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九十年代审美文化的四种倾向
作者: 刘成纪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主义   九十年代   文化的民族主义   英雄主义   后浪漫   世俗文化   文化倾向   知识分子   感觉主义   审美文化  
描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以及物质主义成为社会的价值主流,世俗文化在90年代崛起就有了它所依托的社会物质背景。刘成纪的论文以世俗文化为重心,探讨了90年代审美文化的基本倾向。语言(文字)既能够
杨飞云与他的古典主义油画
作者: 马钦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飞云   画家   模特   造型方式   古典主义   姑娘   作品   科学原则  
描述: 在中国近代艺术发展史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的冲击的第一个浪潮及革传统艺术的命的充分依据,便是西方人的定点透视的造型方式。由于西方油画由视觉空间的延伸所构成的空间深度感,发展起了一整套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空间的幻觉真实感的技巧和原则,这被等同于西方人的科学原则在绘画上的具体运用,既然是“科学原则”,那么中国艺术的前途也自然只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简说罗朗的风景油画
作者: 淅雨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村野   自为   流泉   鸟鸣   物各有主   造物   云间   简说   苏轼   油画  
描述: 苏轼《前赤壁赋》有这样一段:“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中国画的视觉改造——王川访谈录
作者: 马钦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访谈录   毛笔   水墨画   当代性   中国画   笔墨   极少主义   作品内涵   宣纸   油画  
描述: 马:从你们四川在八十年代走出一大批乡土写实主义精英以来,你可以说是其中跳跃性最大的一位画家。你是学中国画的,但却是以画油画步入画坛,引起人们对你的广泛关注,然后搞抽象表现主义,搞深圳“零”展,搞装置
’97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绚丽多彩
作者: 邵杰明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钱币   个展   府主   广州人   博览会   文化艺术交流   国际化大都市   艺术精品   艺术品   油画  
描述: 由广州人民政府主办的’97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将于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举行,这是旨在促进文化艺术交流,繁荣艺术品交易,为把广州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而举办的文化盛事。 本届艺术博览会参展
莆田工艺美术雕塑
作者: 方文桃   李凤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献名邦   雕塑风格   木兰溪下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莆田   工艺美术厂   形象设计   工艺美术   佛像雕塑艺术  
描述: 莆田位于福建中部,木兰溪下游,因盛产贡品荔枝而得名“荔城”,素有文献名邦的美称。 莆田的工艺美术雕塑,虽在清末民初即颇有名气,但那时主要以家具雕刻和佛象雕塑为主,作品精致生动,但其影响主要在附近地区,出品也不多。 建国以后,特别是在1956年,莆田的老艺人创办了莆田工艺美术厂(今莆
强化雕塑教学的设计观念
作者: 许正龙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综合运用   巴洛克时期   雕塑作品   设计观念   文艺复兴时期   创作教学   审美主体   雕塑家   雕塑艺术  
描述: 雕塑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东西方都产生了无数不朽的名作。长久以来,以模拟自然形态,写实社会现象为主的具象手法所创作的样式,占据了雕塑历史的主要篇章,并成就了古希腊、古罗马等各个时期雕塑艺术的辉煌
雕塑·建筑·环境:论城市雕塑的整体和谐
作者: 郭端本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形态   整体和谐   建筑师   空间结构   英雄主义精神   雕塑造型   城市环境景观   雕塑家   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雕塑  
描述: 面临二十一世纪,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比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从身边一个城市,从区域到整个地球,从当代到子孙后世,人类怎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公共环境中的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景观和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鉴此,雕塑家、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创作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和人的因素,需要跨越历史时空,广泛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豁达的胸怀来审视自己作品的形式和情感,以实现雕塑、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留一方净土,修一世偏爱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艺术作品   独特性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创作年代   主体意识   雕塑家   人格魅力   创作主体  
描述: 近现代中国雕塑家大都是学习欧洲传统雕塑的,因此全国雕塑队伍基本上都会写实手法的雕塑。按照这个学派的顶级要求,雕塑家应该首先整体地、全面地观察研究对象,把握对象的本质,反映出对象的个性,对象的风采等等。与之相匹配的评判,同样以反映对象的高超与否为标准。于是,艺术家在对象的面前成为老实巴交的奴隶,艺术家的自我表述被放在了极不起眼的地位。在现代艺术反传统的感召下,创新成为每一个现代艺术家必须面临的课题。于是,不少人认为只要寻找一个什么绝活儿,就等于获得了一根能
雕塑.建筑.环境
作者: 郭端本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形态   整体和谐   建筑师   空间结构   英雄主义精神   雕塑造型   城市环境景观   雕塑家   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雕塑  
描述: 面临二十一世纪,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比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从身边一个城市,从区域到整个地球,从当代到子孙后世,人类怎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公共环境中的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景观和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鉴此,雕塑家、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创作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和人的因素,需要跨越历史时空,广泛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豁达的胸怀来审视自己作品的形式和情感,以实现雕塑、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 1 2 3 ... 11 12 13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