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014 条
-
五彩并非神箭:万玛才旦导演《五彩神箭》的多元化解读
-
作者:
倪金艳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象征
狂欢与节制
《五彩神箭》
-
描述:
万玛才旦导演《五彩神箭》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但该影片出彩的并非只神箭。本文从狂欢与节制的合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象征手法塑造藏民族精神三个方面解读影剧的多元性。
-
论油画笔触的审美
-
作者:
赵金萍
来源:
电子制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印象
笔触
美感
笔法
-
描述:
油画之美融合了诸多艺术表现的视觉美感享受,然而,油画笔触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以及多种表现方法。概括来说,油画笔触具有力度美感、表层美感、节奏美感、技巧美感和精神美感;表现方法如皴擦法、软毛笔法、小笔技法、平涂法、厚涂法、托笔勾勒法、刮刀法。油画笔触是油画艺术最重要的语言表达系统,能给油画作品带来非凡的魅力。
-
“泡沫”减法切割在抽象雕塑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
吕绍藩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切割
课程教学
抽象
“泡沫”
教学理念
减法
雕塑
专业教育
-
描述:
程的创新与价值点在于运用"减"的手法对学生进行"抽象雕塑"审美与创作训练,运用电热丝对泡沫(20cm×20cm×40cm)进行减法切割。
-
首届“美丽福建”雕塑大展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共襄盛举
参展艺术家
福建省经济
中国台湾
评审委员会
品牌形象建设
精品之作
巡回展出
巡回展览
-
描述:
雕塑家为主体,涵括老中青三代,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独具特色的精品之作呈现了"美丽福建"的多彩风貌。同时也是雕塑家们对于"美丽福建"的一次集体想象和集中诠释。此次大展以福州为主展场。2014年7月10日
-
对许鸿飞雕塑艺术走出去的思考
-
作者:
伟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审美意趣
传播力度
托斯卡纳
大众娱乐
都灵
哲学性
亲民性
雕塑艺术
空间场
-
描述:
许鸿飞在一年多的时间中,先后在悉尼、墨尔本、西西里、托斯卡纳、巴黎进行了"胖女人"雕塑巡展。2014年6月3日,"英伦邂逅——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伦敦站"在英国伦敦市政厅广场开幕。接下来,许鸿飞还将
-
创意——北京中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具象
写意精神
厂房改造
北京市朝阳区
朝阳公园
奥运遗产
极简主义
粗糙感
作品形式
-
描述:
,展示空间的高度和跨度都很大,有巨大的列柱和带大坡度的T型台,墙体还保留了厂房红砖的粗糙感,是一个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创意结合体,很适合做雕塑展览。这次参展的有23位雕塑家,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有写意的、有抽象的、有具象的
-
失语的中国当代雕塑
-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中国当代雕塑
语言研究
本体研究
室外雕塑
中央美术学院
本体语言
隋建国
现代雕塑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一、问题的揭示常言道:功夫在诗外,但是前提是诗内的功夫必须很硬,否则再好的诗外修炼,失语也是必然的。中国当代雕塑的失语现象笔者认为相当普遍,相当深远。粗略看来大概有以下问题:1.雕塑本体语言
-
“中国意象——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亮相法国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展
当代中国
水墨
法国巴黎
雕塑
中国意象
中国美术馆
国际交流中心
-
描述: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美术馆与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主办“中国意象——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干2014年3月27日至30日展出于法国巴黎大皇宫美术馆,
-
抽象雕塑——连载之三
-
作者:
Rob Ward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积空间
合成
立体主义
毕加索
抽象
虚拟空间
雕塑家
绘画
作品
解救方法
-
描述:
合成立体主义时期,从虚拟空间到物质性的转变,使毕加索开始在他的雕塑中使用体积空间。合成立体主义绘画把作品当作仿造的或者是墙壁上的一个对象的意识的强化,回荡在合成立体派雕塑中。毕加索的解救方法是使用
-
透析芝加哥公共雕塑的“公共性”
-
作者:
李伊晴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雕塑
美学价值
空间性
雕塑作品
城市形象
公共雕塑
生态价值
城市经济
公共空间
云门
-
描述:
在后现代艺术的语境中,公共雕塑逐渐成为当代艺术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起,伴随着社会民主运动的进程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公共雕塑的"公共性"理念也不断地深化。芝加哥作为美国公共艺术的重镇之地,其公共雕塑的核心由公共场地转移到公共空间、环境和文化,如今又进展到公共兴趣。如同一面明镜一般,芝加哥的公共雕塑映照着这个城市所经历的政治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