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质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58 条
-
徐禹设计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学院
设计作品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7年
禹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设计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描述:
徐禹-1982年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200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07年获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学位。现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制作"证书;并通过中国"GIC"首饰制作、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饰制作技能认证。
-
拼贴黄国军:大山深处的“隐士,悠客”
-
作者:
杨小毛
李志彪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柴窑
大山
烧制
生活状态
艺术研究
制作技艺
隐士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景德镇玉岭陶瓷山庄负责人黄国军,2005年在景德镇浮梁县建起了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全面恢复濒临失传的景德镇传统柴窑烧制技法,致力于陶瓷文化的传承工作,他创建的玉窑厂被评定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把儿重世界还给儿重:谈河洛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
-
作者:
李艳丽
来源:
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中华民族
儿童化
校园文化
洛阳
民族文化
河洛文化
儿童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儿游戏
-
描述:
童年记忆,少年时光,就在人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小学阶段。这段时期流光溢彩,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要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作为成人的教育者,不仅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儿童世界”,还要将优秀的文化以儿童喜欢的形式呈现。
-
元代馒头窑复烧成功
-
作者:
张怡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烧
清代
馒头窑
近千年
古陶瓷
明代
元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葫芦
工艺美术
-
描述:
专家耿宝昌、陈华莎,文博专家吕成龙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赖德全、李文跃和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部、省、市陶研所,考古研究所专家、教授和老艺人出席了开窑认证仪式。戴启文宣布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开窑,熊
-
中拍国际瓷器珍品及古董珍玩专场7月亮相等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理论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边艺术
-
描述:
中拍国际瓷器珍品及古董珍玩专场7月亮相 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拍征集到一批从海外回购的名贵瓷器,类别涵盖元明清各时期之自成体系的经典之作,将于7月15-17日在亮马河会议中心举办专场拍卖。其中青花系列和釉里红系列最为抢眼。青花瓷系列中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盘、明宣德青花缠枝月季花纹大碗颇受业内瞩目。而釉里红系列中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更属难得一见的收藏珍品。今年的瓷器专场还将呈现出斗彩、粉彩、釉下三彩、青花五彩、单色釉等众多名瓷,多数是从海外的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场购回,有着明确的传承记录,为国内藏家提供了绝佳的收藏良机。 “博客体”半月刊《画刊·今日中国美术》正装出炉 5月28日,《画刊·今日中国美术》新刊发布会于北京798艺术区举办。该刊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创办 “可以阅读的艺术期刊”为理念,以“观点放大器”为口号,将艺术事件或展览放置到更大的社会 (历史)坐标中进行审视。该刊通过对当下最流行的博客体、微博体和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希望令人读来感觉轻松有趣。其主创团队大多是毕业于艺术学院的80后,他们将从自己年轻的视角去解读今天的艺术事件和现象,从而使读者了解到更有深度和趣味的艺术世界
-
精品引领瓷杂拍卖
-
作者:
陆薇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理论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边艺术
-
描述:
来自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在国内拍卖行拍卖成果中,匡时宫廷艺术专场的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以6,680万元成为最高价。这件拍品上一次出现是在2007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当时的成交价是1,140万人
-
短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精神风貌
交互设计
当代艺术
展览
艺术大师
精心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主题
时装设计
-
描述:
法国设计先锋与艺术大师们的对话展览由当代艺术界知名策展人尚·路易·弗蒙精心策划,400余件珍品包括油画、素描、时装设计和香水珠宝等,从传奇的源起、抽象的精粹、隐藏的奢华、自由的追求和幻境的灵感五大主题诠释了香奈儿独有的元素和符号,直观展现了香奈儿的创新轨迹和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风貌。
-
百泥揉炼只为花开一片
-
作者:
申晓飞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艺
艺术家
成型
抽象艺术
陶瓷生产车间
陶瓷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
坯体
河北省
-
描述:
“绞”是拧扭、揉搓、搅压:“胎”是器物的粗坯。“绞胎”可概括解释为“绞揉泥胎”。对于绞胎瓷。很多人并不熟悉,用绞胎瓷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保军的话说,“陶瓷界的人熟悉的也不多”。因此,制作绞胎
-
传承昆曲,读书人的责任
-
作者:
冯婷婷
来源:
中关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阳
昆曲艺术
非物质遗产
北京大学
北京昆曲
责任
大学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分子
社长
-
描述:
北京大学流行过一句话,“没有去大觉寺喝过茶,就不能叫知识分子;不是昆曲迷,也不能叫知识分子”。 北京大学流行过一句话,“没有去大觉寺喝过茶,就不能叫知识分子;不是昆曲迷,也不能叫知识分子”。如此高的评价,让原本就对昆曲有着特殊情愫的我又萌生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好奇。 昆曲起源于元代,有600多年的历史,是门古老而复杂的艺术,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引起了文化界更加广泛的重视。 一个初春的午后,乍暖还寒。我有幸见到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社长、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之女欧阳启名。生于北京的她,有着江南女子般玲珑的身段,谈吐间柔声细语,温文尔雅。 研习社,播散昆曲种子 昆曲研习社,顾名思义——研究传习昆曲。北京昆曲研习社是北京昆曲爱好者研究和传习昆曲艺术的业余文化团体,1956年由俞平伯等业余曲家发起成立。研习社每个周日组织活动,形式包括讲座、研讨、展览、传习等等。欧阳启名1979年入社,师从周铨庵、马祥麟、王传蕖等老先生学习昆曲的演唱。 见到欧阳老师,我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思考很久却不得其解的问题——为什么昆曲引起那么多人的欣赏,受到那么高的赞誉?欧阳启名略略思考了一阵,说:“昆曲艺术在编剧技法上的进步,使得典雅深邃的文词能借助于戏剧性的表演传达给观众,轻松的了解历史;在唱腔上,音乐格局的婉转变化、演唱节奏顿挫疾徐的控制、南北曲调的融合,都达到空前的水平而取得了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在表演上角色行当的细密分工,虚拟的舞台调度和丰富的身段表演,念白的生动幽默,使其成为一门需要多年学习才能把握的复杂技艺,这是其他艺术形式很难相媲美的,所以才受到大家的追崇和赞誉。
-
油画父亲的身影
-
作者:
彭寿贵
来源:
台湾医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社会环境
自我意识
物质文明
人类
小说世界
作品
女性形象
理想与现实
台湾社会
-
描述:
阐述了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发展和评价指标体系,以试点城市云南省沾益县为例,分析了沾益县的现状节水水平,并对节水型社会相对水平进行量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