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搜索到相关结果 2031 条
-
恢复本性:从“不务正业”谈起
-
作者:
张英超
吴晶琦
耿阳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不务正业
评介
本性
恢复
艺术家
雕塑家
专业
人物肖像
油画
-
描述:
W:张老师,您好。前不久您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了一个名为"不务正业"的伍人"反串"艺术展,产生了很大的轰动。但我有一个疑惑,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务正业是个贬义词,您为什么会给展览起这个名字?Z:确切地说是大家的不谋而合。我只是发起人之一,多干了些活儿而已。不
-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油画:关于中国精神文化的思考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形式创作
靳尚谊
邵大箴
水天中
詹建俊
朱乃正
闻立鹏
张祖英
中国油画
-
描述:
层次发展,中国油画学会于1996年2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在京常务理事:朱乃正、水天中、李玉昌、孙为民、张祖英、邵大箴、闫振铎、闻立鹏、杜键、钟涵、葛维墨、靳尚谊、詹建俊等。会议
-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述评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郎世宁
油画家
油画艺术
万历皇帝
色彩效果
利玛窦
绘画形式
肖像艺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一、引进(清中叶—20世纪初) 油画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随着基督教向东方的扩展而进入中国。据记载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罗明发等传教士在给万历皇帝的贡品中就带来了刻画精细、色彩斑斓的圣画像。清初姜绍书《天声书》中所记“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及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所措手,”文中所描写的就是基督像及圣母像。这是目前国内所发现最早关于西方油画包括油画肖像进入中国的文字记载。 这些陆续传入中国的欧洲油画所展现物象精细逼真的造型功能和绚丽的色彩效果,使习惯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朝野人士对面貌迥异的新艺术感到新鲜、惊奇而青睐。因此,绘制油画肖像画一时在上层人物中成为时尚。但就当时人们的认识来说,与其说是对新艺术的追求,还不如说这门新艺术为他们增加了一种树碑立传和传世的极好方式,因而得以流传。循其在中国的传播渠道:一方面是经由官方渠道受皇帝、宫廷之命绘制皇帝本人及皇亲国戚、功臣家将的肖像画,颂扬朝廷功德以及记载历史;另一方面是民间渠道,主要是给沿海各通
-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述评(续)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革时期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艺术创造
思想解放
朱乃正
超现实主义
肖像艺术
俞晓夫
中国油画
-
描述:
四、发展(1979—1996) 70年代末以来,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和党的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文革时期“极左”思潮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进行了“拨乱反正”,使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席卷全国,拨开了笼罩在中国大地上的重重阴云,迎来了艺术的春天。对历史的惨痛反思使广大艺术家认清了政治代替艺术和艺术家失去“自我”的深刻教训,成为大多数油画家的共识。很快画家们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冲破了阻碍艺术发展的重重禁区和种种“左”的清规戒律,开辟了艺术创造的新天地,有如骤雨向干涸的土地上倾泄,给中国的油画事业带来了新的转机。
-
路西恩·弗洛伊德的油画艺术特色
-
作者:
罗伯特·休斯
张英超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意力
艺术手法
组织器官
青少年
油画风格
形象处理
作品
弗洛伊德
男人
艺术特色
-
描述:
青少年时代的弗洛伊德样子看上去显得十分痛苦,但却非常朴素而有礼貌.自从弗洛伊德对那些失去活力的组织器官产生热情之后,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死亡的气息:死去的鸡和死去的猴……等等.渗透到弗洛伊德作品中强烈歪曲的那种瞬间的堕落意识象世界宣言一样使人们恐慌.任何人不会知道在《在帕丁顿》(1951年)中的那个年轻男人的名字.此画看上去有点像1920年中欧的油画风格,这个穿着破旧,脸色苍白,极其痛苦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支还未点燃的香烟,穿着雨衣站在室内.弗洛伊德在这幅油画中,采用了产生戏剧效果的艺术手法,使人看上去画中男人不知被什么事情吸引了注意力,在显露出心神不安的神情同时,他的右手做了一个使人好奇的姿势,手指紧紧握住并藏在暗处,似乎准备随时斜击出去严惩什么东西.然而是什么使这个男人像一个守护者那样,每分钟都在注意房间里的那株棕榈植物?这种近似感情夸张的形象处理并不是冷静的绘画意志所要控
