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探险】搜索到相关结果 80 条
-
观花野雪两不误
-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峰夕照”,是门源八大景之一,岗什卡雪峰海拔不高,攀登难度适中,可作为登山,滑雪的基地。 推荐理由: 1.到达性好:从西宁包车至岗什卡山脚的青石嘴镇。三个小时即可到达,汽车可以直接开
-
缤纷墨西哥
-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陈群,撰文/摄影 我套上橘黄色的防水面罩,将两边的固定胶带收紧。面前的墨西哥湾海水碧蓝,赤足下,沙粒并不很细腻,摩挲着脚板有些痒。套上脚蹼,倒退着走进水中。沙中不时有珊瑚礁露出,在起伏的浪涛里小心翼翼平衡着自己不被石头绊倒。等走到齐腰深的水里,转身,将换气管咬进嘴里,俯身入水。一个神奇的世界瞬时展现在我面前。五彩的小鱼在周围游来游去,再深处,有一条久远的沉船,船身大部分没入沙中,斑驳的螺旋桨斜着撑出海底,上面缠着几条同样锈迹斑斑的钢缆。潮涨潮落,沉船岿然不动,挂在螺旋桨和钢缆上的水草中,鱼群忽左忽右。 北美大陆本是完整的一片土地,几百年前,来自欧洲各个角落的殖民者在这里大打出手,硬是将原本和他们没任何关系的他人家园分成了几个国家。1836年,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硝烟散去,原本属于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在北纬30度线被一切为二,上半截成了美国的一个部分,而原本为多米尼教派控制的下半截就成了今日因为旅游而脍炙人口的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 Baja California)。下加利福尼亚在地理上是美国加州的南向延伸。从和美国接壤的蒂华纳市(Tijuana)开始,下加州几乎和墨西哥本土分离.一路探进太平洋,成了一个狭长的半岛。 半岛和墨西哥本土间是加利福尼亚海湾。这里曾是北美著名的科罗拉多河出海口。大河发源于落基山巅,向西南方向一路奔腾冲刷切割着美国西部的土地,切出了一段四百多公里长,最宽处近30公里,最深达1800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过去百年间,貌似力量无穷的科罗拉多河被人类在她身上修建的一道道水坝切割得支离破碎,在到达海湾之前就耗尽了力量,再没力气奔向海洋,成了一条有头无尾的大河。没了科罗拉多河入海的黄水滔滔,加利福尼亚湾变得碧波蓝蓝。海湾和太平洋汇合处是著名的墨西哥海滨度假地( Mexican Riviera)。此刻我潜水的地点,就是下加州最南端的Los Cabos。 许多年来,Los Cabos是个只属于海鸟歇息的地方,自从几个好莱坞明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将这里开发成自己深海垂钓的后花园后,这儿奇妙的海岸岩山和沙滩终为世人发现,成了世界最著名的度假地之一。现下的Los Cabos是个沿着海滩度假旅馆连绵不断的休闲地。来往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这儿并没有太多原生态的生活,和墨西哥有关的,大抵只有那些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的小贩和在酒店中为他人经营度假的服务生。在LOS CABOS戏水,体验浮潜和皮划艇的乐趣 Los Gabos尽头的礁石和海滩是海湾和太平洋的最后分离,渐走渐低,礁石间的沙滩在大潮时会没入水下。这里是浮潜和海上划艇的好地方。第一次浮潜是在加勒比,不会换气,猛灌海水,让自己对浮潜很有几分害怕。慢慢掌握了要领,越来越喜欢这项运动,以致后来连救生衣和脚蹼都不愿意带,只一条泳裤,一副面具,一根根换气管就敢入海折腾,浮在水面上不需要抬头换气,自然可以漂上个把小时也不当回事情i玩爽了,还敢深吸口气潜入水下去追会儿鱼。