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102 条
-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
作者:
郑璟华
查雁楠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师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感性与理性
音乐教育
音乐课
审美情感
重要手段
引导学生
音乐审美能力
文化现象
音乐教学
-
描述:
音乐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统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音乐
-
话语的奇迹―对爱比克泰德“正确运用表象”命题的一种解读
-
作者:
吴欲波
曹欢荣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比克泰德
话语系统
逻各斯中心主义
斯多亚主义
第欧根尼•拉尔修
表象
哲学谈话录
-
描述:
早期斯多亚主义的表象概念中蕴涵着理性的因子。爱比克泰德以表象概念中的理性因子为中介,将表象视同话语,将“运用表象”置换成“运用话语”,为个人通达幸福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话语角度出发,“正确运用
-
吟風阁陶瓷藝術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
绘画研究
江西余干
陶瓷研究
艺术大师
作品题材
美术师
人物形象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学院美术系雕塑班,并留校任教。1962年调入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雕塑创作、陶瓷绘画研究。作品题材广泛、手法多样、技艺精湛,写真写意兼而有之,人物形象逼真且优美良善。其色釉彩盘系列如“母子猴”等作品令人叫绝,尤其是其独创之特技超写实捏雕“白菜与
-
浅谈传统粉彩工笔人物画
-
作者:
余冬保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塑造形象
创作实践
传统绘画
独特风格
传统陶瓷
陶瓷艺术
嫦娥奔月
东方艺术
粉彩
-
描述:
风格,在国际上享有东方艺术之誉。我画传统陶瓷粉彩工笔画虽有几十年,由于水平有限,只能谈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见解。一、构思、塑造形象和夸张如我在创作一件传统题材如:《嫦娥奔月》作品时,首选根据历史和传说资料,研究她的生活经历、性格
-
浅谈传统图案装饰—龙纹在陶瓷中的装饰及其发展演变
-
作者:
范均祺
刘新凯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氏族社会
原始宗教
象征
陶瓷器
青铜器
图案装饰
图腾崇拜
龙纹图案
原始社会
动物
-
描述:
或其它无生命的东西,这种物种就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和保护神。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如远古的黄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尧、舜、禹的氏族。以及吴、越等氏族。但是这些文献成书较晚,属后人的追述,文献产生时,龙的观念已
-
仕女瓷画意蕴
-
作者:
徐进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环境
上层社会
艺术作品
思想情感
生活情趣
瓷画
题材
仕女形象
线条
人物形象
-
描述:
在人物瓷画中,仕女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题材。美丽端庄,温柔贤慧的仕女,肌肤丰满,形神兼备。仕女瓷画表现了达官贵人家属的悠闲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物形象有贵妇、闺秀、仙女
-
巧寓牢骚于诙谐之中——谈《答客难》、《酒德颂》和《送穷文》的写法
-
作者:
刘懋畴
来源: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文为戏
酒德
鲜明个性
东方朔
送穷
《答客难》
《诗》
醉翁之意
人物形象
韩愈
-
描述:
东方朔是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他知识广博,机智敏锐,生性滑稽,言辞诙谐,不拘小节,因此汉武帝始终以排优视之,在政治上对他不予重用,因此他对“位卑”很不满意,满腹牢骚,但又不便直捷说出,于是作《答客难》以发泄之。 东方朔为了发泄满腹牢骚,在《答客难》中采取了言在此意在彼的写法,巧妙地寓牢骚于诙谐之中。如,文章开端假设有人诘难自己,说:“今子大夫修先五之
-
论现代陶艺中构建意象的纽带——想象
-
作者:
王爱红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现供陶艺
意象
-
描述:
现代陶艺作品,是陶艺家虔诚动心创造的精神产品,该文阐述了无论什么形态竟都少不了陶艺家主观心灵的意 识想象,任何陶艺作品离开创作想象,其作品意象都苍白无力。陶艺家在创作想象环节中,应针对陶艺创作 的表达予以全面地分析、思考和设计。尽可能地把尽善的陶艺作品意象展示给大众者。
-
瓷都大崛起
-
作者:
吕重安
梁红林
吴森
来源:
企业经济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创造力
景德镇
长江中下游
瓷都
陶瓷艺术
东西文化交流
对外交往
长江中游
瓷器
-
描述:
里,伴随着万里长江的波涛,传遍了千山万水,异国他邦。“景德镇”以陶瓷艺术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赢得世界称誉,历史上一个仅方园十余里的山城,一千多年来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留有美誉和交往的印记;并为东西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
-
浅谈陶瓷刻花装饰:陶瓷刻花的概念及起源
-
作者:
梁丽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具象
肌理效果
陶瓷刻花
陶瓷坯体
毛衣针
铁锈花
陶瓷制品
化妆土
刻花装饰
-
描述:
陶瓷刻花,是指用类似毛衣针的竹木工具在陶瓷坯体表面划刻的纹饰。这里的“花”,不是指花卉,而是对纹样的称谓。 在陶瓷坯体上用划刻的办法做装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用手法刻划的纹样,有的是具象形态的描绘,如河姆渡文化的黑陶刻花;有的纯粹是创造一种肌理效果,追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