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看 】搜索到相关结果 504 条
爱看风景的狗
作者:
李汀
来源:
孩子:学生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文
语文教学
《爱看风景的狗》
小学
李汀
描述:
前几天,舅舅给我们家送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它长着一对小小的耳朵,一只小巧玲珑的鼻子和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四条腿又粗壮又结实,全身的毛金光闪闪。我高兴得不得了,抱着它摸了又摸。爸爸看我 这么喜欢,就在顶楼阳台上给它搭了一个舒适的窝。
世界吃食四大流派
作者:
周洁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营养需要
看图识字
历史文化
法国
手脑并用
文化传统
食物
营养学
日本
半饥饿
描述:
的前提下,吃什么都用脑思考,计划选择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医学、营养学一旦有新理论,食品界就有新宠儿。因此,在美国市场上多的是配好营养的纸盒饭食,省时,省事,但并不省钱,这是用脑吃的,人人看图识字 就懂
异域观看:近代欧人记载中的“中国宝塔”二三事
作者:
赵娟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学家
建筑师
近代
观看
大报恩寺琉璃塔
国宝
记载
中国建筑
描述:
"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图片来自奥地利建筑师、雕刻家兼建筑历史学家费舍尔·冯·埃尔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1656-1723年)1721年出版的《历史建筑图集》(Entwurff Einer Historischen Architectur)。这本书或许可以称得上是第一部带有比较意义的世界建筑图集。而此图中描绘的建筑是明、清时期享誉中外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这座塔本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母而耗费巨资修建的宝塔。据载,这座通体砌五彩琉璃砖的宝塔九层八面,高"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约合
耿建翌个展——2015夏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装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拓精神
展览地点
观看方式
油画专业
中国美术学院
装置作品
格纳
展览时间
运动画面
核心话题
描述:
为期一个月的耿建翌个展“2015夏”于2015年9月8日于香格纳画廊西岸空间开幕。作为香格纳的重要代理艺术家,耿建翌先后为香格纳北京空间、新加坡空间筹创开幕展。此次“201 5夏”,耿建翌将携其全新装置作品再次给予我们惊喜。耿建翌被称为是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直延续这种开拓精神,探索着如何表达自己的体验,他既以此为作品的目的也以此为作品的方式,他的作品有着超出本身的价值和冲击力。耿建翌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即今中国美术学院),现今定居在杭州。1989年以来他的作品广泛展出,并举办过多次个展,参加过许多国际性的当代艺
邹明其人其画
作者:
邹明
孙振华
来源:
现代装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界画
生活点滴
大学教师
彩墨
观看方式
淡彩
画水
淡墨
用墨
水墨作品
描述:
艺术是一种对美的意识形态的表现,艺术家往往要深入生活点滴发现细微之美。所以,艺术家在常人眼中或许是一个捉摸不透且个性的人物,那么在挚友笔下平日里的艺术家又是怎样的人呢?本期为大家介绍艺术家——邹明。
血性与狂想:孔宁油画作品展
作者:
伏平
来源:
现代装饰(家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感觉
油画作品展
幻想世界
中俄边境
活着
看世界
装置作品
世界艺术
艺术形式
律师工作
描述:
孔宁,1958年出生于中俄边境城市满洲里,后随母亲回到北京,从事过检察官和律师工作。2000年底放弃律师职业开始创作以人性、环保为主题的行为艺术、装置作品等。2005年起,没有受过任何美术训练的孔宁开始创作油画,至今已累积创作了700幅油画、4000幅钢笔画。
