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014 条
-
板坯市:艺术与救赎
-
作者:
郑蕾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艺术家
乌托邦
入口处
板坯
象征性
-
描述:
以乌托邦小镇闻名的美国板坯市(Slab City),其最具象征性的景色就是在城市入口处一座色彩斑斓的小山——救赎山(Salvation Mountain),上面写着“上帝是爱”和圣经语录。这座救赎山
-
卡尔·安德烈:极简与无为
-
作者:
王文静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运动
卡尔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史
雕塑家
极简主义
-
描述:
“不雕刻”的雕塑 1935年,卡尔·安德烈生于马赛诸塞州的昆西,二战期间,那里的造船厂招募了大量的工人,他的瑞典后裔的父亲也是其中之一。安德烈的艺术要追溯到在船厂边的童年,父亲对材料着迷,他们常在周六的下午逛旧货店,暴露在烈日和雨水下躺在厂边锈迹斑斑的金属板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记忆里。 1951年,16岁的安德烈获得奖学金赴马萨诸塞州安杜佛菲利普学院学习,在莫德(Maud Morgan)和帕特里克·摩根(Patrick Morgan)夫妇的指导下,他接受了人生中唯一一次正规的艺术训练。
-
论中国意象油画创作与表现
-
作者:
王平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
表现语言
意象油画
-
描述:
"意象油画"的理论来源于东方文化,是近代西方油画与东方文化相交融的结果。意象油画的创作与表现不是简单的用油画材料来摹绘表现国画,不是简单的"拿来我用""生搬硬套"。它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主观精神性
-
毕沙罗的现代城市风景画探析
-
作者:
李露琳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沙罗
印象派
城市风景画
-
描述:
文章以毕沙罗城市风景油画作品为论述基点,从视觉的独特性、题材的丰富性、色彩和观念创新性、情感和思想的完美结合四个方面对毕沙罗的城市风景画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能够对毕沙罗的绘画有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从而为城市风景油画的鉴赏和创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
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及传承策略
-
作者:
李彩英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工笔重彩画
意象传统
色彩改革
-
描述:
重彩画重新被人们所认知与接受,且取得了极大发展。文章以此为基点,总结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发展,探讨当代工笔重彩画意象传统缺失的根源,总结其传承策略。
-
浅谈木雕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拓新
-
作者:
史俊贤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创作构思
中国传统文化
审美感受
少女形象
审美情感
创作题材
木雕艺术
龙眼木雕
艺术表达
-
描述:
木雕艺术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民间对"美"的共性,它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木雕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创作者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思想的表达、倾诉的一种方式.平时市场因素决定了木雕的创作题材,因此上其作品常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俗套...
-
沈继光:三十年拍城记
-
作者:
陈梦溪
来源:
润(文摘)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途径
用户
CG
三维软件
模型
建模方式
笔刷
专业
3dmax
-
描述:
生于北京羊房胡同的沈继光已经69岁了,但看上去也只有四十多。沈继光在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学油画,1987年,他办了个人画展,之后又参加了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家油画展”。 “沈继光是个奇人。他很普通,他不富裕,他默默无闻,但是他有一个好脑子,他有思想,他很执著,他有韧劲,他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抱定‘苦干’二字,一直不改初衷,二十五年下来,他终于作出了惊人的事迹。
-
娱乐减压法
-
作者:
吴淡如
来源:
润(文摘)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途径
用户
CG
三维软件
模型
建模方式
笔刷
专业
3dmax
-
描述:
“你这么忙,还有时间来画油画?” “你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去进修?” 为什么?我的答案与我对压力的看法有关。 压力会带来焦躁、不安甚至失控的行为,每个人的压力源都不一样。我比较恐惧的是人际之间的压力。一大群人下午坐在茶餐厅里无所事事地闲磨牙、聊八卦,常让我觉得自己像只无头苍蝇,最后的收获只有口干舌燥而已。
-
“老小孩”陈丹青,做一个好玩儿的人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润(文摘)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途径
用户
CG
三维软件
模型
建模方式
笔刷
专业
3dmax
-
描述:
《朝圣》《牧羊女》《洗发女》《康巴汉子》没头脑也高兴1981年,在中央美院任教的陈丹青因《西藏组画》一举成名,被视为中国最有才情的青年画家。盛名之下,伴随而来的是频繁的拜访、邀约讲学,陈丹青深为这些纷扰所苦,决定携妻带女“逃亡”海外。得知爱将想离职,美院领导纷纷登门劝阻。苦口婆心的油画系主任在N次碰壁后,顿足叹道:“陈丹青,你连前途都不要了,真是个糊涂的老小孩啊!”这句话刚好被年仅两岁的女儿夜谭听了去,她奶声奶气地跟着念:“老——小——孩!”一旁的妻子黄素宁激动得不得了:此前女儿一直没学会说话,没想到一出口就字正腔圆,帮着人家把老爸给骂了!之后,“老小孩”就成了陈丹青在家里的固定称谓。
-
浅谈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上海豫园的屋顶“卫士”形象设计
-
作者:
周洁兰
来源:
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豫园
古典园林建筑
屋顶“卫士”形象
-
描述:
在古典园林建筑史上,豫园以设计精巧、布局细腻、清幽秀丽,小中见大,玲珑剔透见长。本文着重介绍豫园屋顶装饰"卫士"的外观造型、双重功用,使人们对屋顶的"卫士"形象展开全方位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