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014 条
-
陈之佛:徐黄门下有雪翁
-
作者:
凡子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传统艺术
前卫艺术
黄门
印象派
现代艺术
图案设计
丰子恺
工笔花鸟画
潜意识
-
描述:
读史论画,或是习画,从一开始,我都算不得是传统艺术的拥戴分子。从少年时得第一本精美的印象派画册开始,对油画的兴趣,一直远远大于对传统水墨的兴趣。为什么不爱身边之物而偏去喜欢人家的东西,全无道理可讲
-
宁静与“喧哗”:乔吉亚·奥姬芙的创作及生平
-
作者:
Sylvia Guo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放大透镜
芝加哥艺术学院
威斯康辛
水彩画家
利兹
半抽象
莎拉
乔吉
艺术生
动物骨头
-
描述:
乔吉亚·奥姬芙(Georgia O’Keeffe)是美国艺术家,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油画作品闻名,多以花朵、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最引人注目的花儿系列像是透过放大透镜
-
李铁夫:柔情但由铁骨铸
-
作者:
凡子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黑墨
铁骨
墨分五色
一幅画
绢帛
宫廷画家
印象派画家
迥然相异
李铁
-
描述:
对于绘画这件事,东方与西方,各自有着极其有趣而迷人、却迥然相异的表现方式。我们中国人,上千年来绘画时使用的工具,那被画的材料,是宣纸,是绢帛;那绘者手中执着的,是墨宝,是毛笔。画画时,纸或帛在桌面上铺开来,砚磨黑墨,笔调清水,墨分五色,也可设色,浓淡间或勾勒或泼墨,再配诗题跋,印章作记,一幅画便出落了,文人称作点染丹青。西人绘画,与水墨全无关系,画画时亚麻布绷框,立于画架,铅笔或炭条勾形打底,调色板挤上颜料,笔刷色色相调,松节油稀释,在厚薄相顾之间,一幅画便渐次显现,人们把它称为油画。仅仅从材料的角度,水墨更具有自然的属
-
《在蒙梭内的房子》(油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感
现代绘画
杜菲
动势
意到
野兽主义
-
描述:
的轮廓、动势和节奏,但又都是艺术的真实,而非自然真实。画家通过线条和颜色,直接向我们传达他的个性和感情。他的画不是通过所画对象本身去诉说,而是通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感
-
鉴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德里安
美术理论家
抽象艺术
鉴赏
经典著作
语言表现
《论艺术的精神》
康定斯基
-
描述:
《即兴31号》(油画)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俄罗斯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他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点、线到面
-
精神的象征绘画:陈明绘画作品
-
作者:
王跃龙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东方文化
象征
绘画作品
油画艺术
绘画语言
探索之路
技术转换
中国美术
精神
-
描述:
陈明1962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画室师从靳尚谊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艺术的传承,从徐悲鸿先生留法回国开始,他将西方的油画技术带回中国,开创了油画语言在中国的探索之路;第二代油画家靳尚谊先生的探索更加深入,将油画与中国民族画的结合进行了生动阐释;而第三代油画家如刘小东、陈明、夏星等,则是将欧洲的油画技术转换成东方文化的绘画语言,同时,他们也是接受西方的学院式教育最为全面、纯粹的一批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东方文化已深深地融入到每一笔、每一个色块之中。其中,陈
-
纵深是表情
-
作者:
阿城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广州美术学院
油画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印象派画家
奥斯汀
十九世纪初
硕士研究生班
中国油画
油画系
-
描述:
张路江1962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毕业后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199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95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油画协会会员,京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路江的画面中,有种表情出现了。话要说明白,就得讲远一些。将近两百年前,十九世纪初,摄影术发明了。谁发明的,有争论,不去管它,但收藏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
-
动作语言:崔宪基的艺术
-
作者:
David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上高
框架构成
一幅画
象形符号
中央美术学院
视频游戏
动作语言
填充材料
大学美术
个人情绪
-
描述:
崔宪基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1985年毕业于延边大学美术系1994年中央美术学院七届油画研修班2004年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硕士现生活、工作在北京一切意义皆始于符号。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意义都是沿着无知之路通向智慧之都。我们可能会创造一个符号,或者留下一个符号,然后再判断其价值。我们可能不久以后还会再加上一个符号,作为对第一个符号的补充。接下来、我们便会得到一幅图片,或者一门语言,或两者兼得。但是无论我们得到了什么,都会使我们的现实观变得更为复杂。难道真的是必要的吗?答案是当然。
-
继承与借鉴的转换
-
作者:
王跃龙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西方绘画
传统美学
继承与借鉴
转换
想象空间
中国画
融合
当代意识
轻与重
-
描述:
徐累绘画中的中与西、古与今、色与空、内与外、上与下、轻与重、屏风与地图、青花与马匹,也依然能够提供给观者足够的文学想象空间,当然这些空间里不乏诗意、剧情甚至历史。视觉是一个线索,工笔是一座叙事的桥梁,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徐累融合传统美学与当代意识所建立起来的个人图谱。
-
仲夏花瓶
-
作者:
陈学霞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朔节
戴用
女孩儿们
经典形象
扭曲状
-
描述:
Studio David Thulstrup受到北欧于六月底举行的仲夏庆典仪式的启发,制作了一系列具有宗教感的扭曲状花瓶,打破了传统花瓶的经典形象。六月,围绕五朔节花柱跳舞庆祝迎接仲夏已成为北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