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虎王·立新——品读中国绘画大师王立新的釉下之虎
作者: 文章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精神力量   颜色   神秘   自由   格调   刻画   自然   中国绘画   陶瓷美术  
描述: 观赏王立新用釉下五彩颜色画的虎,感觉到了一股神秘而又雄健的力量之美,最深切的体悟就是他表现出来的自然之虎、自然之魂,自由、神秘而又神奇的力量,这种自由之态特立独行,具有平步青云、傲视天下的王者之风,画虎者能有此气象可谓登峰造极了。 王立新通过釉下五彩独特的细笔精确地刻画,传神地展现出了百兽之王的凛然与神秘。
熊声贵论瓷艺笔录
作者: 熊声桂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机联系   运笔   技艺   泥坯   陶瓷艺术   中国画   线条   笔法   工艺美术   线描  
描述: 1、中国画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陶瓷艺术也不例外,尤其在泥坯上勾画线条,不管是用油墨或是油性色料都需要把握好,既要勾得流畅,还要能达到工艺的要求,这是釉下五彩技艺里面最基础也是最重
肖形印精品欣赏
作者: 安多民   周壮志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鸟   山海经   欣赏   尾羽   凤凰   故宫博物院   玺印   战国   刻画   精品  
描述: 凤纹玺 【战国·据《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 《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曰凤凰。”带框圆形白文印,图中的鸟纹与《山海经》所述正好相符。内着一只凤鸟,印虽不大,但对其羽则描绘甚细。头上冠羽长且弯,身上可见翅羽密排;尾羽垂而又飘。眼睛圆圆,喙突出,双腿并立,骄矜、高贵。弯颈回首,神采奕奕。侧目而视,似在向百鸟炫耀自己高大优美的体态和全身绚丽闪光的羽毛。山鸡都自爱其羽,况且凤凰?此印刻画豪放,粗中寓细,简中见繁,不斤斤计较于枝节而处处注重于形神饱满的追求。作者维妙维肖地刻画出凤鸟矜矜自夸的神态,其中回首侧目和双腿并立的刻画是最为传神之处。 二鹤捕鱼印 【汉·据《古图形玺印汇》】 印中两只鹤(或水鸟)相向而立,颈弯弯向后,嘴弯弯相对,伫立水边,伺机捕鱼。双鹤脚下有一大鱼,鳞细细披体,目滚滚似珠,悠然来去。全印意境优美,当取“和合有余”之意。刻画淳朴古厚,含蓄苍莽。用刀凝重坚挺,章法奇巧妥贴。左右呈对称之美,上下有错综之妙。通篇气息高古,韵趣盎然。题材同一的印甚夥,或圆或方,或工或写,各具情态,难述其妙。兹举如下,以备对照。
虎王.立新
作者: 文章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鸟   山海经   欣赏   尾羽   凤凰   故宫博物院   玺印   战国   刻画   精品  
描述: 观赏王立新用釉下五彩颜色画的虎,感觉到了一股神秘而又雄健的力量之美,最深切的体悟就是他表现出来的自然之虎、自然之魂,自由、神秘而又神奇的力量,这种自由之态特立独行,具有平步青云、傲视天下的王者之风,画虎者能有此气象可谓登峰造极了。 王立新通过釉下五彩独特的细笔精确地刻画,传神地展现出了百兽之王的凛然与神秘。
手足情深:一家三代人的美术情结
作者: 苏华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理想   广州   出版   水彩画   美术学院   母亲   优秀作品   中国画   写生   美术基础  
描述: 中国南方城市广州,有一个普通家庭,一家三代出了八位女画家。当她们联手合作,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她们五彩纷呈、风格各异的作品时,成百上千的观众,无不啧啧称奇,无不表示赞美和尊敬。这,就是我的家——一个以骨肉之情和艺术之美维系起来的美术大家庭。从20世纪中期开始,这个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先后拿起了画笔,踏上艺术之旅,并以自己的色彩,在艺坛获得各自的身份和地位。艺术,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是一种奢侈、一种浪漫、一种天分。为什么一家几代人都喜欢画画?都能创
海上子午亭亭长说
作者: 石以品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泮宫   作文   玲珑   辞章   神仙   静坐   俯仰   西南   儒者   读书  
