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创造木刻版画未来——从云南绝版木刻方式谈起
作者: 林兆君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化   绝版木刻   本土化   原创性  
描述: 过去版画与国画,油画并驾齐驱,如今却因为种种原因变得格外冷清。近三十年来,在画展中唯有绝版套色木刻作品出现过较高水平的作品。云南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它具有更复杂色彩、更丰富的肌理效果、更加简练的创作手法。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得绝版木刻能更好的表现云南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农村生活。但在一度时期,云南版画家总以民族作为创作题材,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创作中,我们都未窥见其有所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样式化重复。近十年里,大多数的版画创作手法和创意并无显著变化。创作的自我重复成为云南绝版木刻艺术创作的特征。如今,各地版画创作应当继续追求本土化,将人类自身情感置于独特的表达形式中。唯有坚持创新,才能使版画作品更好地融入不同民族、地域、文化,在公平的、包容的社会中让版画作品走向成熟。本文选取云南绝版木刻,意在有点到面,推动版画艺术的发展。
张晓春:红色记忆
作者: 张晓春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行为   原始的力   自然物象   存在的意义   具象与抽象   边缘地带   非理性   专科学校   生命形态   绝版木刻  
描述: 记忆的保存有多种方式,而我则把人生的跋涉留在了我的绘画痕迹中,偶尔我去翻阅。 那些思索,那些感动,那些经历,那些激越,种种艺术行为的结果也就是一些刀痕,一些色块,一些类似油画的肌理,和谐与散乱、精细与粗糙通通留在了一批发黄的纸面上。我所生存的这片天地间那些有关生命红色的印象与我的灵魂发生过遭遇的情结,是我那个时期的全部内容,许多年了还未褪色。我借用了一
茶马古道上的幽情“绝唱”:普洱绝版木刻
作者: 杨霄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发展与保护   奇迹   普洱绝版木刻  
描述: 绝版木刻,在同一块板上,进行多次刻作和套色,作品完成时,在木板上只保留有最后一遍印制色彩时的浮雕图案和线条,整幅画面无法再复制,故名绝板。绝版木刻在普洱谱写出了中国木刻艺术的神话,这源于普洱艺术家们真情实感的艺术创作。普洱木刻家离不开普洱的山水与这里繁衍的民族,是它们滋养着每一位创作者,厚重的家乡情爱经过沉淀、升华,发展成为高雅、神圣的艺术作品。普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使这朵艺术奇葩不仅得到了保护与发展,也使它在普洱有了后续者。
李泽杨作品
作者: 李泽杨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发展与保护   奇迹   普洱绝版木刻  
描述: 以陶瓷雕塑方式进行陶艺创作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陶艺作品《空》创作于2014年9月,作品以挖空佛像身体的现代设计语言与写实的雕塑手法进行巧妙结合,提示人们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环境下学会关注自我、反思自省,
白陶梅瓶
作者: 谢恒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发展与保护   奇迹   普洱绝版木刻  
描述: 白陶梅瓶:家在深山白云间。该作品运用建水紫陶传统制作工艺,形象地再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的神奇景象,是作者陶艺创作的主要特色。作品为建水紫陶白泥陶盘口梅瓶,型制规整匀均,端庄沉稳;装饰以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坝达景区为题材,使用建水紫陶多次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