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石头上的记忆——藏东南石刻调查行记
【类型】期刊
【刊名】探险
【摘要】王郢>撰文 摄影 西藏昌都地区的东南部,从现在的214国遒向东,有一条远在吐蕃时代就畅通的人相信,唐朝的文成公主从这条路上走过.他们甚至可以讲出很多变成公生停过的具地点,当然,当代人可以把这称之为美好的传说。而就是在这条充满虚幻传说的路上,就真实地留存有吐蕃时代的石刻造像、摩崖石刻。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张建林研究员带着六人考古调查队,驾车,徒步、骑骊,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芒康县和察雅舄对藏东南吐蕃石刻进行修复、拓片,拍照并进行文字记录。除了按图索骥的寻访,他们更神奇地发现了埋藏在山野里的吐蕃时代刻玛尼石,这对藏东南地区吐蕃石刻的考古论证提供了叉一重要的依据。 隐秘察雅的隐秘角落 察雅县距离昌都地区首府只有96公里,全县只有从昌都到县城一段路是柏油路,其他都是土石路面,而要去考察的仁达拉康在隐秘的深山深处,骑马走了七个多小时才到,是的,这是一种还保持着古远安详韵味的隐秘之地,这里有着所谓相对现代的落后,却也正因为此才得以保全了这片土地的原气。 天人合一香堆镇 我们很幸运,在我们到达察雅县城前,进入香堆镇的路刚好开通,天地之间以两道彩虹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见面礼。镇委会招待所楼是一幢曾经的贵族老宅,已经像个老人家,每个皱纹里都似乎有故事可讲。大院里有四条狗,其中一条狗的脖子上有一条血红的伤疤,那是它前天晚上在街上与众狗血拼之后的光荣记录。 海拔3694米的香堆镇应该说是以香康寺为中心而建造的,这里绝对堪称是寺院的神圣与商业的世俗相得益彰的小镇,寺院的围墙对街开店一家连着一家.商店没有门只有临街的大窗,乡下骑马来的人把马拴在店的木栏上,几个人坐在窗台上聊天。一片村民的住所沿着西侧的山坡慢慢上升,最高处是一座新建的寺院。进镇南部入口处一面墙上的教育宣传标语很让人记忆深刻——穷不办教育穷根难除,富不办教育富不长久——在宗教的神圣与商业的世俗之外,这条宣传标语又为小镇增添了一份文化的雅致。 次曲康造像在香堆镇香康的次曲康殿内,调查中未发现与造像有关的藏,汉文题记。香康主要由围墙、香康,次曲康三部分组成。此次调查正值香康大殿维修.因此,寺院的主要活动集中在次曲康内举行。围墙平面近长方形,大门开在北墙和南墙中段。墙内侧一周为转经道。 香康大殿位于整个建筑群的西部,门廊外右侧有一残损的清功德碑碑座和碑身.浮雕动物纹的碑额残块在次曲康库房内被发现。集会大殿面积较大,壁面绘有千佛和尊胜佛母等壁画。佛堂位于大殿后部,外围一周为回廊。堂内主供强巴佛,八大立姿菩萨分列两侧供台上,均为泥塑。次曲康位于香康大殿以东约二十米处,与坐北面南的厨房和宿舍之间形成一个西端开门的小巷,由佛堂.库房和廊房三部分组成,堂内主供大日如来,周边供台上主供祖师像等。 隐秘之境仁达 骑马从镇上出发,马背左右各驮着一个大包,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山势扭曲得像个贝壳的表面或是一块提拉米苏……迎面有人骑马过来,他远远地停在路边,摘下圆边的呢帽拿在手里,他等在马上待我们临近时轻轻伏身致意…… 骑行很久才看到隔着大河有一个村庄,遥遥可见孩子们穿过绿树奔跑相随,摇着手臂高声呼叫:呀哞,呀哞……又是眼睛快被空旷充满的时候,穿过一个村庄,村庄四周盛夏的田野突然间就绿到了铺张浪费的地步,彩色的人影站在这一片绿中,直起身远远地招手呼唤:呀哞,呀哞……画家高更著名的画作都是关于塔西提岛的,他把自己在塔西提岛的经历写过一本名叫《诺阿,诺阿》的书,正是岛上土著人在说:香啊,香啊。察雅人的“呀哞”也同样是源自古老的土著语言,是“你好”也是“慢走”,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祝福。 临近仁达,开始有茂密的树,有遍地的野花,山则是奇妙的直壁,没有一点常规山势应该有的曲折突兀,除了几道横向裂缝从山顶到地面笔直的垂下。终于到达的仁达是一个美丽的三角形河谷地带,当地一年一度法会刚刚结束,不愿立刻离去的人们囤坐在奥姆曲河东面的草地上喝酒纵聊,我欣喜若狂,认定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当地的热闹。张老师对此嗤之以鼻:你们旅游的人都喜欢这个,我们工作的人只是巴不得清静地工作。 当狂欢的人们散去,仁达果然是一处清静无比之地.在这个三角形山间河谷地带,东面为三怙主山,北面为金刚亥母山,西面为德却颇章山。几处真言咒语铭刻,许多天然形成的藏文字母,两座代表汉印商人的小山石,成堆的八塔擦擦,绵延一公里有余的玛尼石堆,直立的山崖壁上最高一层横向的裂缝被仁达寺的喇嘛讲解为文成公主转经道。 11世纪以来,就有藏族史家注意到了仁达拉康的丹玛札造像及题记。1983年.藏族史学家,察雅地方人尼玛多吉和他的妻子伊莉莎贝斯·贝尔那德拜谒造像并清理了铭文.认识到了造像的重要性。2006年10月,张建林老师也对造像进行了现场考察,而这一次是对丹玛札造像进行的首次全面的考古调查和记录。 吐蕃时代的丹玛札石刻大日如来造像为高浮雕,菩萨,飞天.龙王为浅浮雕。造像衣纹,装饰等细节用阴线或浅浮雕刻划。题记阴线刻划。造像全部经过重装、绘彩,题记也经过重描。现在的仁达拉康依造像所在的丹玛札崖面而建.1954年,当地藏族群众新建拉康保护造像,后被毁。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和群众又重建了拉康,沿用至今,受地基下陷等因素影响已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在仁达的帐篷里住了四天.在我们差不多叫得出每一个喇嘛的名字的时候就要离开了。几个年轻的喇嘛最想学的汉语是:你想打架吗?其实他们都是单纯的孩子——他们伏在马背上过河,他们在山路上漫步,他们听手机里的音乐——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地球的这个极微小的点上。其实,谁不是生活在地球表面最微小的某个或某几上点上呢,最终是人的内心决定了在每个点上的幸福指数。 然堆村的惊喜 朗巴朗增是藏语中对大日如来的称谓,这个词的藏语发音总会让我想起恩雅的一首歌-
【年份】2010
【期号】第10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夕颜·玲珑 年份:2007
- 2、中纪委在哪里“双规”贪官? 作者:小月 年份:2011
- 3、与曹云金一起下厨 作者:赵杏儿 年份:2013
- 4、一边草间战斗,一边弥生哀伤 作者:王泰白 年份:2014
- 5、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 6、望外 世上最完美雕塑 可能被一条裂缝毁了 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