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创作理念
作者: 张舒嵎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彩   鸟声   田园生活   南投县   边陲小镇   浊水溪   活下去   看世界  
描述: 我1962年出生于南投县最南端边陲小镇“竹山”,一个“浊水溪”与“清水溪”交汇处的农家庄。由于辽阔、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养成了我质朴的性灵及创作题材。退伍之后,在台北繁华的都会生活了6年,这是另一种压迫、紧张又冷漠的不同环境氛围,而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也在作品里互相交错融合出对立又共存的风貌。我的创作历程先接触平面绘画,36岁之后才转换立体的创作。很庆幸:十年的绘画经验,给予我立体雕塑及陶艺作品有更强烈丰富的形式上表现力与生命的穿透力。
浅析克里斯蒂昂·雷诺夏木雕作品
作者: 李超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里斯蒂   肌理效果   夏木   空间造型   创作动机   人造物   木质材料   雕塑创作   奥登   雕刻艺术  
描述: 克里斯蒂昂·雷诺夏(Christian Renonciat)做过各种材料的雕塑作品,但是从他的作品里可见他对木质材料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对木雕所投入的研究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在他的创作生涯里,雷诺夏不断在木头中发掘灵感,把木头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我通过对雷诺夏的部分代表作品进行翻译分析,整理出雷诺夏对材料运用和各种肌理效果的资料如下表。由表中可见,雷诺夏多以西洋杉、红雪松、巴拿马松木、椴木、槭
形塑生命场景的创作隐士
作者: 朱启助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里斯蒂   肌理效果   夏木   空间造型   创作动机   人造物   木质材料   雕塑创作   奥登   雕刻艺术  
描述: 张舒嵎,1962出生于南投县竹山镇。曾任第十一届台湾陶艺学会副理事长、南开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与设计系助理教授,现主要从事专业陶艺雕塑及西画创作,担任荷田陶房艺术总监、灵应创意艺术总监。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台北今天画廊、南投文化中心、台南市东门美术馆、台北福华沙龙、台南东门美术馆、国立省交响乐团、云林科技大学、文教基金会欣荣图书馆、莺歌陶瓷博物馆、侨光大学艺术中心、国立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美学馆等地举办个展40多次;部分作品参加台湾陶艺展、南投地方工艺展、台湾当代陶艺风貌展、全国现代陶艺邀请展、台湾工艺之家大展、台湾文创特展、国际生活工艺双年展、第十四届杭州工艺博览会等展览。
留住思想——读潘鹤老师的文章有感
作者: 朱明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寂寂无闻   文化水平   文史哲学   市场炒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   广告公司   另一面   学之   生存环境   当时当地  
描述: 熟悉中国雕塑界的人都知道,潘鹤老师的雕塑可谓是家喻户晓,如《艰苦岁月》《开荒牛》《省港大罢工》《珠海渔女》《和平少女》《怒吼吧,雄狮》《睬你都傻——鲁迅》等等这些精品影响了整整几代求艺人之路……毫无疑问,这些力作,同时也奠定他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地位,受人尊敬!不过,潘鹤老师还有被人们忽视和没有重视的另一面,那就是潘鹤老师的渊博和深邃的文史哲学养。即能把自己对雕塑的思考、对艺术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供后学之人思考。而这些年来,由于潘鹤老师
跨越半个世纪的莫逆之交
作者: 范为超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寂寂无闻   文化水平   文史哲学   市场炒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   广告公司   另一面   学之   生存环境   当时当地  
描述: 有人曾说“一生得一知己足矣”。半个世纪的莫逆之交,在如今这个社会,这样的纯粹弥足珍贵。距离2014年12月李立先生去世已经半年多了,每每回忆起与立翁相交的日子,贺安成老人都感慨万千:“如果没有李老当年的伯乐之举,也许我现在早已偏离了艺术这条道路。” 初识李立 记忆的钟摆拉回到1951年,从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毕业归来的李立为长沙中山百货旁的街心花园做了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户外雕塑《工农大联盟》。
难行能行,难为能为——黄国书的木雕艺术
作者: 黄辉雄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国书   鹿港   自我挑战   创作领域   木雕艺术   择善固执   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   师李   国立历史博物馆  
