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具】搜索到相关结果 3292 条
-
何谓具像
-
作者:
鲍海宁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具像
视觉
形象
理解
艺术方式
艺术作品
表达
自然
雕塑
-
描述:
伟大的艺术能够在被人们理解之前便与之交流。——艾略特(T·S·Eliot)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往往也是时代情感的源泉。——康定斯基(Kandinsky)艺术方式的选择,既是精神上的自觉也是表达方式上的自觉。而"雕塑是事物的本质,自然的本质,是永恒人性之物"。具像的概念或者说含义是
-
关于具像
-
作者:
蒋铁骊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业素养
经验
具像
认知能力
内心
美术学院
创作过程
铁骊
雕塑家
接受
-
描述:
具像塑造对雕塑家来说是最基础不过的要求。如果我们将雕塑学习过程中有关具像雕塑的诸要素加以整理与回顾的话就会明白,具像塑造承担了这其中几乎所有的核心要求。并且,我们的那些所谓专业素养,认知能力等抽象性的东西,无一不是来自具像形体的塑造经验。直到现在,我仍然会不自觉地以具像雕塑的口味来判别雕塑的同道之人。
-
浅谈雕刻教学与创作
-
作者:
祝长生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雕刻
教学辅助
创作
构成手段
节奏
70年代
雕塑
-
描述: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便有幸在中国美院从事雕塑系教学辅助工作,而今已近四十载。从技术角度看雕塑,一是雕,凿去多余的体积,取得完美的造型;二是塑,添加具黏性的物质,堆砌生动的形象。雕与塑是加与减
-
极少主义的雕塑训练
-
作者:
姜晓梅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分割
伊丽莎白
空间环境
赫伯特·里德
现代艺术
当代艺术
具象艺术
教学训练
极少主义
现代雕塑
-
描述:
鲁美雕塑系的传统具象教学是训练学生具有用粘土塑造自然、表现自然的能力。塑造的对象通常是以人为主。因为人是自然中最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 近二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当代西方艺术以注重观念为本。具象
-
大大的艺术,小小的家:亲访舟越桂工作室
-
作者:
马文甲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界
创作领域
国际威望
国际声望
马约尔
东方美学
语言性
雕塑创作
布德尔
具象雕塑
-
描述:
。舟越桂被认为是世界雕塑史上于具象雕塑创作领域续接马约尔与布德尔的人物,国际威望毫不逊色于曼祖。他的木雕作品继承古老的日本制作木雕佛像的技法,又不失对于生活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敏锐捕捉。他对干眼球的镶嵌
-
不期而遇的碰撞
-
作者:
安·兰迪
范文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里希
玛法
拼贴
作品风格
贾德
抽象表现主义
唐纳德
卡拉瓦乔
德克萨斯州
-
描述:
”博物馆,博物馆四周是壮观的沙漠景色。但是冯·海雅的作品风格与这位极简派教父清教徒似的雕塑风格毫不搭界。海雅的雕塑着迷于几何与有机体、装饰与具象的意外碰撞,其中一些作品中活泼的形象似要从画布上呼之欲出。冯·海雅的工作室以前是牧场的库房,举
-
雕塑的魅力
-
作者:
王少军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级
要极
生活中
魅力
自然界
魁力
雕塑艺术
具象性
具象化
手触摸
-
描述:
雕塑的魅力在于抽象了的具象性。 这是一个初级的雕塑常识。 这又是一个衡量雕塑艺术水准的大尺度。 然而,仅此就需要极高的悟性和极精巧的手工,更何况雕塑的概念不仅仅如此。 生活中,我常常从流动的、因果的、或是杂乱无序的事物上移开视线,停留在一种似乎与时空隔绝了的静止的形体上。尽管这个形体是具象的,但在我看来,它
-
尝试组合:对话理查德·迪肯
-
作者:
约翰·罗特莱格
曹丽华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理查
迪肯
艺术生涯
泰特美术馆
莱格
罗特
查德
制作工艺
令人
-
描述:
理查德·迪肯是活跃在当代画坛最多产的英国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生涯几近40年。他使用广泛的各种创作媒介和诸多的制作工艺,不断尝试着式样多变、令人惊叹的不同题材的作品——从小型创作到纪念碑式的雕塑。一个囊括了他全部雕塑作品的大型展览于2014年4月27号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开展。在伦敦里森画廊举办"联合"展览的间隙,我采访看了他。约翰·罗特莱格:您最近创作的雕塑,有哪些新的特点?理查德·迪肯:自从上次在里森画廊举办展览已经七年了,上次的展览已经勾勒出了陶瓷、
-
因时而成 应势而立——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材料教学
-
作者:
钱云可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雕塑语言
科技文明
物质材料
铁制工具
中国美术学院
雕塑材料
物质特性
-
描述:
文明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先制造工具,后创造形象。从削制的石头工具和用黏土涂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经火烤而成的陶器工具开始,似乎雕塑这个词的“雕刻和塑造”的内涵就已经具备。随着
-
具象雕塑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培养
-
作者:
霍波洋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物象
形体语言
速塑
自我意识
课堂作业
形体结构
媒介物
雕塑系
具象雕塑
意识培养
-
描述:
雕塑系学生近年的课堂作业,与以往的学生作业相比,无论在雕塑的语言、手法和观念上都在悄然变化,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新的追求.当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具象教学,做到分层次、有步骤的,对不同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