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洪义 】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从视觉空间到社会空间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外部空间
社会空间
装置艺术
当代艺术
视觉空间
外部环境
完整性
作品
雕塑
描述:
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最大不同,是传统艺术注重作品自身的完整性,完成后的作品为独立观赏物,而当代艺术注重作品外部环境与空间,作品是环境的一部分。理解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是身临其境和设身处
理科与文科:中西艺术的本质差别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的本质
理科
差别
文科
自然科学
中西
人体解剖
古希腊人
描述:
从古至今,西方艺术受自然科学影响,中国艺术受文史哲影响.形成不同艺术基因,产生不同艺术现象。古希腊人雕塑做得好。这与希腊人掌握人体解剖知识有关。以前的美术史书中有一种解释,说古希腊雕塑做得好是因为那时候经常举行裸体运动会,艺术家可以经常看到人体。这个说法不太靠谱,因为非洲黑人看到的人体更多,但如果不涉及艺术性只讨论真实感,谁都能看出黑人雕刻与真实人体相差很远。
它山之石——英国公共艺术巡礼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区域
城市化建设
审美观念
主题内容
艺术创作
英国
中心广场
公共艺术
描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我国的公共艺术创作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城市的中心广场、主要街道或地铁站台上,出现了不少雕塑、壁画和其他装饰物。而英国的公共艺术与我国情况有很大不同,它并非突如其来地产生,也不是只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域,其主题内容、审美观念甚至选用材料,也与我国同类作品差距较大。而所有这些不同.显然并非仅仅出于艺术或技术方面的原因.
俯仰即拾,触手成春:公共空间中的捡拾物艺术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尚
媒材
成春
泰特美术馆
贾科梅蒂
公共空间
马塞尔
Marcel
超现实主义
现成品
描述:
捡拾物(Found Object)这个词来源于法语objet trouve,用来描述使用日用品尤其是废弃物的艺术创作。捡拾物与传统意义上艺术媒材如青铜、大理石、木头等不同,它不是正统的艺术媒介。毕加索是最早使用捡拾物的艺术家(Pablo Picasso),他在1912年将藤椅印刷图像粘贴在他的油画《有藤椅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上。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几年后创作的现成品艺术(Readymade)系列,被认为完善了捡拾物的概念,其制作
巴拉巴拉·布劳格海尔(Barbara Broughel)作品展TZ’画廊
作者:
洪义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作品展
素描作品
探究
雕塑
巫术
描述:
最近,巴拉巴拉·布劳格海尔举办了制作精美的雕塑物品展,附带展出了少量素描作品,以探究西方在过去年代中的两段不光彩的历史:中国的鸦片贸易和塞勒姆的巫术实验品。
中国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
作者:
董晓畔
王洪义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附属中学
美术教育
圣马丁
专业设置
高等艺术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取向
中国美术
油画
艺术学院
描述:
作为与英国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方式之对比,本刊现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的设置及培养学生的教育取向为例,介绍我国美术教育的大致状况,使读者从中看到中英在美术教育上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高等艺术学院。 198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为美术教育系和美术系,音乐教育系和音乐系。至此,黑龙江省艺术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1993年,艺术学院又增设工艺美术系,1994年,开办艺术学院附属中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自五个系,18个专业。
青花1号花生的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
张振东
王夫玉
傅元珍
乔洪义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
青花1号
特征特性
花生
描述:
青花1 号花生的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张振东,王夫玉,傅元珍,乔洪义(东海县农业局222300)(横沟乡农技站)青花1 号原名ZB-6,系东海县青湖镇农技站农民技术员傅元珍选育的花生新品种。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具有高产...
云淡风清,浅吟低唱——读金晶石油画作品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参考点
绘画语言
凡·高
视觉冲击力
运用
布局研究
三角形
作品
线条
林风眠
描述:
云淡风清,浅吟低唱——读金晶石油画作品
以情写史——《郝伯义墨彩图集——一代青春》读后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世纪坛
北大荒
青春
图集
叙事手法
绘画形式
彩墨画
知青生活
描述:
今年七月份,画家郝伯义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一代青春"墨彩画展,其时我正领学生外出考察,未能恭逢其盛.开学后收到他寄来的画册,水墨淡彩129页,以叙事手法描写当年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细腻、丰富.为什么将这种绘画形式命名为"墨彩"且"图"?而不是常用的"彩墨画"?据说是作者认为作品未达到彩墨画水准,故以"墨彩图"名之.这种谨慎从艺的态度,正是郝伯义的特质.
历史记忆的诗化图像——刘孔喜“青春纪事”系列绘画解读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型
美术爱好者
个人情感
艺术成就
个人命运
同班同学
十二个
生产建设兵团
知青生活
刘孔喜
描述:
刘孔喜是我的同班同学。在我们班的十二个人里,有七个是来自“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孔喜和我都在其中。我知道孔喜自毕业后创作甚勤,作品众多,但我有理由把他看成“慢热型”或“厚积薄发型”人才,这是因为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表现知青生活的“青春纪事”系列最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而这些作品都是他近几年完成的。我知道这样的评价会杂有较多的个人情感,因为我也下过乡,所以难免对表现知青的作品有所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