描述: 雕塑是一项古老又吃重的艺术,其中木雕更是困难繁琐,在创作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限制需要突破。早期木雕源于生活上实际需要的器物,后来因为时空改变,逐渐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创作。木头是人类最早用来雕刻的材料之一,与人类共同生长于阳光空气之中,同时感受春夏秋冬的变化,同样具备岁月的痕迹与人性的温暖,因此木雕也是最容易让人亲近的艺术。雕塑家黄国书先生,得天独厚生长在文风鼎盛的木雕之乡——鹿港古镇,传承鹿港人的优质性格,择善固执、见贤思齐,先有兄长启蒙木雕技艺,再由名师李松林指导,加上本身努力,修行精进,毅然走
西藏四十年的审美跨越:韩书力绘画艺术美学特征新探
作者: 丘星星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日至   审美评价   十年   韩书力   世界艺术   当代美术   参展作品   黑白颠倒   美术展  
描述: 2013年岁末,卢浮宫国际美术展于是年12月11日至15日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来自10余个国家500位艺术家参展,中国西藏美术家韩书力选送的作品《高瞻图》以其独特的黑地水墨的视觉审美形式,从数百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美术展银奖(金奖为雕塑)。值得关注的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宣纸水墨画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中,首次以黑白颠倒的韩氏黑地水墨的审美特征作为参展作品,在堪称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卢浮宫美术展上赢得国际大奖,获得世界性当代美术作品审美评价体系的认同,对韩书力而言,是继上
我人生与艺术的领路人——贺潘鹤老师九十大寿
作者: 钱海源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少年报   雕塑作品   广州美院   钱绍武   从那时候起   雕塑公园   生动感人   人民画报   黑白颠倒   少年文艺  
描述: "人生苦短",没想到我从出生至今,已年过七旬。回望人生,在一生中引领我的人生与艺术之路的人,除生身父母,潘老师是其中最重要的人之一。要说起来,我最早知道潘老师的名字,是1957年在故乡江西念初中的时候,从《人民画报》《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先后看到了雕塑《艰苦岁月》。从那时候起,是《艰苦岁月》和潘鹤的名字,使心怀长大后当美术家梦想的我,坚定了实现梦想的信念!1958年,我考取
天地的见证——著名古树绘画大师齐友昌先生作品观感
作者: 萧立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画展   专题报道   古树   加拿大   绘画   中国书画   作品   中国美术   中国农民  
描述: 画家齐友昌 齐友昌,1948年生于山东临淄。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国礼艺术家协会副会长。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齐友昌画展”,《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做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专题片《田坎丹青》,《美术观察》《中华文化画报》发表了作品并撰文介绍。
西藏四十年的审美跨越
作者: 丘星星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画展   专题报道   古树   加拿大   绘画   中国书画   作品   中国美术   中国农民  
描述: 2013年岁末,卢浮宫国际美术展于是年12月11日至15日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来自10余个国家500位艺术家参展,中国西藏美术家韩书力选送的作品《高瞻图》以其独特的黑地水墨的视觉审美形式,从数百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美术展银奖(金奖为雕塑)。 值得关注的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宣纸水墨画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中,首次以黑白颠倒的韩氏黑地水墨的审美特征作为参展作品,在堪称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卢浮宫美术展上赢得国际大奖,获得世界性当代美术作品审美评价体系的认同,对韩书力而言,是继上世纪80年代初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邦锦美朵》之后,开启了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从彩墨形式《邦锦美朵》到黑地水墨形式的《高瞻图》之间整整三十年,韩书力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跨越了“以白计黑”的传统审美禁区,开辟了黑地水墨的美学历程,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
< 1 2 3 ... 241 242 243 ... 250 251 2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