盛名的古代陶瓷窑群,它最重要的窑群——十方堂窑位于距成都约80公里的邛崃市临邛镇南河乡十方堂村。十方堂窑是邛窑诸窑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创烧于南朝晚期,盛烧于唐至五代,终于宋。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后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后经80年代的几次发掘,己知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由
东汉时期的四川青瓷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透明釉   陶瓷品   陶瓷器   鉴赏   唐代   胎体   自然纹理   中国古陶瓷   制作工艺  
描述: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说道:"长江中游的江西、两湖和四川,大约在三国时期开始设窑制瓷."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四川古代青瓷和相关遗址的现身,人们对四川青瓷始烧年代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诸多实例说明,四川盆地的青瓷,始烧于东汉.处于成都市内的青羊宫窑址,早年曾经发掘出土过战国时期的窑炉、陶器,以及汉代至唐代的窑炉、陶器和青瓷.近些年,绵阳市内及江油青莲、九岭一带的许多古瓷窑遗址出土了不少青瓷.都江堰横山子窑、邛崃固驿窑也出土过隋代以前的青瓷.遂宁龙凤镇窑、乐山关庙窑、苏稽镇荻坪山窑、雅安芦山窑等地表唐代标本甚多,也有可能在唐代以前生产过青瓷.
美轮美奂的邛窑高温唐三彩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区影响   高温   都江堰   陶瓷窑   四川盆地   邛窑   古陶瓷   唐三彩   唐代   三氧化二铝  
描述: 说起四川古陶瓷,必然首先想到邛窑,因为它是四川盆地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古陶瓷窑。而且以邛崃十方堂窑为首,加上都江堰玉堂窑、成都琉璃厂窑、乐山荻坪山窑、雅安芦山窑、遂宁龙凤镇窑等等,组成了庞大的邛窑系。 从隋代开始,邛窑以其创烧的乳浊绿釉、铜红釉、釉下多色彩绘瓷和高温唐三彩而统领大西南陶瓷业700余年,给后世留下许多高古陶瓷珍品,其中,高温唐三彩就是邛窑留给我们的美轮美奂的奇葩。
明清时期的重庆荣昌陶器——安陶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清代以前   四川盆地   文物考古   陶瓷业   重庆   明清时期   荣昌县  
描述: 瓷窑遗址,这里宋代制作的黑釉瓷盏修胎精细,釉面乌黑光亮,纹脉丝丝如蝉翅,足部多有深色护胎釉,盏腹较深,口沿内部有唇边,是社会上层用的斗茶佳器(图1)。2005年重庆文物考古部门对刘家拱桥宋代瓷窑遗址
宋代川窑白瓷掠影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彭牡丹   宋代   四川盆地   黑釉瓷   透光率   印花   化妆土   南宋   瓷器   定窑白瓷  
描述: 提到川窑白瓷,不能不想到唐代诗圣杜甫在诗中描绘的“轻且坚”“胜霜雪”“叩如哀玉”的“大邑烧瓷”,这个千古之谜始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去探寻。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成都古玩市场上就偶有白瓷出现,当时被称为“唐大邑窑白瓷”。1956年四川考古界在收集大量标本后认定,它们是本地不明窑口的宋代白瓷。50至70年代,考古人员在成都西、北等县进行多方探寻,收集到许多类似的宋代白瓷标本,直至1974年4月彭县(现称彭州)磁峰窑的发现,才掀起了宋代川窑白瓷的神秘面纱。 彭州磁峰窑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宋代白瓷窑,创烧于五代至北宋初,停烧于南宋末到元初,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最为兴盛,这一时期精品的质量几乎跟定窑相当。磁峰窑窑炉结构与定窑相似,为双烟道馒头窑,采用匣钵装烧,但它的装烧方式极为特殊,无论正烧还是覆烧,不管单烧还是叠烧,器物口沿都不与匣钵接触,因此芒口者甚少,偶有芒口者仅是为了修整其口以便于包金银。磁峰窑的支烧具有支钉、支圈、瓷珠、沙粒等,采用沙粒者较多,而且沙粒较大。有趣的是它采用三五或六七个瓷珠的支烧方法,居然跟山西介休窑、霍窑十分相似。磁峰窑使用“火标”,能很好地调控炉温。这些重要技术奠定了磁峰窑成为宋代川窑白瓷第一窑的基础。
川窑古陶瓷奇葩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唐三彩是我国陶瓷中的艺术瑰宝,自1905年我国北方唐三彩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机构及收藏家的高度关注。北方唐三彩产生于唐早期,兴盛于中唐,曾传至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伊朗、埃及等地,“安史之乱”后渐衰。通常认为,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是河南巩县、陕西铜川和西安西郊、河北内丘,不妨称它们为北方唐三彩。本文将要讨论的是鲜为人知的四川邛窑唐三彩,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南方唐三彩。 位于四川成都邛崃市的十方堂窑是邛窑唐三彩的烧造地,一九八八年一月,国务院将十方堂邛窑遗址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堂窑是邛窑数个窑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创烧于南朝晚期,盛于唐至五代,终于宋。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发现后曾引起军阀盗挖。八十年代后进行过几次考古发掘,现已知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所用窑炉有龙窑和马蹄窑。出土的上万件古陶瓷中,有各种生活用具、工具、玩具、文房用品、人物、动物瓷塑和佛教造像以及少数建筑材料。器物胎质以灰褐胎居多,釉色20余种。其装饰技法主要有釉下彩绘、印花、刻划花、堆贴花等。尤其以无铅高温玻璃釉彩为特点的邛窑唐三彩(简称“邛三彩”)是邛窑的精华之作,可谓川窑古陶瓷中的奇葩,它不但可与北方唐三彩媲美,而且还有自己独创的特色。
四川都江堰金凤窑宋瓷初探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发掘,在9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龙窑1座、馒头窑33座、作坊区10处、废品堆积场6处,以及大量的窑具、各种完整的或可复原的器物5000多件、瓷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