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大唐盛世产三彩 三彩名陶出洛阳:唐三彩传人高水旺
作者: 洛阳唐三彩研究院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风格   洛阳   唐三彩   唐代   高岭土   中国画   工艺美术   高水   制作工艺   着色剂  
描述: 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
中国剪纸源流考
作者: 王连海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春日   丝织品   宋代   剪纸   剪彩   唐代   艺术创作   造型艺术   原理   有无相生  
描述: 一、剪纸问世之前剪纸是基于有无相生、虚实相成原理形成的平面造型艺术。在剪纸尚未产生的年代,自然界的事物向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适宜于剪纸表现的形象:形状各异的树叶、花草、玲珑剔透的雪花,以及山川景物的剪影,都促进了人对造型艺术的思考。一旦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原理被识知,运用这一原理反映生活的艺术创作必
广西兴业县高岭古代遗址冶炼技术初步研究
作者: 黄全胜   李延祥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冶金   冶金史   碳14   炉渣   唐代   古代生铁冶炼   考古  
描述: 高岭古代冶炼遗址位于广西兴业县龙安镇腾冲村高岭山腰处,面积约2000m2。作者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秋季进行多次田野调查和取样。本研究采用金相、矿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手段,对兴业高岭冶炼遗址的六个炉渣冶金遗物样品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采用加速器质谱(AMS)碳14断代方法对一份木炭样品进行碳14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为炼铁遗址,采用生铁冶炼技术,炼铁渣属锰硅铝系高锰炉渣,炉渣基体以玻璃态为主;该遗址至迟于公元875±35(唐末)开始炼铁。
邛窑姊妹花:都江堰玉堂窑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都江堰   绿釉   成都平原   青城山   四川   唐代   釉色   唐宋时期   氧化铜  
描述: 朝卧牛山方向行进,向左一拐便到了岐山村(图1),这里是玉堂古瓷窑址群最集中的地方。1985年7月22日公布玉堂窑址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27日公布玉堂窑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笔者
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宣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唐代诗人   管理   黄鹤楼   大禹文化   嘉靖年间   建筑特点   武汉市  
描述: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矾上,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形成“对江楼阁相参差”的壮观胜景。晴川阁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取唐代诗人崔颢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景区占地万余平方米。依山造势,错落有致,布局精巧,玲珑剔透,体现了楚文化“高台筑屋”的建筑特点。
藏鉴有约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年份   纹饰   花卉   唐代   清代晚期   釉面   自然   棱形   青花  
描述: 白釉水盂 圆口,瓜棱形腹,圜底,三足。通体施白釉,圜底与三足不挂釉。釉面莹润,器形饱满而有张力。年份为唐代。 六棱倭角矾红开光瓶 四方口,六棱形腹,四方足。通体施矾红彩,胫、肩、腹等处四面开光,内绘
鎏金藏传铜佛像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年份   纹饰   花卉   唐代   清代晚期   釉面   自然   棱形   青花  
描述: 。 黑釉渣斗 撇口,细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釉,釉薄处呈褐色,近足处及底不挂釉。釉面光润,胎土为白色略泛黄,器形饱满、大气,制作规整。年份为唐代。 青花缠枝花纹将军罐 直口上饰一周如意云头纹,丰肩饰
藏鉴有约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年份   蝴蝶   鉴定结论   唐代   专家   腹径   釉面   茶叶末   青花  
描述: 藏鉴有约
关于元青花的思考
作者: 律海明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元青花   唐代   中国人  
描述: 中国青花瓷始于唐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时中国人已经掌握使用钻料和透明釉的技术,烧造青花瓷的条件已经具备,对扬州出土的唐青花瓷片进行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沉睡上千年 一醒惊天下:邛窑瓷器精品赏析
作者: 吴宏放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宋代   砖红色   绿釉   唐代早期   造型   隋代   白色乳浊釉   铜红釉   瓷器  
描述: 邛窑是蜀文化的骄傲,是中国后世五彩缤纷的彩绘瓷的拓荒者和先驱者。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承蒙各地藏友专家赐教。在宋代以前,青瓷的制作和烧造一直处于我国瓷器发展的主导地位。四川邛崃县境内的邛窑,包括十方堂、尖子山、固驿山、瓦窑山等主要窑址,在南朝时就创烧出了青瓷产品,唐、五代时期达到鼎盛时期,直到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虽然从总体上考察,邛窑还是属于一个庞大的民窑青瓷体系,主要生产各类生活性实用青瓷器,但其中不乏烧造出了许多造型别致和釉色各异的值得文物和收藏界研究和珍视的精品。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