论乌克兰错觉油画艺术中的同构形式
作者:
温利丝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志设计
油画艺术
同构对象
一幅画
现代标志
观看者
平面设计
画中
超现实主义
绘画创作
描述:
生活中,同构的运用无处不在。例如平面设计,相当大一部分设计作品中运用了同构形式,将作品上的信息直接植入观看 者脑中。不管是在设计还是在绘画创作,新颖的表现方式永远都是其灵魂。本文根据对同构的认识,归纳
浅议绘画观看方式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作者:
唐婧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看方式
影响
创作
油画
描述:
随着美术史的发展,我们的油画创作方式也开始了改变,从最先开始的单纯二维平面绘画现在已经走向了与立体装置、雕塑、新材料相结合的新型绘画创作模式。绘画在发展,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改变了传统视觉观赏方式,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众的认知观念。艺术不在是神秘而又高不可攀的存在,它现在更多的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在推动影响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创作者对于绘画创作认识的改变。
悦外滩
作者:
林玲玲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相
琴凳
鹅黄色
深藏不露
百看不厌
红唇
如玉
杏色
描述:
……我不喜欢钢琴旁边上竖立着的冷冰冰的制造说明,我固执地认为,这架纤秀的钢琴自然是被一个柔情的女儿所拥有。上海滩的女孩儿,定是胖一分太胖瘦一分太瘦,外翻卷的小烫发虽然千篇一律倒也百看不厌 ,尽管雪肌如玉却仍将蜜粉厚厚扑上,
眺望涪江烟雨濛(散文)
作者:
王德云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相
琴凳
鹅黄色
深藏不露
百看不厌
红唇
如玉
杏色
描述:
王德云 梦醒江畔 那支采桑的曲子,早已在夺博河的记忆里搁浅,五朗里飞出的布谷鸟,啼醒了江水的微澜,揉亮的视线牵向莺飞草长的沿岸。一夜思乡的雨,把归期的脚步打湿在山尖,那纤纤五指拨响的音符告诉远方,江边已守候着季节的容颜。 那荷叶似的罗裙,飘来采青的羌妹,此时此刻是否还羞怯,笛在山上清唱?荷盖下那翘望江水的眸子,可还能把阿哥的步履催促?横卧通口的夕阳,可还有青片的芙蓉画脸?暗香浮动的黄昏下,白马深处的眼帘是否还执着的守候那满载星辉的小船?黄土樑上萦绕的炊烟,是否依然把慈祥母亲悠长地呼唤?细细雨丝里的羚羊,是否还和众多柔情一样缠缠绵绵? 涪江啊涪江,梦里相约的岳王楼,让企盼一夜穿越千山万水,一夜听完春雨的倾诉,在昔日山茶飘香的深巷中,守望杜鹃一声声的啼血呼唤。在你源远的江流里,漂荡着唐诗宋词的音韵,李白、杜甫、杨雄、欧阳修、陈子昂在柳浪中泼下的墨痕竞相浮动,月夜下成为最完美的睡莲,让无数思乡的情漫过野岭青山。涪江啊,杨柳吐烟的涪江,成就了猿王洞上的月朗云淡、玲珑可人,在薄得透明的鸟声中,成为归程上不灭的信号,指引着想家时的无眠。 思念在江边 离乡的步履是一艘漂泊的舟,总爱停泊在月落乌啼的村落。思念是一柄乡音飘红的伞,随着江水的节拍舞动。 千里迢迢,走不出江边离别的叮咛,因老爸在夕阳里点燃的烟管在眼里沉淀。 江水平仄,诗花在涛声里的含笑,让远方的脚步在清晨徘徊。遥望山水重重的江油关。南飞的雁群,把无眠的乡愁轻轻点燃,三秋桂花、十里稻香,难抵江边会讲故事的羽扇。把握不住高峡秋月、苏堤春晓,因记忆停留在青莲的碑边:听不懂黄鹤楼的莺歌,滕王阁的燕语,因脱不去富乐堂漂染过的衣衫,那江边滴翠的柳笛,载进浆歌里的竹蒿,流向远方的营地。 从日落到日出,长针断线的白马妹子,早已绣好了回家的水路,哼起的歌谣,轻盈得像月色一般,一声声一更更都是牵挂,让多雨的涪江除了雾霭,还有晶莹的眼睛。 重回三月 江边等候的阳雀,悄无声息地撕下历书,在三月的花影上嘀咕。一声古典的呼唤,素洁淡雅的水仙就凌波而来。一抹烟红,丰富了一波三折的江湾。那动人的明眸扫过寒风,在浩渺的江海里点燃觅春的视线。 画眉的浅唱,划破了桃花岛的宁静,草儿青青的岸边石级,在斜织的烟雨里萦绕一圈。听一支竹笛,把小伙的欣喜吐得悠长。油油的雨伞,遮不住一支对唱的船歌,轻轻晃动的撸声,牵动着菱尖上水灵灵的眼睛,心己默默捧起江边少女投来的柔光,于是,就有一段醉人的故事把斜阳无声染红,一种亦苦亦甜的滋味,让你同味一生,牵挂一世。 小小帆船儿,进出于无尘无垢的江水间,心被洗涤得荷瓣一样纯净,我愿成为其中一朵,舞着绿叶的裙裾,踏着一缕星光,随风而去,紧紧握住脆弱而幸福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