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225 条
-
“鲁迅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及论文
-
作者:
李浩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上海交通大学
萧伯纳在上海
左翼文艺
鲁迅研究
中国鲁迅研究会
人文学院
鲁迅精神
上海鲁迅纪念馆
吴为山
-
描述:
2013年9月23—24日,"鲁迅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鲁迅研究会主办,上海鲁迅纪念馆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外150余位鲁迅研究专家出席会议
-
艺文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艺术中心
展览
艺术创作
话剧
作品
版画
小说
中国国家博物馆
油画
-
描述:
头条黄永玉九十画展现已年届90岁高龄的著名艺术家黄永玉是一位艺术全才,艺术创作涉及版画、彩墨、油画、雕塑、书法、插画及诗歌、小说、散文等诸多领域。此次展览是继2004年黄永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之后,又一次大规模艺术创作的集中呈现。展览将展出作品300余件,其中两个展厅所展出的作品是其近十
-
既读《说文解字》又养鹰斗蛐蛐收家具 奇才王世襄:“玩儿家”玩出学问
-
作者:
解宏乾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收藏家
学问
明清家具
蟋蟀
明式家具
故宫博物院
说文解字
油葫芦
漆器
-
描述:
"我对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态度。只要从它获得了知识和欣赏的乐趣,就很满足了。遣送得所,问心无愧,便是圆满的结局。想永久保存,连皇帝都办不到,妄想者岂非是大傻瓜!"王世襄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儿家",雕塑、建筑、漆器、家具、竹刻、绘画、铜佛、鸽子、蟋蟀、蝈蝈、大鹰、獾狗、乐器、美食……他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让众人难以望其项背。
-
喀纳斯秋色
-
作者:
于怀
来源:
国土绿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湾
标志性景点
北疆
白桦林
树木
燃烧
喀纳斯
传说
编织
油画
-
描述:
秋天的喀纳斯,美得像一幅幅油画。在无数游人编织的传说中,它已成了北疆最美丽的地方。一进入秋天,喀纳斯所有的树木便开始"燃烧",山峦被染得红彤彤、金灿灿,仿佛有一只巨手从天空中快速地泼下灿烂辉煌的色彩
-
西洋照相石印术与中国古典小说图像本的近代复兴
-
作者:
潘建国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传播
中国古典小说
图像本
照相石印术
-
描述:
中国古典小说图像本始见于元代,鼎盛于晚明。清嘉庆以降,由于木刻版画技术的衰落,小说图像本渐趋式微。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洋照相石印术的传入与普及,古典小说图像本呈现出复兴景象。诸如《三国志
-
毕淑敏档案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高原部队
中国作家
西藏阿里
青藏高原
主要作品
档案
长篇小说
喀喇昆仑山
文学奖
-
描述:
祖籍——山东文登出生日——1952年10月10日出生地——新疆伊宁职业——作家、心理医生。主要作品——著有《毕淑敏文集》《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作品风格——"文学的白衣天使",是王蒙专门说给毕淑敏
-
机器人星球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少年(DK百科)(儿童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幻小说
机器人
雕塑作品
加拿大
雕塑家
劳伦斯
创作方式
科幻故事
-
描述:
加拿大雕塑家劳伦斯·罗斯的作品都有着光亮的外表和古怪的造型,这些都来自于他独特的创作方式:首先他要写作科幻小说,然后再根据小说中的角色制作雕塑作品。在写作科幻故事时,罗斯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即我们在过去接受的知识往往与现实情况正好相反。
-
“微”时代与油画营销
-
作者:
王玉敏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小说
油画家
油画艺术
传播活动
个体行动
靳尚谊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创作
维米尔
中国油画
-
描述:
当今社会,油画家的生存与发展正遭遇许多与艺术本身无关的社会问题。为了获取更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油画家在关注艺术创作的同时,往往需要借助传媒的"造星"影响力或其它诸方面的因素。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并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度解读,将对中国油画市场多维度的开发和流通起到积极的作用。
-
唱文山(外一首)
-
作者:
陈昌应
来源:
含笑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笔
红土
三七
友谊
花杆
铜鼓
文山
同行
年轻
历史传说
-
描述:
彩云在这里歇脚 红土地开满三七的花朵 文笔塔遥望西华晚霞 盘龙河日夜欢唱穿城过 五彩花饭饱含壮家的喜悦 高耸的花杆荡漾着苗家的欢乐 铜鼓述说古老的历史传说 天籁之音流淌在坡芽的山坡 普者黑的欢笑醉
-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雕塑中的“自然丑”与“艺术美”
-
作者:
郭晓萌
姜嫚
来源:
美与时代(上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说唱俑
原始社会人
辨识度
原始社会时期
麦积山石窟
护法金刚
本能反应
积山
劝善惩恶
-
描述:
由于自然丑有突出作品人物性格、衬托主体、"劝善惩恶"的功用,所以,中国雕塑艺术家喜欢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丑形象合理地表现在作品中,并进行艺术加工,有时甚至为了突出主题,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把自然丑更加夸张、夸大,再加上中国艺术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审美追求,使得中国的艺术品更适合表现自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