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流的五彩河(诗)
作者: 金辉   来源: 湖北青年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酸沉降   工业污染   生长发育   有机酸   大气化学   大气降水   金属结构   酸雨的形成   大气物理现象  
描述: 对流的五彩河(诗)
日本采用鱼肉采取新工艺
作者: 林启仪   来源: 渔业机械仪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鱼皮   沙丁鱼   鱼片   气体喷射   多脂鱼   皮下脂肪层   采取法   日本   新工艺   鱼肉  
描述: 近年日本采取了一种新的鱼肉采取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压力气体喷射到鱼片上的原理,使鱼肉从鱼皮、皮下脂肪层和鱼背脊上剥离下来。被喷射而分离出来的鱼肉呈细片状,以供食用或加工成优质鱼糜。鱼皮、皮下脂肪和血肉混和物(下脚),都可作为提取鱼油的原料。这种鱼肉采取新工艺,尤其适宜加工沙丁鱼、青花鱼之类的多脂鱼。
雪的雕塑
作者: 凤章   来源: 雨花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的炕》   随笔   散文  
描述: 雪的雕塑
也谈《观巴黎油画记》的“记”中意
作者: 李教芳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巴黎   作者   报复   艺术   主题   薛福成   法人   工艺   油画  
描述: 贵刊八一年第六期于雷同志文章《画里“话”与“记”中意——略谈〈观巴黎油画记〉的主题》一文,对《观巴黎油画记》的主题做了精辟的分析,然而,对于薛福成为什么先写蜡人馆,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的分析,我认为不一定正确。于文先分析了“作者无意在艺术上对蜡人和油画来评个高下”,然后笔锋一转,指出:“他之所以重在记画,是因为画里有话。”接着写道“画里话是什么呢?作者紧接着说:‘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原来是
《爱莲说》赏析
作者: 唐嗣德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体   境界   作者   古代散文   文章   咏物诗   牡丹   陶渊明   比喻   周敦颐  
描述: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说,古代议论兼叙事的一种文体,义取解述,名始于《易·说卦》,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便是这种文体的典范之作。《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它很象一首以“物”为题材,托物寄意、抒发情思的咏物诗,精致玲珑,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所喜爱。用极短的篇幅,极少的文字,努力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境界,是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
生活的丰富性与新人的多样性
作者: 高峰   来源: 戏剧创作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多样性   新时期   社会主义新人   性格特征   现实生活   创业精神   创业者   丰富性   戏剧创作  
描述: 现实生活有如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瞬息万变;又恰似长江大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新时期的沸腾生活,除旧布新的伟大变革,造就和涌现出无数具有不同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的社会主义新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能动地反映和再现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的社会主义戏剧艺术,历史赋予它的神圣而艰巨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努力描写和塑造社会
“写古原是为今人”——记著名戏剧家马少波谈历史剧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文中俊   来源: 戏剧创作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颖超   作者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戏剧家   水彩画   五彩缤纷   创作   雨花石   徐悲鸿   历史剧  
描述: 七月初,笔者拜访了著名戏剧家马少波同志。小雨初晴,楼前地坛公园的花木,翠碧掩映,红紫交辉,宛如一幅刚完成的优美的水彩画;室内几净窗明,书案上重重叠叠的手稿,仿佛作者心血的结晶在烁烁发光;壁上徐悲鸿旧作饮马图,依稀传来驰骋的蹄声;特别是书案前的周总理当年接见马少波同志和邓颖超同志今年四月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话剧《岳云》时接见作者的两幅合影,画面生动,好象听到朗朗笑声和亲切话语;还有那窗台上映着阳光五彩缤纷的雨花石、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使得这小小书房充满朝气,雅洁又恬静。
戏曲舞台色彩观
作者: 丁道希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曲舞台   人物造型   色彩美   舞台美术   艺术哲学   舞台演出   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   色彩观   中国戏曲  
描述: 色彩在人类的蒙昧时期,就被用来装饰,山顶洞人戴的“项练”是用赤铁矿染过的。尸体旁洒一圈红粉,都是一种原始的色彩美的追求。作为人的生理机能:婴儿喜光、幼童爱艳,都对色彩有强烈反应。据调查,盲人在他们失明初期,对色彩有着不可遏止的渴求,本来面前五彩斑烂的有形有色的世界,忽然一下漆黑。正因为曾在彩色世界里生活,所以失明后,对色彩的回忆就特别清晰、亲切。五颜六色的万花筒为儿童所喜爱、艳丽多彩的服饰被少女所追求、“有声有色”,当作了生动的代称、“目迷五色”则极言色彩之威力。这是因为,所有的视觉现象都是由色彩和明度造成的。同时,“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R·阿恩海姆《色彩论》)。“色彩在表情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泰纳《艺术哲学》)。这一切又在昭示我们:色彩,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反映生活的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与光的戏剧——关于约瑟夫·斯沃博达的舞台设计(续完)
作者: 胡妙胜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布景   舞台美术   戏剧空间   舞台设计   现场表演   造型空间   艺术处理   多屏幕   因素   哈姆雷特  
描述: 间隔多屏幕这是斯沃博达创造的又一项投影技术,首先出现于蒙得利尔67年博览会上,在那里又一次引起了轰动。间隔多屏幕也属于多屏幕、多投影系统。在没有演员现场表演这一点上,它和多屏幕是一样的。这两种多屏幕形式的区别在于间隔多屏幕具有密集的、较浅的和不变的形式。投影屏幕由112个方盒子组成一堵墙。每个方盒子里面装有两台自动的35mm幻灯机。它在两秒钟内最多能闪现5个影象,10分钟的表演共使用了三万张幻灯片,自然,它们是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来控制的。此外,每个盒子可以向前和向后滑动12英寸,这样为投影提供活动的浮雕式投影面。在艺术处理上,间隔多屏幕运用了视觉效果的拚接与蒙太奇原理。整个投影墙可以
舞台四维空间
作者: 魏照平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美国戏剧   活动形式   连续性   四维空间   戏剧艺术   装置   运动   运用   活动空间   舞台空间  
描述: 现代美国戏剧理论家汉密尔顿曾对戏剧下过这样的定义:“戏剧是演员当众表演故事的一门综合艺术。”就这个意义上讲,活动,便是戏剧的本质。演员在舞台上的活动,所表现的这种流动的四维空间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拟着重探讨运用光与活动装置在舞台上作连续性运动所表现出来的舞台四维空间的特性。舞台上的四维空间,它以自身的运动因素有别于绘画、雕塑和建筑。在舞台上,我们通过光与布景装置作连续性的移位、变化而创造出来的活动空间,是戏剧艺术固有的
< 1 2 3 ... 29 30 31 ... 107 108 1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