千万需要记得的是在水下必须屏住呼吸,千万别吐气 换气管里肯定是会进水的,上浮后还需要肺里这点空气,鲸鱼吸水一样,用力将管子中的积水喷出。倘若忘记,就只能踩水,摘面罩,倒出积水,绝对消耗体力的一件事情。 岸边一栋废墟,很奇怪这地方本就没几年的历史,如何这么快就有被废弃的建筑,而且是在还算是不错的一段海滩。左近,一位妈妈带着几个孩子。孩子们在条倒扣的小船边玩耍,爬上蹦下,冲进海里扑腾。海边长大的孩子,该是不怕水的。妈妈坐在那儿看,我走过,她满脸都是笑地点头招呼。 看得出,她家境不会宽裕,但幸福和钱并不成正比。几次来墨西哥,这种感受特别强烈。 在美国的墨西哥人都很沉默,总是低头干活,很少见到他们说话和欢笑,而在墨西哥,这里是他们的家园,再穷的环境,总能见到当地人友好的笑容。更动人的是这笑绝对发自内心,绝无一丝虚伪。 先前出去的划艇队回来了。海上划艇,艇身细且短,灵活但很难控制, 旦失去平衡,掉下海去再想爬上艇的难度相当大。宽艇身的就容易得多,对初学者而言最合适不过,只是艇身肥大,速度大受影响。海湾里风平浪静,除了附近船只驶过带起些尾波。海鸟很多,几只鹈鹕贴着水面飞过,离开划艇伸手可及的距离。这里是它们的世界,我只有老老实实坐在艇里观望的份。解开防水口袋把相机拿出来,这时候要是来阵风浪,这相机就牺牲了。 Las Cabos的最顶端是个长得和桂林象鼻山很类似的自然石拱门,叫情人礁.估计有个什么凄美的故事。象鼻直接探入太平洋,石拱下浪潮起伏,波涛汹涌。坐在小划艇在浪尖时能看到拱门的全景,随即坠入浪谷,眼前就只剩下了一堵海水碧蓝的水墙。礁石上许多的海鸟,空气里一股鱼腥。 海湾内侧相对风平浪静,划艇头对准沙滩,潮头起伏间努力划几下就能冲上沙滩。将划艇拖上岸。阳光灿烂.赤足走在沙滩上,细碎的沙有些烫脚。沙滩夹在几座巨礁之间,海风带盐的侵蚀,高高低低,在岩石上形成无数孔洞,颇有些干奇百怪。石峰凛然,又几分让人想起死谷中的那些荒山。沿着沙滩上行,本期望到顶就见到陆地,却吃惊地发现沙滩的另一侧竞然是太平洋。 Las Cabos港口水位很浅,大型邮轮只能驻锚在远处海上。游客上岸回船都需要乘摆渡。邮轮上的救生艇就是临时的渡轮,有着不很讲究但坚固的座位和可以全天候封闭的双体艇身,真要有什么海难,一定是救命的超级稻草。泰坦尼克当年如果有这样的救生艇,那两千多条生命也许就不会消失。也就因为这两千多条生命,从那时起的船只也就都有了足够的救生设备。傍晚时分,上千等待回邮轮船的游客在码头上排起长龙,蜿蜒有数百米,气势惊人。小商贩们抓紧天最后兜售的机会,色彩艳丽的旅行纪念品纷纷成交。 步行玛扎特兰老城 这是墨西哥REVIARA里最富墨西哥文化痕迹的城市。我们搭乘的邮轮停靠在这里惟一的大型客货码头,下船的乘客除了那些买了团体票的有大巴接送外,自由活动的都用港区改造的大平板车拉到港口大门。那里满是商贩和疯狂拉客的出租车司机。我们没有乘车,附近就是老城,当地百姓生活的地方让我更感兴趣。步行穿过一条条小街。春天,街道上花团锦簇,似乎有三角梅,还有一蓬蓬粉色的花,云一样好看。 老城中心是个广场, 中间铸铁栏杆的大亭子,似曾相识。墨西哥文化中西班牙遗风十足,记忆中西班牙每个小镇中心也都有这么一处有着亭子的广场。也有在广场上懒散的人,不慌不忙地聊着天。广场的周边许多擦皮鞋的小摊,多到和来往的人不成比例,难道这里的人都酷爱保持皮鞋的锃亮?一位师傅正给座上的女士做擦鞋后最后的细节,用管毛笔蘸了黑油,全神贯注,一笔笔将鞋跟描得刚出厂般油亮。 墨西哥曾是西班牙殖民地。尽管这里早已独立,但从殖民角度而言,西班牙人绝对成功。无数的西班牙人世世代代永远留在了这里,与当地人通婚,水乳交融,成就了今日的墨西哥文化。西班牙语成了墨西哥的国语,绝有今日的墨西哥人抱怨西班牙文化彻底淹没了这里曾经的土著文化,因为很少有人能说自己是纯正的“西班牙”或是“玛雅”后代。一个典型的墨西哥人是西人和当地玛雅人混血的后代。 除了少许人类学专家能做些考证,或是在极其特例的偏远地带,外人很难分辨,当地人也很少在乎自己的文化渊源究竟是什么。殖民者带来的天主教文化也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墨西哥今日生活里无法分离的一个部分。