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体空间】搜索到相关结果 66 条
-
曾浩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人际关系
人与物
画布
中央美术学院
立体空间
出发点
作品
大型装置
创作方式
-
描述:
曾浩被称为"画布上的玩家"的曾浩,1989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对人际关系疏离的描述,是曾浩作品的出发点。曾浩将人与物以平等的方式,散布在象征宇宙(或仅仅是人世)的画布上,造成一种强烈的"虚拟空间"的"真实"感。曾浩一方面坚持绘画的创作方
-
布朗克斯博物馆北翼扩建工程
-
作者:
Norman McGrath
来源:
建筑技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博物馆
后期发展
艺术馆
室外雕塑
结构设计
立体空间
扩建工程
建筑总面积
布朗
-
描述:
Arquitectonica设计的新布朗克斯博物馆坐落在Grand广场,这只是扩建工程的开端,最终将会取代旧馆的功能.这栋三层建筑总面积1 500平方米.第一阶段工程包括新的艺术馆和行政空间
-
论当代语境下的雕塑
-
作者:
于世宏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趣味
当代
综合性
艺术形式
雕塑
形体空间语言
-
描述:
一、变化着的空间由社会转型而启动的一切变化,也适时地融入了后现代语境中的一切艺术形式,且延续至今,一路走来,依然没有终止的迹象。全新气象的展现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传统样式,全人类社会的生存的空间状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全新的空间在历史的深度展开着。新的空间状态的变化,也变化着我们
-
从木瓢雕刻到油画复制
-
作者:
冲田总司
扎姆·军
来源:
人与自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作品
木瓢
立体空间
创作方式
雕刻艺术
线描
-
描述:
扎姆·军从1991年开始木瓢雕刻艺术创作,使用的材料是以前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水冬瓜木瓢,以及绳子、木头珠子等材料。近几年,他把自己的雕刻作品用油画的创作方式进行复制。这些面具从立体的实物转化为布面上的风景——“面孔”和“表情”所组成的风景。在画布上,“面具”们重新构造了一种油画语言的立体空间。
-
摄影作品透视效果全攻略
-
作者:
徐和德
来源:
照相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透视
成像
透视效果
摄影作品
广角镜头
立体空间
纵深感
空间感
摄影者
线条
-
描述:
从摄影的角度而言,透视是利用线条或色彩影调等变化,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摄影不像雕塑,它是一种平面艺术,画面只有长和宽二维空间而没有纵深感。之所以探究与表现立体空间相关的透视,其实就是指我们观看摄影作品时的视觉感受,它与空间感联系在一起。
-
试论平面设计中的立体空间创造和表现
-
作者:
谭静文
匡载彰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
立体空间
平面设计
-
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平面设计中的立体空间创和表现有了更多丰富的手段,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分析利用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突破平面设计的二维空间限制,更好的创造和表现立体空间,从而开发平面设计的新方向。
-
设计与人——毕业设计有感
-
作者:
刘朝辉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空观
排挡
毕业设计
系统总体
骑行姿势
服务于人
运动车
工业设计
设计家
形体空间
-
描述: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急剧变化,仅最初十年,科学家就研究了电子管,试制了飞机,完成了跨越大西洋的发报,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艺术之林先后出现表现流派。德国科学家闵可夫斯基创立的“四维”论,促进了人们时空观的转变。美国雕塑家卡尔德的动的雕塑,把时间因素注入形体空间中,出现“四次元艺术”。这时,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都远离了传统。科学技术革命的强大声势,震撼并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相互关系,可谓与传
-
《卷轴:花鸟4联》
-
作者:
陈志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中国花鸟画
空间维度
卷轴
中国美学
立体空间
传统水墨画
传统中国画
-
描述:
以中国花鸟画的图式为构图.以不锈钢的高浮雕为手段描绘传统中国画中的图像,陈志光在空间维度上再现了传统的中国美学。以雕塑的立体空间方式,在形式上对于传统水墨画进行模仿,这种行为本身带有更多的观念色彩。虽然美国波普艺术家利希腾斯坦也会把自己的平面作品转化为雕塑,会把一个类似水墨的笔划放到立体的空间当中.然而那只是一种简单的由平面向空间的转化。陈志光的卷轴和册页作品似乎带有波普的观念,但它们与波普更早的源头马塞尔·杜尚有更紧密的关系。
-
梁巨廷
-
作者:
梁巨廷
来源:
艺术沙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形怪状
尝试
感受
立体空间
美学观念
创作
节奏
意象
心灵
石头
-
描述:
我尝试用不同的笔墨技法与符号、生活积淀的视觉语言,在意象与抽象之间,凸显物象的气韵与感染性,浮动着不同的隐喻,入宇宙的虚空与世间的虚假幻象,混调自成文理的节奏与和谐。画家自述多年的雕塑创作培养了我对立体空间的敏感想象与喜爱,对石的自然多变形态有所感悟,产生奇异的联想。石头奇形怪状、皱纹处处、孔穴参差,是大自然的创造。石头就是生命,老朽的存在朴拙,却有生命的蕴涵,是内敛的美。历代文人赏石,体现了修养品味及美学观念。石的纹理就是山水艺术,我以现代人的视象观,品味石的意象及抽象美,从石的透、漏、皱,感受
-
身体与空间的交流——简析安东尼·葛姆雷作品
-
作者:
张逸萌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空间
世界性
生命本身
土地
-
描述:
安东尼·葛姆雷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勤于思考的哲学家。“艺术的意义在于交流生存的感受。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实历程。”葛姆雷以身体为载体,给予全新的解读。本文通过对安东尼·葛姆雷代表作品简单的分析介绍,发现其独特的发光点,对当代雕塑艺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