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及传承策略
作者: 李彩英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工笔重彩画   意象传统   色彩改革  
描述: 工笔重彩画产生于中国,且在隋唐时期到达巅峰,而之后因水墨画的兴起,工笔重彩画一度没落,而其在日本却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缺失。全球化趋势下,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工笔重彩画重新被人们所认知与接受,且取得了极大发展。文章以此为基点,总结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发展,探讨当代工笔重彩画意象传统缺失的根源,总结其传承策略。
不断求新 评新时期吕洪仁的油画艺术
作者: 小英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新时期   现实主义   艺术创作活动   新中国   洪仁   历史时期   泛政治化   学院派   中国油画  
描述: 吕洪仁先生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过程,伴随着新中国的油画艺术从"土油画"阶段逐步发展,历经文革的"泛政治化"时期,至学院派现实主义形成,并最终繁荣的过程。纵观吕老的油画艺术,可以看到他的艺术创作活动始终与新中国各历史时期
精神的蜗居:王淑平的画
作者: 易英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装表演   个人经验   形象   形式   感觉   时尚   现代主义   创作   图像   精神  
描述: 王淑平广东人,时尚艺术作品经常在广交会与五星级酒店展出,而艺术家本人则被广州电视台、香港电视台采访。目前生活与创作于北京。学历广东美院附中天津纺织大学服装设计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进修班、高级创作班、研究生班
西九文化区规划十年的八个失败
作者: 黄英琦   黄国才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艺术教育   文化规划   香港   文化体制   政策失败   文化区   愿景   文化政策   视觉艺术  
描述: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West Kowloon CulturalDistrict)从提出、落马到重新上马兜兜转转十余年,文娱艺术区的终极设计方案仍然落在诺曼·福斯特(Foster&Partners)手上拉下了天幕,再造一片城市绿林;方案尚未动工,诺曼·福斯特已稳赚4900万港元的顾问费加8400万港元的"赢家顾问费"。十年以来西九文化区计划在民间质疑与博弈声
人体素描习作
作者: 陆国英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短期作业   相结合   基础练习   示范画   人体速写   明暗法   人物头像   长期作业   二年级  
描述: 这里介绍的是美术专科二年级油画班同学的人体素描习作和教师的示范画。这个班经过一年半的素描基础练习,经过画石膏头像、胸像、人物头像、半身着衣人物,以及少量人体长期作业的锻炼,已初步具备了明暗法素描的基
浅析晋中大院门屏雕塑艺术
作者: 刘国英   来源: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门屏   晋商   影壁  
描述: 本文通过对晋中大院门屏雕塑的简要的分析,了解晋商繁荣时期晋中传统建筑的规模及其文化艺术的表达方式,了解晋中大院门屏的形制内容寓意等等,从而能够看到整个当时建筑形制和文化内涵,以达到对现代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发展起到启示的作用.更好地使中国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感悟生活,让童年插上五彩斑斓的翅膀
作者: 徐玉英   来源: 中国教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年   学生   感悟生活   记忆  
描述: 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份美好又短暂的记忆,那就是童年的记忆。本文旨在从"感悟生活"的角度,探寻如何为学生的童年插上五彩斑斓的翅膀。一、"感悟生活"的理念在我们的研究中,"生活日记",即小学生在每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亮点,并将其转化成书面语言,写在日记之中。"生活日记"既是载体,又是桥梁,它不仅能真实反映学生愉快的日常生活,又能表达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独特感悟。基于此,我
大同古城复兴记
作者: 陈晓   付晓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独特的城市化节奏 一栋形似鸟巢的体育馆初现雏形,沿城市中轴线往西,还陈列着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设计的大剧院,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科恩设计的图书馆,英国福斯特设计的美术馆,中国设计大师崔恺设计的博物馆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述评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三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引进(清中叶—20世纪初)】 油画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随着基督教向东方的扩展而进入中国。据记载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罗明发等传教士在给万历皇帝的贡品中就带来了刻画精细、色影斑斓的圣画像。清初姜绍书《天声书》中所记“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及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所措手,”文中所描写的就是基督像及圣母像。
郑美秋的工笔人物画创作
作者: 郭继英   来源: 三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三十年来中国画发展的历程,就会很明显地看到,工笔重彩画的复兴与发展是突出的。而且它与整个改革开发时代发展之同步也深值人们的思考。这种势头的形成一方面是老一代工笔重彩画家真正得到了“开放”后所迸发出的带动与指导力量,另一方面就是在这种带动下,众多的年轻画家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表现的方向,形成了一支在继承与创新中前所未有活跃的创作队伍。
< 1 2 ... 202 203 20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