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毕加索为什么这样画——玛雅·毕加索谈父亲的作品
作者: 濑木慎一   谢家模   陈玮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全部遗产   玛雅   水彩画   青年时代   毕加索   紫丁香   作品   油画   素描肖像  
描述: 1984年12月间,日本东京银座的青年时代画廊举办过一次“毕加索面展”,它的副题是“玛雅秘藏的毕加索作品展”。举办这样的画展,在日本已经是第五次了。1973年毕加索逝世时,他的画室所藏的自己的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画、雕刻、素描、版画等)有4万余件,数目之大简直令人惊叹。据说,他还有三处住宅和两处别墅,全部财产折合日币约达700亿至750亿日元。这些财产的分配情况是这样的:1961年与毕加索结婚的遗孀雅克琳·罗克分得全部遗产的34.375%;1918年与毕加索结婚的奥列加·柯克洛娃所生的儿子保罗的两个
古雅的时装重放异彩——记巴黎「时装艺术博物馆」开馆
作者: 秦小绵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外衣   女型   普瓦   华服   重放异彩   格朗   艺术博物馆   奇亚   阿泽   夏纳  
描述: 在“东方快车”这节静止的餐车上,昔日的良辰美景永驻。乘客们沉迷于一掷千金的豪富之中,乐而不知所终。车中的木器光可鉴人,椅上的座垫舒软可意,厢内的灯光淡雅柔和,使纤纤倩影突呈浮雕感;她们的华服美饰足资显耀人物有财硕位宠之贵,款式有铄古震今之奇。一进车厢,迎面立着
爱与美的化身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神   容器   爱与美   形体   古希腊人   风格   作品   公元前   阿里   精神  
描述: 古希腊人视“人”为最高尚的精神容器,是人的躯干和形体的美妙就在古希腊雕塑家创作的这些雕塑作品上表现出来。《睡着的阿里雅奈》、《入浴的爱神》、《太神阿波罗》大约为公元前4-3世纪的作它们的风格宁静而优美(图1、2、3)。
巴黎漫步(一)巴黎的公墓
作者: 孙海伟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派   巴黎   蒙马特   茶花女   名人   人员   代表性   机会   公墓   传说  
描述: 凡是对巴黎比较了解的人,都希望有机会参观拉雪兹公墓和其他几座有代表性的公墓,因为那里长眠着许多流芳百世的名人,记载着出人意料的传说,遍布着各种流派的雕塑杰作。这是神秘而富有浓郁巴黎特色的去处。
美的雕塑和她的影子——四名业余时装模特儿们的自述
作者: 文洪   来源: 女青年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产量   隧道窑   艰苦奋斗   综合利用   煤矿   生产潜力   一次码烧工艺   煤矸石制砖   自力更生   扩大生产  
描述: 美的雕塑和她的影子——四名业余时装模特儿们的自述
略谈书艺的神采和个性
作者: 惠立群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用笔   个性   神采   书法艺术   艺术审美   造型艺术   民族艺术   审美价值   书艺  
描述: 任何艺术,都有其奥妙之处,犹如棋中之眼,曲中之"务头",有此则活,无此则死.书法这门点画造型艺术,成为东方民族艺术的瑰宝,获得了至高至贵的审美价值,自有其奥妙所在.宋赵崇绚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相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
福建省峰林机器厂最新产品MFP1.5型速效干粉泡沫灭火灵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消防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堵漏方法   事故处理过程   被困人员   翻车事故   现场救援   泄漏点   事故现场   浙江省临安市   罐体   临安  
描述: 本产品于1986年9月在建福省国防科工办主持下通过技术鉴定,为1类新产品。其化学动力源及干粉、泡沫兼备的灭火形式均属国内首创,在第二届全国产品发明展览会上获银质奖,系适合单人使用,轻便、速效、安全型
人物内心奥秘的特殊视角——谈梦幻艺术
作者: 唐云坤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如   齐物论   文学创作   心理描写   杜丽娘   两楹   个体情感   庄周梦   翠翠   不朽诗篇  
描述: 梦,这是一个自由的天地,神奇的世界.有的梦象腾空的焰花,五彩缤纷,有的梦如海市蜃楼;虚无缥渺,有的梦惊险奇特,有的梦荒诞不羁……梦境的离奇怪诞,常常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迷惘.过去许多世纪,由于科学落后,人们给它涂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说是神的启示,灵魂的漫游,未来的预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庄子·齐物论》),庄子眼中的人生,就是一场大梦;孔子临死,梦奠两楹,预感自己大去之期临近.古人还有“梦祸则福,梦红则白”的说法,更是玄妙诡谲,神秘莫测.
译人译腔
作者: 李立达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调   文学作品   发话人   译人   活着   仰之弥高   艺术形象   明尼苏达大学   我爱你   藤蔓  
描述: 译事的艰辛、犹如以血肉之躯去开辟丛莽,荆棘挡于途,藤蔓缠于树,每行进一步都要付出血和汗的代价.译事几多难,其一是传达原文的风格.而在以描写人为其特征的文学作品中,风格又往往体现于人物的创造.准确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贴切地运用归宿语言,将原作中“惊人的浮雕般的描写”(高尔基语)分毫不爽地再现于译作中,令人可触可感,这就给翻译工作提出了一个‘译人译腔’的问题.所谓‘腔’即语气,或由语气表达出的发话人的神态,忠实地成功地‘译腔’的确是“言之非难,行之为难”,甚至令人产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感.然而,我们也须认定:这是一个通过努力可望而可及的目标,重要的是是否从钻研琢磨原文做起.
夫妻植树
作者: 张国权   来源: 内蒙古林业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脱水   香樟   挖坑   栽树   姿态   夫妻   山谷   剪影   雕塑   女性  
描述: 远望,两帧剪影立在山谷, 近看,夫妻双双挖坑栽树, 濛濛细雨里舒展着挥锄的姿态, 铁镐和身体构筑成一组组力的雕塑。丈夫最爱栽古槐香樟, 双手托举起一簇簇醉人的新绿, 有力的臂膀深情地拥抱着春意, 让风流的日子不再出现脱水和干枯……妻子向往的却是鲜花和硕果, 桃李橙桔喷吐着鹅黄的音符, 金色的汗水打湿了女性的灵感, 迟到的生命在荒漠中赢得了复苏……夫妻共同写下满山热恋的故事, 一笔一划都闪耀着甜蜜和幸福,
< 1 2 3 ... 98 99 100 ... 125 126 1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