从某种角度看,墨西哥的宗教之盛或许超越了今日的西班牙。 玛扎特兰主教堂从规模和建筑的细节都无法和西班牙本土那些辉煌的大教堂比较,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天主教堂的常见形式这里一应俱全。就连方尖的塔楼也和西班牙本土那些类似。让人想起白人立足美国后,仿造欧洲家乡建造的那些建筑,因为没了中世纪领主的绝对权力和财富与底层民众将未来全部寄托在天堂的精神力量,神似,但在形式细节上终于无法和家乡那些揉着千年沉淀的原型相比。 玛扎特兰老城有逾百年历史,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主要所在。这里民房有着浓郁的墨西哥风格,外墙艳丽.家家如此,在灿烂的阳光下更是色彩缤纷。地方特点,是每家大小都有个从街边就能看见的庭院。院子一定是用铸铁的栏杆和街道分开的,铁栏杆的门也都上锁,地方治安未必极好的典型标志。街上来往的人却都从容不迫。老弋太坐在街边躺椅里晒太阳,气定神闲。庭院大小显然和屋主的家境有关。贫寒的,庭院只是屋子和围墙间尺把宽的一条通道。富足些的,庭院能有几十平米。更有钱的会将最邻近街道的那间屋子外墙打开,做成为一个有顶的开放庭院。无论贫富,所有院子都无一例外地用尺方的瓷砖墁地,闲来用水一冲就干干净净。 让玛扎特兰成为旅游热点的是数十里连绵不断的海湾沙滩。近年来在海湾另一端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城则是度假,购物和时尚消费的中心,也是大旅馆和会议中心的所在。新老城之间有公共汽车连接着。更好玩的是乘敞篷突突车,只要离开了邮轮码头和花
-
微山湖:无复馨香
-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袁鹏 微山湖有着北方第一大湖的美誉。找个合适的假期,我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驾车环湖一周,感受湖水的灵动和多情、探寻湖区历史风情和民俗文化。我依次选择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按照由北向南方向来旅行。 南阳:曾经辉煌的千年古镇 从济宁出口下高速,沿济邹路向东,过了收费站后,转入济微公路,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达鲁桥码头了。从这里我们将停车乘船进入南阳湖,去探寻古运河四大古镇之一的一南阳镇,拉开了此次环湖旅行的真正序幕。南阳镇,坐落在微山湖北部的南阳湖中。小镇依古运河堤而建,窄窄长长,静静地斜躺在微山湖中。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提及“齐之南阳”,指出此地为楚鲁两国必争之地,这也说明在战国时期南阳就已存在。到了元明时期大运河通航后,来自南方载满丝竹白米的渔船.酒船、米船、官船等往来相接,正是得水运之便,南阳镇飞速繁荣,成了古运河水上运输和商品交易的交汇点和重要的商埠码头,并被誉称为古运河畔四大名镇。岁月流逝,流走了大运河上的樯桅,流干了运河水,作为码头商埠的南阳岛早已不复存在,但浸润着碧碧微山湖水、玲珑剔透的水乡小镇的南阳岛,却依然以她的美丽吸引着人们到此一游。 昭阳:荷花深处 从独山出来,继续南行到达欢城镇,来到了著名的二级坝。这道大坝将微山湖分为上级湖和下级湖,也是整个湖域中将湖东湖西连接起来的地方,从坝上开车穿湖而过,透过车窗放眼湖上风光,惬意无比。 继续前行,便进入了龙固镇昭阳湖旅游码头,在码头我们换乘摩托艇顺着通往昭阳湖的水道一路蜿蜒北上, 20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昭阳湖百里水面呈现在眼前。换乘了被当地渔民戏称做“老溜”的小木船,轻快地滑进荷花深处,顺着一条蜿蜒的水道划行,在荷花丛中随手摘来一棵莲蓬,剥开一粒雪白的莲子塞进嘴中,真是鲜美可口。