描述: 癸巳之春,灵秀虚空海上,有地曰宝山,山有泮宫,苑之西南一偶高处,有陋亭一所,因偏僻而少有人迹。亭中端坐,感四方玲珑,俯仰天地,茫茫中故思吾在。有客北来,喜其地清雅幽寂,因之取其名曰"海上子午亭",自命亭长,遂每日盘桓于此,静坐、读书、喝茶、书画、作文,自得之状,怡然若神仙中人。亭长性愚钝,不敏于世,然自诩多才,以儒者自谓。颇通笔翰,能书善画,偶为辞章,常洋洋以孤赏。亭长居此,虽迫于方寸
雅玩手炉过暖冬
作者: 刘善文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炉   收藏   冬天   古人   文玩  
描述: 冬天悄然临近,没有暖气的日子有些难熬,人们手握“暖宝宝”,我不禁替古人担忧:他们不怕冻手吗?其实,古人也有自己的暖手神器——手炉,这种高雅精致的器物近年来在拍场上炙手可热。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它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手炉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提柄)组成,因其小巧玲珑,盈盈可握,可置放于袖中或怀中随身携带。故又名“捧炉”或“袖炉”;又因其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
沧海遗珠——沈周铭端石小砚随记
作者: 刘鸿伏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期   玲珑   百度   艺术家   奇迹   上帝   掌心   奇遇   沈周   心灵  
描述: 我忽然有了一种极深的感动。 是的, 这种感动来自心灵深处,感动而且有一份忧伤。 它就那么安详地卧在我的掌心,长可三寸,玲珑却浑厚,亲切却陌生,仿佛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它似乎是一个奇迹,来自遥远的岁月深处和泥土的深处,是什么力量让它忽然回到人间,并且那么偶然地 奇遇似地来到我的身边,卧在我掌心?! 多少年来, 我一直在苦苦寻觅着什么, 期待着什么, 它不是某种目标, 而是某种奇迹或奇遇。 这奇迹一定与某位历史名人有关, 一定是我所梦想的最为奇异的东西。 我常常在想,上苍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决不会无所用心,他一定会让我干点什么或遇到点什么,上帝一定会对这世上某些人交付一些使命,好比说让他等着一种奇迹出现,而且这奇迹一定只会出现在特定的那位有心人身上。既然如此, 我寻觅、守望的,当然就是上帝要交付给我的某一种奇迹了。 许多年了,这份奇迹终于降临——它就是安详地卧在我掌心中的宝物! 梦幻一般散发着古远的迷人光泽,散发着一位不朽的艺术家的光泽! 它长8.6cm,宽7cm,厚2cm,刚好一握。 这就是无数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砚中极品——“掌中珍”了。
欲出群芳 妙香在心
作者: 谭仲池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芳   诗书画印   副院长   中国书法   美术学院   湖南省   美术师   副秘书长   中国美术   书画作品  
描述: 正是油菜花绽放碧野,将满袖的清香醮着灿如金光的花色撒满乡间的时节,立伟先生将他即将展出的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作品集送给我阅读。瞬间,我的眼前便极清晰而诗意般地浮现出如此典雅和生动、深邃而空灵的画面,那山峰、云雾、霞晖、岩瀑、树影、花光、飞雁、山居、幽径,还有纤细雅致的题字、玲珑古韵的印章,一齐在我心灵的深处激扬诗情,闪耀灵光,生发妙香,亦如梦如幻,如弦如歌,又如玉泉绕石,星月落涧,神境高远,辽阔若海。
沧海遗珠
作者: 刘鸿伏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芳   诗书画印   副院长   中国书法   美术学院   湖南省   美术师   副秘书长   中国美术   书画作品  
描述: 我忽然有了一种极深的感动。 是的, 这种感动来自心灵深处,感动而且有一份忧伤。 它就那么安详地卧在我的掌心,长可三寸,玲珑却浑厚,亲切却陌生,仿佛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它似乎是一个奇迹,来自遥远的岁月深处和泥土的深处,是什么力量让它忽然回到人间,并且那么偶然地 奇遇似地来到我的身边,卧在我掌心?! 多少年来, 我一直在苦苦寻觅着什么, 期待着什么, 它不是某种目标, 而是某种奇迹或奇遇。
< 1 2 3 ... 234 235 236 ... 250 251 2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