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格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格物致知”中国工笔画当代表述2013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中国工笔画
中国传统艺术
工笔重彩画
艺术家
审美趣味
文化集团
主办单位
当代
美术馆
-
描述:
展览时间:2013-08-29~2013-09-06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主办单位:北京工笔重彩画会、雅昌文化集团承担单位:雅昌艺术网参展艺术家:朱伟,崔进、陈子、张庆、姜吉安、吕鹏、金沙、雷苗、张见、高茜、徐华翎、杭春晖作为最为体现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趣味的工笔画,在面对当代图像消费与观
-
略论督陶官唐英的儒家思想
-
作者:
黄秀云
黄胜辉
来源:
北极光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格物致知
督陶官
唐英
父慈子孝
-
描述:
唐英是清代早期的督陶官,他所督造生产的瓷器做工精美,种色繁多,在技术和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至今都未被超越。他获得如此成就与千年来影响士人的儒家思想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他身上能深深感受到儒家"父慈子孝"、"格物致知"、"天人合一"思想的印记。
-
“格物致知”新论
-
作者:
魏祥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周遍性
去蔽性
-
描述:
人类学的知识,我们发现"格物致知"之"格"与"物"含藏着中国人的认知思维特点,基于先秦象数视域下探究"格物致知",可以理清其原始意义。研究"物"的本然之性、"格"的去蔽性与周遍性,能深刻理解中华认知思维的特性。
-
墨语·瓷言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瓶
梅花
格物致知
集锦
境界
作品鉴赏
大气
艺术作品
个性意识
绘画艺术
-
描述:
墨语·瓷言
-
“格物致知”理论与五代、北宋山水画形态
-
作者:
左力光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之美
北宋画
老庄思想
范宽
宋代理学
小景
三家山水
儒家学说
中国绘画
“格物致知”
-
描述:
,尤其是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治学精神的陶养。一、注精以一,使五代、北宋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五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文人们避入深山,亲近自然,使山水画走向真实和朴实,实现了墨分五彩的抽象美。宋代"特别
-
“格物画展”前言
-
作者:
孙秀庭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
观念形态
意识形态
学生
属性
定义
画展
方法论
艺术家
绘画艺术
-
描述:
上个世纪,在我的学生时期,绘画面对的一个挑战是照相术。而现在,画家们要面对的挑战除了照片还有一个东西:观念。社会在巨变,但绘画本质的纯粹性依然存在,它让新、老画家们苦苦追索。如果绘画的诸要素是经线,那艺术家身上的天生气质就是纬线,金梭银梭下的织物意在唤起人们审美的(或非审美)经验,艺术的属性是被编织出来的,它一次次迫近我们的终极价值判断。
-
关于宋画《碧桃图》临摹后的思考
-
作者:
刘怀宇
来源:
知音励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碧桃图
宋画
笔墨
-
描述:
研究以明确中国画的“格物致知”的观察方法及中国画“写生”的内在含义,重新校正个人的思想观念,建立以宋人思想为基础的中国绘画观念。
-
美女漫画家夏达:我是一只不会转弯的笨绵羊
-
作者:
雷米
来源:
知音励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碧桃图
宋画
笔墨
-
描述:
如果你像我一样,二十年来只做一件事,一门心思冲着一个目标前进,你也会成功。 ——夏达 夏达,风靡网络的美女漫画家,大学未毕业就已出版漫画单行本,曾获得第五届金龙奖最佳故事漫画少女组金奖,而最最令人佩服的是,她是唯一打入日本主流漫画市场的中国内地漫画家。 对于取得的成功,夏达说:“我是一个极其笨拙的人,我学不会知难而退,对于选定的路,我只知道向前向前,不会转弯。路越走越长,也越来越明亮,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是行走在一片美丽的茫茫草原,而自己,就像一只傻傻的快乐的绵羊。” 饿啊!我靠喝白开水坚持作画 夏达的名字是爷爷给起的,取“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爷爷以写作为生,父亲搞古建筑修复,母亲则从事古字画的鉴定和修复工作,是标准的书香门第。夏达4岁时就能把《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家庭环境赋予她古典文化的熏陶,成就了她今日漫画作品中浓郁的“中国风”。 从小,夏达就不是个好学生,脾气倔强,偏科,只喜欢画画。初中时,她就立志要当一个漫画家,再也没变过,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学过写意、工笔,将所有零花钱节省下来去买漫画书。大学毕业以后,夏达义无反顾地奔赴北京。
-
“格物致知”乃师道之本
-
作者:
邹中棠
来源:
中国西部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格物致知
能量
知识教育
境界教育
最高境界
社会教育
智慧教育
学校教育
素质教育
-
描述: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何以"格物致知"成为师道之本?为什么人生识字糊涂始?为什么越学越困惑?因为浩瀚的文明无法通透
-
见微知著:蔡锦的“格物”绘画
-
作者:
高名潞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徽师范大学
格物
布面
阅读
美人蕉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
主办单位
绘画
油画
-
描述:
展览名称:蔡锦个展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展览时间:2012年6月5日至6月13日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5号厅展品数量:50件蔡锦:1965年出生于安徽屯溪。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1987年至1989年在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学校任教。199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1991至今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阅读蔡锦的作品实际上是在阅读蔡锦这个人。我与蔡锦接触不少,但是很少听她夸夸其谈。她简短的谈话和笔记大多讲她对枯萎的美人蕉、家乡老屋的窗格子和水痕及红色腥气的感觉。这种感觉有一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