站在船头,透过高没人顶的荷丛,只见绿红交映,肥大的荷叶托起冰肌玉骨的荷花,显得亭亭玉立,品格不凡。 从湖上返回龙固天已近黄昏,听渔民说,附近的水上一条街风光十分优美,就在离龙固镇30公里的微山县高楼乡,于是,我们决定夜宿高楼水街。 古镇靠水的地方家家种杨,户户垂柳,常见老人三五成群在水边林下“把酒话桑麻”。清人赵执信的一句诗可谓是古镇绝妙的写照:“疑是桃花源,参差出人家。“当然,这只是我置身事外的观感,也许岛中人更向往外面的繁华歌欢吧。古镇的人们以经商.船运、打渔为生,每天黎明时分,镇上的船儿开始下湖,去箔塘拾鱼的船儿,排成一条线,径直往湖心摇去挂桨运输船犁开碧波,向湖东的白沙港驶去;而那去湖外经商的船儿,则早已在夜半时分就消失在暗暗的湖面上了。干百年来,勤劳的南阳镇人春捕鱼牧鸭,夏打草下箔,秋采莲摘菱,冬囤鱼囤粮,在这片湖面上,一年四季都回响着笑声歌声,响着桨声水声。 微山:北国水乡 水街位于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的水道上,这里是南四湖中最大的一个湖泊微山湖的水域。我们从码头乘船沿河道北上约十多分钟,天色渐暗,在不远处水道交叉地,并排停泊着近百艘渔船,船泊在水中,船尾抵在岸边,有几家渔船已经点起了灯。我们上船后不久,河面上便灯火通明,大家在船头斟莲酒,煮湖鲜,开怀畅饮,这时的水街才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北国水乡”的韵味。第二天清晨,我们从水街北行前往微山岛,转了几个弯,水面逐渐开阔,只见附近一只只渔船,在碧水和蓝天之间,楼船帆影,缥缥缈缈,宛如人间仙境。开船的老人向我们介绍,微山湖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水波相连的湖泊组成,统称为微山湖,俗称“南四湖”。这里还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在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出没在湖上的千顷芦荡里,活跃在津浦铁路线上,截军火.炸列车,这里也成了鲁西南一带的红色圣地。 独山:藏在烟波浩淼中的美景 我们从南阳岛坐船返回鲁桥,开车沿济微公路继续南行,穿过黑风口后,就来到了独山湖。济微公路路况不好,满载煤炭的大挂车常常在我们旁边呼啸而过,扬起一片黑尘。拐上通往独山的小路,我们终于摆脱了这些恼人的“公路列车”。开车沿湖堤徐徐前行,从车内远望独山,它就像一颗绚丽的明珠,静静地点缀在独-山湾中,湖光岛影相映相衬,真是难得的佳境。 登上岛顶,俯首南望,湖面茫茫无际,点缀着千帆百舸。从岛顶向北望去,岭岭连绵,有如巨大屏障,环卫着独山湾。向西远眺,绿树掩映,苍翠欲滴;湖面波光涟漪,疑覆平镜,大片的苦江草,宛如覆盖水面的碧绿绸缎。而在东边,桃花山风姿绰约,凤凰山凌空振翅,绿树掩映中,似见高大的伏羲陵台。近岛的地方,湖水静静地浮动着圆圆荷叶,碧碧苇草。偶然,从岛的岸边, “小舟撑出柳荫来”,渔夫荡了双桨,船儿优哉游哉地驶向荷草丛中,恬然地没有一点声响。独山岛除了美景之外还有不少历史留下的遗迹。这里离古高平郡的治所两城不远,早在秦汉之际已是富庶发达之地了。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岛上发现了多处古墓群,出土了不少贵重的汉画像石。在它的偏东北方向八里许,是伏羲陵庙的所在地。庙周围有群泉涌出平地,蔚为壮观。岛上还曾有火神庙,纪念孔夫子周游列国时登临独山岛所建的孔夫子楼等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
-
穿越隐秘于丛林的玛雅迷城
-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个星座,一年18个月的玛雅圣年历则是每月相应一种星座及动物.比如1月称波普.意为美洲豹,7月叫雅克金,意思是太阳.9月为钦,意思是月亮。人的生命和行星的位置有关,玛雅人担心如果不善待神灵,神灵们就会结束
