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在巴伯尔斯贝格
作者: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   炙妍   来源: 科幻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科学家   俄罗斯   探险家   图像   古埃及   飞机   直升机  
描述: 去海登天文馆演讲前的下午,我站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毫无疑问,这是一幅众所周知的名画。是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期间,根据病房窗户外的夜空创作的。作品完成后不到一年,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看过不少关于夜月星空的油画,认为自己对人类艺术颇有研究。但这是我第一次从一幅画里真正领悟到某种重要的东西。
大白猪和第十一只羊
作者: 澳 凯尔·缪本 澳 克莱尔·理查兹 日 岸田衿子 日 长野博一著   来源: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心理测验(学科:   概论)  
描述: 凯尔·缪本以柔软的笔触描写了赛恩每晚睡觉前的发生的故事。可以,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个小奇迹。我们的主人公之一——第十一只羊登场了!它和赛恩之间的故事教会了孩子们可以数数,又触动了孩子们学会分享、关心他人。大白猪一路走,一路吃,从白色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可是,在它吃了一块肥皂之后……它又变成了白白的猪了。
伦勃朗的荷兰光影地图
作者: 阿兹猫   来源: 地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影   地图   荷兰   艺术史  
描述: 荷兰画家伦勃朗是欧洲艺术史上的巨匠,是举世公认的“光与影的大师”,他创造了“伦勃朗光线”的画法。荷兰的天空多云多雨,伦勃朗却在这里,留下了光与影的传奇。莱顿,寻找伦勃朗的阳光 你来自一个有水、看得到广阔天空的国家,边界线不断地移动、模糊,消失在我们眼中。——弗朗索瓦·德布吕埃《对话伦勃朗》 荷兰的2月是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从艳阳高照到倾盆大雨、漫天飞雪,差不多是一瞬间的事,阳光因此显得尤为珍贵。太阳出来时,我循着光亮,在荷兰的小城莱顿,四处寻找那个让整个荷兰都为之骄傲的人——伦勃朗的足迹,想必他当年也曾走在大街小巷中,寻觅着光线的灵感。 莱顿,这座风景优美的大学城,至今仍保留着几个世纪前的风貌,遍布全城的运河让古老的建筑有了灵气。阳光下的莱顿格外清新明亮,我从一座桥上走过,桥这头有一架大风车,那头的小巷便是伦勃朗的出生地。在WEDDESTEEG 3号,我终于看到了墙上“1606”字样的牌匾,这里便是伦勃朗的出生地了。他曾是莱顿一位面粉商的儿子,家庭殷实,不过并没有如父亲所愿成为一名律师,而是走上了艺术之路,如今斯人已逝几百年,这里变成了一块空地,只留下手执画笔的少年伦勃朗雕塑供人瞻仰。
奥尔梅克纪念性艺术的同中心论
作者: 毕脱兹.德.拉佛恩特   陈锽   杨奇瑞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自然力   阿兹特克   墨西哥   中美洲   美洲虎   同中心   雕像   猫科动物   自然主义   纪念性雕塑  
描述: 人兽合体是中国早期艺术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从半坡彩陶盘上“珥两蛇”的人面纹、濮阳墓地的高大墓主与龙虎蚌塑、良渚玉琮人兽结合的“神徽”,到商周青铜器上狰狞的饕餮、春战时代双手握蛇的神人、骑虎巫人乃至各种斗兽图、驭龙图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而著名的司母毋鼎耳、阜阳青铜龙虎尊、妇好铜钺等上面的双虎嗜人浮雕、现分别藏于法国和日本的圆雕《虎食人卣》等,更是人兽主题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有这些艺术形象究竟具有什么独特的内涵,反映着当时人们怎样的世界观,一直是中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今墨西哥南部、属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300年前的奥尔梅克文明中,也有与中国早期艺术相近的表现主题,如它的人虎复合式圆雕、龙口神人和祭司与羽蛇浮雕等,都给我们似曾相识之感,卡尔卡特奇哥出土的《地狱之门》中巨大的亚形龙口和其四角的神树,甚至让我们联想起商代殷王多台阶的亚形大墓和战国缯书四隅的植木等等.多年来,美国、墨西哥等国学者对这些令人费解的艺术象征“符号”,曾做过多种“解秘”,他们的研究作为“它山之石”,或可对攻中国之“玉”有所启迪.
