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21 条
-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性与审美
-
作者:
孙伯春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雕塑
审美特殊性
意象性
装饰性
佛教造像
绘画性
-
描述:
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形成作了概要的分析,并从古代雕塑艺术表现形式中对雕塑的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及审美的特殊性进行了客观的评述,旨在从中国古代雕塑的本体艺术中领悟中国古代雕塑的独到之处。
-
杨惟、韦扬锋雕塑展
-
作者:
杨惟
韦扬锋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家形象
“精工巧艺”
自画像
社会地位
-
描述:
杨惟、韦扬锋雕塑展
-
解析中印佛教造像艺术
-
作者:
李彧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人
犍陀罗
造像艺术
宗教艺术
中印
佛教艺术
佛像
佛教造像
象征性
希腊文化
-
描述:
佛教创始于公元前5世纪,而作为宗教偶像的佛教造像大概于六百年之后才出现。在印度早期的佛教艺术中,佛本身的造像并不出现,表现佛本生和佛传的佛教浮雕故事画,只由特定的象征性物象构
-
浅谈雕塑《 005017》人物状态真实的表达
-
作者:
汤海英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艺术状态
真实性
真实情感
表达
真实感
创作过程
作品
情感状态
雕塑
-
描述:
真实性是一个范围很大的词,可以是客观的真实,亦可以是主观的真实。不但存在于具象雕塑中,也存在于抽象雕塑中,而且往往两者不可分割。但对于我们讨论具象雕塑而言,具象本身就已经存在了某种外在形象上的真实性了,同时艺术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于作品中,在创作
-
姜波雕塑作品
-
作者:
姜波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局部
文化形象
玻璃钢
作品
雕塑
-
描述:
姜波雕塑作品
-
超现实形象:沙多·宾大维的雕塑艺术
-
作者:
王海樱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现实
以色列
形象
平面
雕塑家
组合
代表作品
雕塑艺术
极少主义
人与自然
-
描述:
20世纪中叶以来的西方雕塑史,以现成品、废弃物品等为材料的观念性雕塑成为一种影响范围极广的艺术潮流。在这样一种后现代艺术的语境中,英籍以色列雕塑家沙多·宾大维(Zadok Ben-David)所创作的具有奇特视觉形象、蕴涵哲理意味的平面雕塑显然与众不同。他的代表作
-
浅谈马蒂斯的绘画艺术
-
作者:
邓太平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影响
马蒂斯绘画
土著艺术
原始主义
绘画艺术
印象派画家
雕塑家
中国画
中国绘画
野兽主义
-
描述:
一、马蒂斯的生平和经历亨利·马蒂斯,法国19世纪野兽主义绘画运动的领袖、油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1869年12月3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勒卡托(属诺尔省),1891年开始学画,曾师从格罗和莫罗。真正影响马蒂斯的是印象派画家
-
素描教学之我见
-
作者:
李绍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感
明暗
作业
素描教学
立体意识
形体
绘画
引导学生
感觉印象
全过程
-
描述: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包括如何观察和认识形体及掌握写生的方法步骤等。其中有些要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很有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必要。一、对学生注重形的教育关于绘画中的"形",我国古代画家早有论述,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可见形的重要性有形才有神,神韵是由形来体现的,无论是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还是以明暗造型为主的西洋画,还有立体的雕塑作品,都是如此。一个画家,首先要把形画得准,才可能挥笔自如,随心所欲,在其作品
-
光与色的视觉艺术:印象派绘画艺术的感悟
-
作者:
裴继刚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绘画作品
印象派绘画
绘画方式
光与色
绘画艺术创作
艺术表现
印象派画家
感悟
后印象派
-
描述:
一、印象派的由来1874年,以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举办了一个名为独立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艺术展,画展标题出现醒目的独立二字,与当时官方所倡导的艺术沙龙显得格格不入
-
油画语境中意象的思考:有感于《完美季节》油画系列
-
作者:
陶晶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艺术工作者
油画艺术
季节
语境
“意象”
民族化
审美倾向
-
描述:
当代油画艺术的意象审美倾向已成为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油画艺术工作者,长期以来我在创作实践中对意象这种神奇的审美诱惑进行了认真的探究,最终回到孤独苦涩的理性里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成为了我的一种责任,在时代的审美纬度里重新理解传统,成为了一种专业之道。
<
1
2
3
...
17
18
19
...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