-
留在石头上的记忆——藏东南石刻调查行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王郢>撰文 摄影 西藏昌都地区的东南部,从现在的214国遒向东,有一条远在吐蕃时代就畅通的人相信,唐朝的文成公主从这条路上走过.他们甚至可以讲出很多变成公生停过的具地点,当然,当代人可以把这称之为美好的传说。而就是在这条充满虚幻传说的路上,就真实地留存有吐蕃时代的石刻造像、摩崖石刻。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张建林研究员带着六人考古调查队,驾车,徒步、骑骊,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芒康县和察雅舄对藏东南吐蕃石刻进行修复、拓片,拍照并进行文字记录。除了按图索骥的寻访,他们更神奇地发现了埋藏在山野里的吐蕃时代刻玛尼石,这对藏东南地区吐蕃石刻的考古论证提供了叉一重要的依据。 隐秘察雅的隐秘角落 察雅县距离昌都地区首府只有96公里,全县只有从昌都到县城一段路是柏油路,其他都是土石路面,而要去考察的仁达拉康在隐秘的深山深处,骑马走了七个多小时才到,是的,这是一种还保持着古远安详韵味的隐秘之地,这里有着所谓相对现代的落后,却也正因为此才得以保全了这片土地的原气。 天人合一香堆镇 我们很幸运,在我们到达察雅县城前,进入香堆镇的路刚好开通,天地之间以两道彩虹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见面礼。镇委会招待所楼是一幢曾经的贵族老宅,已经像个老人家,每个皱纹里都似乎有故事可讲。大院里有四条狗,其中一条狗的脖子上有一条血红的伤疤,那是它前天晚上在街上与众狗血拼之后的光荣记录。 海拔3694米的香堆镇应该说是以香康寺为中心而建造的,这里绝对堪称是寺院的神圣与商业的世俗相得益彰的小镇,寺院的围墙对街开店一家连着一家.商店没有门只有临街的大窗,乡下骑马来的人把马拴在店的木栏上,几个人坐在窗台上聊天。一片村民的住所沿着西侧的山坡慢慢上升,最高处是一座新建的寺院。进镇南部入口处一面墙上的教育宣传标语很让人记忆深刻——穷不办教育穷根难除,富不办教育富不长久——在宗教的神圣与商业的世俗之外,这条宣传标语又为小镇增添了一份文化的雅致。 次曲康造像在香堆镇香康的次曲康殿内,调查中未发现与造像有关的藏,汉文题记。香康主要由围墙、香康,次曲康三部分组成。此次调查正值香康大殿维修.因此,寺院的主要活动集中在次曲康内举行。围墙平面近长方形,大门开在北墙和南墙中段。墙内侧一周为转经道。 香康大殿位于整个建筑群的西部,门廊外右侧有一残损的清功德碑碑座和碑身.浮雕动物纹的碑额残块在次曲康库房内被发现。集会大殿面积较大,壁面绘有千佛和尊胜佛母等壁画。佛堂位于大殿后部,外围一周为回廊。堂内主供强巴佛,八大立姿菩萨分列两侧供台上,均为泥塑。次曲康位于香康大殿以东约二十米处,与坐北面南的厨房和宿舍之间形成一个西端开门的小巷,由佛堂.库房和廊房三部分组成,堂内主供大日如来,周边供台上主供祖师像等。 隐秘之境仁达 骑马从镇上出发,马背左右各驮着一个大包,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山势扭曲得像个贝壳的表面或是一块提拉米苏……迎面有人骑马过来,他远远地停在路边,摘下圆边的呢帽拿在手里,他等在马上待我们临近时轻轻伏身致意…… 骑行很久才看到隔着大河有一个村庄,遥遥可见孩子们穿过绿树奔跑相随,摇着手臂高声呼叫:呀哞,呀哞……又是眼睛快被空旷充满的时候,穿过一个村庄,村庄四周盛夏的田野突然间就绿到了铺张浪费的地步,彩色的人影站在这一片绿中,直起身远远地招手呼唤:呀哞,呀哞……画家高更著名的画作都是关于塔西提岛的,他把自己在塔西提岛的经历写过一本名叫《诺阿,诺阿》的书,正是岛上土著人在说:香啊,香啊。察雅人的“呀哞”也同样是源自古老的土著语言,是“你好”也是“慢走”,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祝福。 