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4 条
-
皮埃尔·马蒂斯画廊为夏加尔庆90诞辰
-
作者:
让·莱马里
安定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开始从事
诞辰
艺术生涯
象征意
画家
作品
数目的
马蒂斯
油画
-
描述:
对夏加尔作品的传播,甚至对他的艺术生涯,都做出过贡献。皮·马蒂斯开始从事这一行业的时候,是在巴尔巴桑日画廊。那时,该画廊正巧举办夏加尔来巴黎后的第一次个人画展(1924年),展出40幅不同凡响的油画,还有同等数目的素描;这些画具有野性的光彩,象征意
-
世界各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16世纪后期
世界各地
法国
警察
印象派画家
保险金
作品
盗窃犯
油画
-
描述:
包括法国的印象派画家勒努瓦(旧译雷诺阿)的一幅风景画在内的9件作品于上月在荷兰南部城市马斯垂克特的一个画廊被盗。作品中还包括16世纪后期佛兰德斯画家布吕格尔精心描绘的油画《猴子与铜盘上的鹦鹉
-
西方雕塑风格流变概述
-
作者:
赫里伯特·赫特
于浚涛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样直
表达出
形貌
雕像
人类本能
表现人
艺术形式
象征性
雕塑
风格流变
-
描述:
雕像在传统上一向是表现人类自身的。其它艺术形式没有象雕像这样直接从人类本能认识来表达人类自身的物质形貌,以视觉的触觉的体验来表达人类形体的。一个雕像,即使并没有表达出和对象相同的形象,而只是表达出一些象征性姿态,即使那些极端抽象作品完全不追求外貌之相似,而
-
创造力·记忆·想象与油画教学
-
作者:
邵伟尧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力
创作课
培养想象力
吸收力
画家
造型基础
形象记忆
记忆力
油画教学
-
描述:
油画教学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和师资,必须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在专业技能的要求上,80年代的社会需要启示了我们,要求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社会适应能力,又富于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油画教学应该注意研究的重要问题。
-
三十余年来的海外中国美术家
-
作者:
李铸晋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中国画家
刘国松
抽象表现派
台湾美术
三十年代
融会中西
中国美术
华裔画家
-
描述:
些认识,故此谈一些个人的印象,供大家参考。 五十年代,台湾美术界十分活跃,呈现着台湾本土文化与来自大陆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其发展情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台湾本地传统。它受日本三、四十年代影响较深。当时去日本留学的多,所学油画是日本三十年代流行的面貌,也就是
-
连环画教学的特点
-
作者:
尤劲东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探索
教学
基础课教师
立体对象
绘画工具
画种
发展趋势
油画
专业学习
表现技巧
-
描述:
连环画作为一个专业,在美术学院落脚时间不长。作为一门学问,对它的本质、特点及本身特有技巧的认识与研究;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体现,并系统化、程序化等等问题,目前还在实践探索中。
-
设计意识、材料运用和想象练习
-
作者:
陈文骥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脱节现象
基础课
创作课
材料运用
设计意识
重要作用
采取相应的措施
感召力
教学方法单一
想象练习
-
描述:
。另外,在我们的教学中,基础课与创作课之间仍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教学方法单一、乏味,缺乏想象力。这一系列的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加
-
用BT法分析器件双线击穿的研究
-
作者:
程福生
来源:
电子工艺技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击穿特性曲线
束缚态
主要原因
高反压
双线
高频
击穿现象
样片
浓度
器件失效
-
描述:
双线击穿的器件其性能极为不稳,也是微波管及高反压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我们围绕着双线击穿这一课题,开展了一些工作,认定产生双线击穿的主要原因是来自SiO 2 层中的可动Na + 浓度。为此,我们采用高频C—V法BT实验,对有双线和无双线击穿的二种样片的可动Na + 浓度,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进一步实验论证:可动Na + 浓度只要在小于3.4×10 11 /cm 2 的情况下,双线击穿即可消除。本文为器件的双线击穿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有关实验方法。
-
陶瓷装饰祥瑞题材初探
-
作者:
方复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题材
陶瓷装饰
景德镇
祥瑞
传统陶瓷
题材内容
艺术处理
同音
陶瓷美术
象征寓意
-
描述:
驰名中外的景德镇传统陶瓷,它的作品,之所以象宝石,象珍珠发出各样的光彩,是它经历着艰苦的创造,经历着不平凡的磨炼,除了它灿溢今古的线描功力和卓尔不群的图案装饰以外,在题材构思艺术处理上,有着独到之处
-
“婴戏图”试论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装饰纹样
宋代
景德镇
观念性
艺术作品
民间青花
儿童生活
题材
儿童形象
-
描述:
在我国陶瓷艺术领域中,历代艺人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婴戏图”。从现存的实物资料来看,最早以儿童形象装饰在陶瓷上是唐代长沙铜官窑。到宋代,定窑、耀州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