-
面对中国油画发展现状的思考——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工作研讨会议侧记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欧洲油画
西方艺术
油画艺术
中国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生命价值
发展现状
中国油画
-
描述:
近时期中国油画呈现了极其繁荣的景象,无论是国家级大展、年展、双年展或众多的联展、个展。这些展览产生的优秀作品和涌现的众多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显示了中国油画丰厚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为使我国油画事业不断健康及顺利发展,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部分成员与美术评论家于1994年12月30日在北京举行了小型工作会议,就当今油画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讨论。现将会议发言整理发表如下。 靳尚谊: 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西方已是花样翻新到极致,在某些方面,可以说与艺术本来的含义已无多大关系,美国及欧洲有一些很有影响的艺评家已多次对目前的状况提出看法,例如近来对惠特尼双年展,提出的不同的意见,有些大博物馆,更换了某些展品,举办了弗洛伊德和德枯宁的画展,总之,西方的艺术界目前正在思考他们的艺术发展状况。
-
路西恩·弗洛伊德的素描艺术
-
作者:
尼克拉斯·佩恩尼
张英超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本质
素描艺术
艺术家
创作
绘画
作品
弗洛伊德
肖像画
工艺美术
油画
-
描述:
"但愿我的艺术呈现的是事实,而不是文字上的东西."——路西恩·弗洛伊德1938年,路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考入工艺美术中心学校,并在他父亲的坚持下学完了全部课程.当时他才15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他接受威廉姆·罗勃特(William Roberts)和波纳德·马尼斯盖(Bernard Meninsky)训练期间并没有受到素描的训练.尽管他在波希米亚的那段时间里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并享得了盛誉.但是,弗洛伊德最终喜欢的还是素描.当他被问到将要继续做什么的时候,回答是,他要做一名画家去创作绘画.但他意识到所有这些还没有真正开始.直到1939年的初夏,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在两年前于埃克斯蒂哈姆开办的东·阿格利安绘画学校注了册,这时他还不到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弗洛伊德忽然发现自己具备绘画的才能,于是,他没日没夜地拼命画素描,然而,他的素描并不是为创作油画准备的.事实上,尽管一些素描也许是与油画
-
论靳尚谊的艺术成就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油画
八十年代中期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中国油画
艺术成就
古典主义
肖像画
-
描述:
如果说作为外来艺术的油画,经过老一辈艺术家长期、艰辛、曲折的引进过程,在中国已奠定了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新时期春风沐浴下,当代艺术家则以空前的激情,正在为把中国油画推向成熟期作不懈的努力.在这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教授,以其对中国油画发展方向独到而清醒的认识,根据自身的素质,明确选择了油画肖像画这一领域作切入点,在把欧洲油画古典主义艺术精华和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融汇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艺术上的远见卓识和独特风貌,曾影响着一代年轻艺术家的选择,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第一画室及油画进修班的教学,把他的艺术主张辐射到全国,不但将中国油画水平向纵深推进,而且掀起了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一大批艺术家向古典主义吸收营养的热潮,深化了我国油画艺
-
具象世界里的实验与创造──鲁美油画系师生作品研讨会纪要
-
作者:
刘仁杰
易英
黄专
殷双喜
马钦忠
朱金石
牟达器
黄丹麾
赵明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学生作品
工作室
展览
纪要
专业教学
作品研讨会
创造
油画
-
描述:
具象世界里的实验与创造──鲁美油画系师生作品研讨会纪要
-
造型艺术中形体的选择整理与概括 油画系
-
作者:
张英超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平面意识
印象派
浅空间意识
绘画形式
架上绘画
油画
-
描述:
造型艺术中形体的选择整理与概括 油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