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画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09 条
-
略论中国花鸟画发展史本体特点
-
作者:
孔六庆
王博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性阶段
中国花鸟画
情趣
诗性阶段
画性阶段
-
描述:
中国花鸟画发展史的本体特点是重“情趣”的表达。该特点,受中国文化氛围豢养,受中国绘画史总体影响,“六法”是其发展的立足点,而出自以花、鸟为代表的动植物题材的特性。诗性,是人的感情对于自然花鸟物象审美有意味的转移,唐代以前,花鸟诗与花鸟画同步共振。五代两宋在诗性基础上情感更阐微深细的词性,其表达与精微描写臻于极致境地的工笔花鸟画同步共振。元明清及近现代时期则于画之本体,将材料的笔性墨性色性及水性,交融于表现的随性天性悟性及心性,于是花鸟画“情趣”直向笔墨求。笔墨的形而上“贵古”、书法用笔、水墨“影然”、追求“生意”、“不似之似”等内蕴,总为“悦性弄情”;于是“情趣”特点越来越清晰并越加强。
-
略论中国花鸟画发史本体特点
-
作者:
孔六庆
王博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性阶段
中国花鸟画
情趣
诗性阶段
画性阶段
-
描述:
中国花鸟画发展史的本体特点是重“情趣”的表达.该特点,受中国文化氛围豢养,受中国绘画史总体影响,“六法”是其发展的立足点,而出自以花、鸟为代表的动植物题材的特性.诗性,是人的感情对于自然花鸟物象审美有意味的转移,唐代以前,花鸟诗与花鸟画同步共振.五代两宋在诗性基础上情感更阐微深细的词性,其表达与精微描写臻于极致境地的工笔花鸟画同步共振.元明清及近现代时期则于画之本体,将材料的笔性墨性色性及水性,交融于表现的随性天性悟性及心性,于是花鸟画“情趣”直向笔墨求.笔墨的形而上“贵古”、书法用笔、水墨“影然”、追求“生意”、“不似之似”等内蕴,总为“悦性弄情”;于是“情趣”特点越来越清晰并越加强.
-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形式美
-
作者:
郭子瑶
来源: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美
古代雕塑
装饰性
绘画性
-
描述:
中国古代雕塑虽然受到佛教艺术的巨大影响,但完全不同于西亚和印度的雕塑,更不类似于希腊罗马雕塑。她有自己的特点,即追求形式美与内在的气质,与绘画一样也是以"六法"之"气韵生动"为要旨。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古代雕塑的美学追求作一点初步探讨。
-
鲁美壁画新作述评
-
作者:
许荣初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壁画创作
述评
金属材料
现代壁画
美术学院
青年教师
建筑空间
绘画性
制作工艺
-
描述:
作为最年轻画种的中国现代壁画虽然没有像油画那样轰轰烈烈地奔向市场,像城市雕塑那样由于一定的行政手段的推波助澜而迅速地遍布城镇街头,却也以不小的规模占领着那新建起来的高楼广厦的墙面,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由于它的相对恒久性和巨大的体量,作为大型艺术它所具有的公众性的特征,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它的创作质量和它当前存在的问题。 鲁迅美术学院的教师们是从1982年开始创作壁画的,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近年来,几位青年教师在探索新材料的使用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马书林的钢板喷铜,周见、田奎玉、刘希倬等人的金属锻造或铜线造型结合着马赛克镶嵌式漆艺的底面处理,装饰着众多的建筑物的公共空间。他们的设计在具有学院艺术严
-
艺术札记七题
-
作者:
于艾君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画家
艺术
“重”
摄影术
写实绘画
绘画性
札记
照片
-
描述:
绘画的“轻”与“重”我们知道,在劳特累克时代,照片开始流行起来。库尔贝和马奈就曾经参考照片进行绘画。摄影术的出现迫使画家们对以往写实绘画以细节再现为主要目的之一的技艺训练提出了美学上的质疑。细节的轻易获取确实为绘画提供了方便,但也重新提出或定义了绘画的难度。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所需要并追求的绘画性?照片所展示的细节与绘画所需要的细节有怎样的关系?照片的真实性与绘画的真实性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这些问题一时
-
再谈油画肌理
-
作者:
周楷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画家
艺术
“重”
摄影术
写实绘画
绘画性
札记
照片
-
描述:
再谈油画肌理
-
斋藤清与版画
-
作者:
匠秀夫
雪岩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日本
新闻社
国际性
版画集
母亲
日本版画
作品
绘画性
油画
日本画
-
描述:
斋藤清是现代日本有影响的版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在国际性的展览中多次获奖。他的独具一格的版画作品被称为是日本精神的艺术样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近代感;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好评。现在年已76岁的斋藤,仍以旺盛的精力勤奋地从事着艺术创作。相信我国的版画界会从斋藤清的版画艺术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和启迪。这里摘译的几篇评论文章,除最后一篇译自日本《版画艺术》杂志(1980年第30号)外,其他三篇文章均译自日本神奈川近代美术馆与每日新闻社1983年5月至6月举办的《斋藤清展》的图录画册。总标题为编者所加。
-
甘园瓷话·元青花“鱼藻图”析论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用笔
景德镇
装饰画
形态特征
水草
装饰性
艺术特征
艺术品位
绘画性
-
描述:
,盖上绘荷叶叶脉。但景德镇元代窑址出土的罐盖残片(图1,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上绘有鱼和水藻,从局部的形态特征可推断完整的盖面应是满绘“鱼藻图”,与罐上的画风统一。 (二)布局的特点——横平形式,带状通
-
庞茂琨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写实油画
中国当代
作品
油彩
笔触
绘画性
敏感性
-
描述:
庞茂琨的西方写实油画功底在中国当代画家中是一流的。他的画细腻,但不拖沓,也就是说,他的画不是靠时间磨出来的,所以,他的作品绘画性很强。有些地方故意留下笔触痕迹,甚至用稀释的油彩渲染出来。他的素描亦如是,那些虚实共生的表现形式透露出庞茂琨内心性格中所具有的敏感性。
-
从“Kassel Documenta”到“卡塞尔文献展”——在误读与误译下生成的新艺术观念
-
作者:
杨乃乔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写实油画
中国当代
作品
油彩
笔触
绘画性
敏感性
-
描述:
随着近年来中国本土种种当代艺术文献展不断涌现,从2013年至2016年,上海油画雕塑院也举办了系列艺术文献展,并且在国内外美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里,我想就汉语"艺术文献展"这个术语的翻译与创造性诠释现象谈一些想法,从西方源典文献、语源学与翻译研究的角度为当代中国美术界提供一些参考。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资本运作的强势一直作为潜在的生产力推动着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前行。事实上,这种态势也从一个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