八至十五世纪中国艺术中的波斯影响
作者: 巴兹尔·格雷   安文英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图案   青花瓷   中亚   丝绸之路   陶罐   青铜镜   世纪初   十五世纪   瓷器  
描述: 波斯与中国是亚洲的两个伟大的绘画中心,它们都有各自非常独特的传统。它们不断互相影响,这些共同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这两个国家取得新的成就。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对波斯的影响比波斯艺术对中国的影响更为人们所注意。不过有些特别的情况,如波斯对唐朝艺术的影响也已受到关注和承认。诸如青铜镜,反面在葡萄纹中饰有狮子的造型,涂釉的盛水陶罐,上有萨珊式(Sasanian)的图案,骑手或蔷薇形浮雕。这些廉价的陶罐用来代替随葬的银器,这始于唐朝(公元618—906年)初年。公元七世纪及更早些的时候,这种影响传布的主要路线是经过中亚的陆路,即古老的“丝绸之路”。由
千秋艺史 蔚为大观 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八卷本即将出版
作者: 阿兹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史论   主编   中国美术小史   美术通史   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文献目录   美术史学   发展历史   工艺美术  
描述: 由著名美术史学家,我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近期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自1925年第一部《中国美术小史》问世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部专著。全书共八卷,除末卷为《中国美术年表》、《中国美术史参考文献目录》外,前面各卷分别按朝代定为十编,各编分若干门类,如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版画等,视具体情况而作。综观人类美术的发展历史,中国美术是其中十分重要又非常辉煌的组成部分。《中国美术通
一场玫瑰色的梦魇
作者: 马修.柏利塞维兹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欣向荣   艺术圈   艺术家   艺术探索   梦魇   绘画   作品   学习艺术   玫瑰色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对于欣欣向荣又充满着传奇的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方巍并不陌生,只不过他更多地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艺术商人或艺术圈儿的朋友,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故事的缩略版是,在上海学习艺术后,方巍前往日本继续追寻自己的绘画理想;不过为了生计他却最终做起了古董生意。15年后他重回上海,开设了一家版画工场,与国内一些顶级艺术家包括曾梵志、王广义、周春芽、张洹等都有合作。方巍协助制作了张洹著名的香灰画、木刻版画、门雕、大型佛像雕塑和动物标本等作品。之后方巍开设了餐厅,也兼做一些古董生意。然后在42岁的人生黄金期,他再次大幅度地调整,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中。“如果我现在不做这件事,那就真的太迟了,我一定会追悔莫及”,方巍如此表示。在不懈的尝试和努力中,他不断寻找、吸收、策划,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绘画。作为上海最具文化自觉的画廊,沪申也押上了自己的面子和诚信。正因为如此,整个故事变得更为有意思起来。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斜倚的裸体、静物、肖像等非常学院派的内容;不过,这远不是方巍作品的全部。他的绘画从千余年传统中牵扯出一段柔和却崭新的曲谱。而对于方巍来说,水彩和油画如何交谈便是他艺术探索的出发点——这原本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不过由于媒介的特异性以及方巍作品主体的模糊晦涩而变得复杂。
洛基的城堡
作者: 卡特娅·诺维兹科娃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影像   城堡   海洋   装置作品   深海   艺术形象   雕塑  
描述: 诺维科娃的艺术始终关注当今视觉领域的图像演变。装置作品《洛基的城堡》结合了声音、影像、雕塑和诗歌等多种形式,工业和生物相遇碰撞、交织融合,并最终蜕变新生,以此探索深海生态系统。诺维科娃通过对深海
敦煌引
作者: 潘絜兹   徐沛东   来源: 歌曲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迹   工笔   寻常   汉唐   敦煌   源流   探求   砂洲   四十年  
描述: 敦煌引
理查德.塞拉:50年前的野心
作者: 康巴兹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装置   后创艺术  
描述: 美国艺术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以大型雕塑闻名于世,可就在近日,纽约高古轩画廊却展出了其新近完成的绘画作品,而且据悉,这还是塞拉继1995年在巴黎举办绘画展后的首个重要绘画展。因而此次展览,不论对塞拉还是高古轩来说,的确都意义重大。 但谁又能料到呢?50多年前,如果不是塞拉的放弃绘画专攻雕塑,或许也就不会有他今日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上世纪60年代,在结束了柏克莱加州大学和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的英语文学课程后,塞拉决定去耶鲁攻读美术。事实上,正是在耶鲁,塞拉才真正找到了自己一生的艺术方向。而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他神秘的巴黎之旅。1963年,塞拉拿着耶鲁大学的奖学金来到巴黎。在这个艺术之都里,他第一次看到了前辈艺术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雕塑作品。而这一看,就让他再也无法回头。塞拉说:“你知道吗?布朗库西仅仅一条边缘的线,就能暗示出雕塑的体积”。 回到加利福尼亚后,他跟女性主义艺术家琳达·宾格勒斯(Lynda BengIis)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确信,雕塑作品中的“线”可以表达出“形”在倾斜时的重要,进而他拟定了自己的宏伟目标,“我想用雕塑的形式让空间发生变化”。
< 1 2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