临近仁达,开始有茂密的树,有遍地的野花,山则是奇妙的直壁,没有一点常规山势应该有的曲折突兀,除了几道横向裂缝从山顶到地面笔直的垂下。终于到达的仁达是一个美丽的三角形河谷地带,当地一年一度法会刚刚结束,不愿立刻离去的人们囤坐在奥姆曲河东面的草地上喝酒纵聊,我欣喜若狂,认定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当地的热闹。张老师对此嗤之以鼻:你们旅游的人都喜欢这个,我们工作的人只是巴不得清静地工作。 当狂欢的人们散去,仁达果然是一处清静无比之地.在这个三角形山间河谷地带,东面为三怙主山,北面为金刚亥母山,西面为德却颇章山。几处真言咒语铭刻,许多天然形成的藏文字母,两座代表汉印商人的小山石,成堆的八塔擦擦,绵延一公里有余的玛尼石堆,直立的山崖壁上最高一层横向的裂缝被仁达寺的喇嘛讲解为文成公主转经道。 11世纪以来,就有藏族史家注意到了仁达拉康的丹玛札造像及题记。1983年.藏族史学家,察雅地方人尼玛多吉和他的妻子伊莉莎贝斯·贝尔那德拜谒造像并清理了铭文.认识到了造像的重要性。2006年10月,张建林老师也对造像进行了现场考察,而这一次是对丹玛札造像进行的首次全面的考古调查和记录。 吐蕃时代的丹玛札石刻大日如来造像为高浮雕,菩萨,飞天.龙王为浅浮雕。造像衣纹,装饰等细节用阴线或浅浮雕刻划。题记阴线刻划。造像全部经过重装、绘彩,题记也经过重描。现在的仁达拉康依造像所在的丹玛札崖面而建.1954年,当地藏族群众新建拉康保护造像,后被毁。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和群众又重建了拉康,沿用至今,受地基下陷等因素影响已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在仁达的帐篷里住了四天.在我们差不多叫得出每一个喇嘛的名字的时候就要离开了。几个年轻的喇嘛最想学的汉语是:你想打架吗?其实他们都是单纯的孩子——他们伏在马背上过河,他们在山路上漫步,他们听手机里的音乐——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地球的这个极微小的点上。其实,谁不是生活在地球表面最微小的某个或某几上点上呢,最终是人的内心决定了在每个点上的幸福指数。 然堆村的惊喜 朗巴朗增是藏语中对大日如来的称谓,这个词的藏语发音总会让我想起恩雅的一首歌- (永恒之花).尤其是那一段合声诵颂的´Amarantine"所烘托出的意境也很适合供奉给朗巴朗增。然堆村村委会紧邻朗巴朗增大殿的西南角,我们在村委会会议室和办公室兼厨房里住下。村里的电影放映员扎多给我们送柴送吃送喝,在调查朗巴朗增拉康佛教造像和藏文石刻期间,按照他提供的线索,又新发现和确认了两处吐蕃佛教造像点——然堆玛尼石刻造像和达琼摩崖造像.扎多的造化实在是大。 朗巴朗增演变 朗巴朗增殿早期建筑在六七十年代中被毁,造像面部也多被砸烂。据扎多、江东寺僧人和当地完小教师等人提供的情况,该建筑最初为汉式坡顶,与大昭寺早期建筑形制相近,后来损毁后用树皮和木板替换。调查时僧人和教师在殿周围找出早期建筑的筒瓦、板瓦和瓦当的残块,都具有明显的唐风.但又不完全相同,可能为当地生产的一种地方类型。 1977年到1978年.当地群众在原址重建了佛殿。周围夯土墙下均有原来的石砌墙基,基本保持早期建筑的平面结构。佛殿内主供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造像,近年对雕像面部及残损处进行了敷泥.水泥修复和涂彩。最近一次维修是在2008年,主要对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等九尊造像加盖了木板廊房。朗巴朗增佛殿造像也是在1987年西藏自治区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而这一次考古队对朗巴朗增造像及造像残块进行了首次完整的考古调查和记录。造像系用砂岩雕凿而成.均为圆雕,辅以浅浮雕和阴线刻划细部。身体曲线柔和,细部衣纹流畅.雕凿技术较熟练。题材为大日如来与八大善萨. 