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图像演义:虞村油画作品在京展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写性   中国传统   构图   新文人画   中国水墨画   写实主义   中国画   作品   超现实主义   传统文人画  
描述: 2005年6月5日,以图像演义为主题的虞村油画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展。展出虞村近两年创作的40余件油画作品。虞村的这批新作采用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即他的作品的内容不是直接来自生活,而是以现成图像作为自己创作的依据。虞村对一系列互不相关的图像进行个人化的阅读、引申、编排,
一种关于绘画的描述:记“煤眠夜”绘画作品展
作者: 卞卡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象描述   绘画作品   布面   书写性   艺术家   展览   个人化   现代美术   架上绘画   油画  
描述: 燥眠夜绘画作品展于2008年11月15日在艺事后素现代美术馆开幕。参展艺术家包括卞卡、卞松、陈洁、窦荣军、高雷、刘冰、刘国兴、罗凡、倪超球、王承东、闫栋、朱存伟。这个展览是由艺术家联合自行筹划的。这种方式显得随性一些,艺术家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呈现自己原本的面貌。
导游辞艺术
作者: 韩荔华   来源: 当代修辞学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语   语言   色彩词   导游辞   艺术   叙述性   描写性   形象性  
描述: 饰美法饰美法就是对导游辞加以修饰、美化,具体做法就是恰当地使用描写性语言和叙述性语言。描写性就是形象性。导游辞要十分注意色彩词、成语的巧用,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多用色彩词往往能使其讲解熠熠生辉。请看漓江绣山的导游辞: 请看正前方这座俊秀的山,它叫绣山。绣山,山石颜色多变,红、黄、白,绿相间,五彩斑斓,好象一幅巨大的刺绣,因而人们称它为绣山。这段讲解很有立体感,十分鲜明形象。人们游于青
平淡即是绚烂
作者: 赵力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代”   花花草草   布面油画   书写性   王玉平   日常化   表现主义   画中   中国美术馆   油画系  
描述: 申玲,她绝对真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没有污染,没有雾霾,纯净而祥和,哪怕是其中的一草一木,都生动得苍翠欲滴。这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的,因为只有经历过才有资格放得下。申玲成名很早,一路平顺。她从美院附中读起,在美院油画系本科毕业之后,留校任教,直至今日。90年代初,在同学一辈彷徨徘徊之际,申玲和她的夫君王玉平就已经联袂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画展,开幕式搞得轰轰烈烈,按照
圣土的祷告——谈许广文中国工笔画的文化意味
作者: 马喆   来源: 诗潮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书写性   中国画艺术   文化意味   人文精神   祷告   写意性  
描述: 许广文,1969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2012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于文江工作室。自学中国画,多年致力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研究与创作。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四平书画院副院长、四平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浅谈中国画的写意
作者: 禾文   来源: 苏州杂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俨少   潘天寿   书写性   画理   大写意   绘画过程   没骨   写意画   理对   参展效果  
描述: 在全国美展的评选中,并不分大写小写工笔,而工笔画普遍偏多,大写意和小写意相对较少,且写意画多数在基层选作品时就会被淘汰。主要还是因为写意画难于表现,而工笔较为好上手,容易出效果,画面较为完整,入展几率就高。按理对写意更重视,但效果达不到,已有成就的人不参与,年轻人相对参与较多一些,但积累不多。工笔好控制,好修改,获奖的小写没骨作品,题材丰富,构思新颖,但不属大
“写”与“意”的交汇——写意油画的媒材基础和精神表现
作者: 佘直晏   来源: 中国文艺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写性   写意油画   中国精神  
描述: 写意油画是西方油画融入中国文化而自然生发的产物,在技法上的立足点是油画媒材书写性实践与中国传统写意画的共同性,在精神文化上的出发点则是中国油画家基于本土文化发展而生发的文化领悟。形而下的“写”的技法与形而上的“意”的交汇,是写意油画生发的基本要素。
王西京的“写画”特质与学术思辨
作者: 马鸿增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质   陕西省   绘画风格   学术思考   书写性   人物画   中国画   作品   西京   美术家  
描述: 王西京是当代卓有建树的人物画家。他是古都西安人,现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我最早关注他是在1984年,我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不久,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就在我馆展出。王西京的《远去的足音》以纪念碑雕塑式的手法,绘写出戊戌变法中壮烈牺牲的六君子英雄形象,令我十分震撼。最近品读他的画册和论文,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认定王西京绘画成就的获得,绘画风格的递变
油画写意:风格、形态或精神
作者: 郑工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刘骁纯   油画家   风格即人   书写性   写意精神   布封   论风格   上下文关系   中国油画  
描述: 有人说:“写意不是风格,而是一种形态。”有人说:“写意不是形态,而是一种精神。”其实,人说写意各有所指,各有道理,尤其在中国油画这一问题上,说到写意,总有一个上下文关系,在特定的语境里,你会明白其所蕴含的意义。若将“写意”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提出,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其意义的共通性,为其定义。刘骁纯说:“写意在本质上是个性的。”(《写意论》)正是从绘画主体出发,以为写意的意旨不在对象的客观世界,而在于人的自我心境,在于个体立场与自我规范。他不说风格而说人,而布封(George-Louis Leclercde Buffon,1707—1788年)说“风格即人”(《论风格》),其文章笔法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人格规范,犹如人之“风骨”。可见,从写意
油画笔法之探究
作者: 杨浩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家   油画笔   书写性   当代中国油画   写实油画   写意画   艺术语言   油画创作   绘画性  
描述: 纵观当代中国油画,从其艺术语言的层面看,对表现性风格的追求与探索、对绘画性的强调与重视,是许多中国油画家的艺术选择和共识,它已对我国油画的发展与艺术品质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从欧洲引进中国的油画,如何定位自身的文化语境和发展方向,如何找寻一条既有别于西方油画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特质的中国油画之路,是百年来我国几代油画家所共同努力追求的理想与目标。21世纪以来,“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兴起,是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