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阿Q形象分析
作者: 刘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Q   形象   典型  
描述: 鲁迅是一个深切理解和关心农民生活与命运的作家,其最著名的小说《阿Q正传》就是典范性的作品。小说主人公阿Q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是个落后的农民的典型。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徐红云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形象   可怜   鲁迅   抗争  
描述: 鲁迅以深沉的笔调、强烈的感情、浓重的色彩,塑造出风格迥异的众多妇女形象:可怜的女人、抗争的女人、幼稚的子君和恣睢的女人。作者给予了这些受旧的社会制度和传统习惯所凌辱歧视的妇女以极大的同情,并唤起读者对社会对女性的深沉思索。
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作者: 徐玲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形象   新闻   正面宣传   党性原则  
描述: 本文着重从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及报道内容两方面,论述了新闻媒体应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积极作用, 打造良好公众形象。同时阐述了新闻媒体树立良好形象的途径。
品读课文中的审美想象
作者: 王福生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想象   接近点   相似   相反  
描述: 审美想象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殊审美功能。引导学生接近联想,把握联想的接近点;引导学生类比联想,把握联想的质或形态上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对比联想,把握事物相反的特征。
文化母土的艺术演绎贾向国油画艺术(节录)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艺术想象力   节录   画家   生存困惑   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   超现实主义手法   早期作品   生命智慧  
描述: 他执著不移的艺术母题和艺术想象力的源泉。虽然画家的早期作品和近期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质的差异,但这个“母题”却一直是存在于其艺术的灵魂之中的。并且在画家的艺术演绎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此伸展的逻辑线路。
异化生命
作者: 朱海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抽象艺术   抽象主义   表现主义   作品   风格特征   中国油画  
描述: 我的作品,来自我对生命体的迷恋。在我的生存环境之中,包围着污秽、低劣的生活硬件和挤压、无可名状的受伤的生活软件。青春期的萌动与压抑在内心强烈的搏击。 菜市场可以买到肉,但菜市场买到的不是艺术。在灯光下,异样美丽的肉,暗喻则在后人类生存状态的“包
张晓春:红色记忆
作者: 张晓春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行为   原始的力   自然物象   存在的意义   具象与抽象   边缘地带   非理性   专科学校   生命形态   绝版木刻  
描述: 与粗糙通通留在了一批发黄的纸面上。我所生存的这片天地间那些有关生命红色的印象与我的灵魂发生过遭遇的情结,是我那个时期的全部内容,许多年了还未褪色。我借用了一
徐福厚:为什么远离当代,一个艺术家工作的理由
作者: 尚扬   殷双喜   徐福厚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福   抽象结构   古典精神   艺术家   理性精神   当代艺术   人文精神   古典主义   崇高感   油画  
描述: 尚扬:1994年 我们之间经常提起的古典精神与艺术中所指的古典风格是不完全相同的。古典的人文精神,可以理解为人类亘古至今在与命运搏斗过程中体验到的那种悲壮的崇高感和贯通在我们之前各个时代的一种基本的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人类是一种呼唤。作为现代人,面对着这日益变化着的世界,我们往往不得已地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传统
心灵意象——喻慧对工笔画现代意识的解读
作者: 尚辉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视觉语言   现代意识   工笔画   女性话语   文人画理论   作品   意象   20世纪90年代后   视觉艺术  
描述: 一绘画发展不能离开对视觉形象表达的探索。传统工笔画在文人画兴盛之后的式微.正是在于文人画对笔墨萧散逸气的推岽而忽略了对视觉艺术形象表迭的研究造型和色彩在视觉语言中的价值本不应底于笔墨.但抑此扬
布朗库西雕塑的象征意义
作者: 邢莉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马尼亚   创作方法   艺术精神   象征意义   个人气质   布朗库西   雕塑家   艺术观念  
描述: 20世纪初,以巴黎为中心的艺术家放弃了以描摹客观世界为己任的艺术观和创作方法,他们开始由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表现人们所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世界为目标,如安全感、永恒感、生命力等等,并努力寻求有效的形式语言或表现形式。布朗库西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
< 1 2 3 ... 10 11 12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