山野的狂喜发现 电影放映员扎多每天披着一件外套无声无息地到处帮忙,他用藏语告诉西藏文物局的夏格旺堆,他在村边的山坡上发现过刻着佛像的大石头.旺堆是相对枯燥的考古现场难得活跃的一部分,他风趣健谈专业知识深厚,属于在专业团队中会不自觉就讨每个人喜欢的那类人,他鼓励扎多再去山上找一找。终于,旺堆等来了扎多充满兴奋的电话,扎多说他在山上发现了很多块有佛像的石头.这一下包括为了进程而带病工作的张建林老师也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带着学生小田沿着村边的田梗快步奔向山上,山坡上旺堆正在上下狂奔——张老师,在这一片发现了有十几块,你看你看.这块的一半还在土里呢——旺堆实在是太开心了,张老师也把高兴写在了脸上,这里海拔四千多米,张老师攀爬上来已经是气喘吁吁,他扑身坐在一半还埋在土星的石头前面,扎多把另外几块也搬了过来.张老师拂去石头上的泥土,用随身携带的小刀细心除去石头上的硬青苔,他一遍又一遍地抚着石头和石头上的线刻佛像,“吐蕃时代的造像,这应该是吐蕃时代的玛尼
-
弄堂里的新邂逅
-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也有了新动向,被认为一向小气的上海成了新城市运动的“大气”地标,新的上海江湾极限运动公园的中极限运动中心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竞技区域占地面积为1 2000平方米,大大超出目前世界最大的占地九千
-
行进太阳怒落——玉树大草原 川西甘孜大草原
-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这里能领略茫茫大草原的辽阔高远,还能体验地道的游牧生活扎溪卡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行程安排: D1:玛多县一鄂陵湖和扎陵湖一玉树结古镇 路况
-
犀牛论坛
-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远安县改叫“山楂县”。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说到山楂县,你会想到什么?一定有点望梅止渴的生津之感吧,可惜这个山楂县并不盛产山楂,而是电影外景地——湖北远安县希望充分利用
-
景德镇快乐日子
-
作者:
毛欢喜
邱衍庆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罗汉肚
标志建筑
烟囱
老窑
-
描述:
1.4月15日,到达景德镇的当天晚上,我们开始了对景德镇的探访,在新罗汉肚这个老巷子,我们找到了至今留存的烟囱,这是景德镇老窑厂的标志建筑。 2.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位老瓷人用一根木长条搬运瓷坯大碗,表现出高超技艺。
-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的中国瓷器
-
作者:
边辑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范围
中华民族
中国制造
生产基地
土耳其
托普
皇宫
中国瓷器
-
描述:
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馆中无一例外都保存着这样一种极为珍贵的中国制造——瓷器。这是融合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智慧的产物,更是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至高典范。景德镇是元明清以来中国瓷器最负盛名的生产基地。最有创造力的艺人们不仅将瓷器艺术推上顶峰,更通过中国瓷器的外销,让这种艺术成为了当时世界范围的最高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