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计】搜索到相关结果 55 条
-
隧道窑喷射气幕的设计与实践
-
作者:
鲍培鹤
来源:
电瓷避雷器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垂直温差
重油隧道窑
引射比
喷出速度
喷射器
预热带
喷射压力
低压喷射
气幕
-
描述:
本文对隧道窑喷射气幕的结构形式作了分析比较,运用实测资料,论证了喷射气幕的作用,並介绍了低、中、高压三种喷射气幕的设计及选型原则,对提供气源的工艺装备也作了论述。
-
对陶瓷瓶类产品计量单位—“件”的初探
-
作者:
冯祖华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计量单位
构思阶段
陶瓷
技术管理人员
可变范围
文字资料
密集区域
形变
设计者
-
描述:
一般说来,陶瓷造型设计在构思阶段,只有一个想象的形,而无具体尺寸。设计者如果要把想象的形变为可见的图,就涉及尺寸了。而瓶类的器型规格使用的是特殊的计量单位——“件”。“件”是怎样规定的呢?至今未见
-
浙美简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技能训练
比较发达
造型能力
艺术风格
美术学院
设计人员
训练班
学术讲座
工艺美术
雕塑
-
描述:
浙美雕塑教师热情培训嵊县工艺美术设计人员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与浙江省嵊县二轻局,在一九八二年秋季,联合举办了为期半年的雕塑训练班。嵊县工艺美术比较发达。竹编、紫砂、泥塑、木雕等行业在国内有一定声誉
-
室内设计
-
作者:
李书德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理论
环境设计
建筑美学
园林建筑
建筑设计
陈设艺术
室内装饰
处理手法
古典建筑
室内设计
-
描述:
室内设计近几十年来才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专业,过去室内设计是由建筑师统一构思与设计的。这与欧洲古典建筑时期,建筑、壁画、雕塑由画家统一完成的情况相类似,建筑师是由画家兼任的。我国古代一些著名
-
窑体结构对陶瓷产品质量的影响
-
作者:
韩其美
来源:
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窑炉
隧道窑
冷却带
散热
计算方法
耐火纤维
窑墙结构
温度制度
计算机模拟
空气夹层
-
描述:
了窑高。三号窑是1977年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的。一号窑是在总结三号窑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由我厂自己设计的。改革后的一号隧道窑,予热带拱为吊梁平顶,增加了六对排烟口。烧成带和冷却带为拱顶,拱顶弧中心角为60度,拱高267毫
-
陶瓷工业电炉的节能
-
作者:
江尧忠
来源:
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窑炉
隧道窑
冷却带
散热
计算方法
耐火纤维
窑墙结构
温度制度
计算机模拟
空气夹层
-
描述:
随着陶瓷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陶瓷工业电炉如电热隧道窑、钼丝炉、钨棒炉及屏蔽炉等热工设备已较为普遍使用。目前,陶瓷工业有些电炉,由于设计和使用不够合理,导致电能利用率低。因此,当前要把节能工作放在首位,努力采取措
-
用一只测温热电偶实现分别指示和记录的探讨
-
作者:
姜日中
来源:
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窑炉
隧道窑
冷却带
散热
计算方法
耐火纤维
窑墙结构
温度制度
计算机模拟
空气夹层
-
描述:
以和电子电位差计配合,用作温度的同时指示和记录,给生产管理提供原始数据;由于电子电位差计价格较贵,一般都记录多点温度,这样温度指示观察起来就困难。因而提出分别实现温度指示和记录
-
电热辊道窑
-
作者:
孙桂章
来源:
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窑炉
隧道窑
冷却带
散热
计算方法
耐火纤维
窑墙结构
温度制度
计算机模拟
空气夹层
-
描述:
在我国,釉面砖生产现在全部是二次烧成。对于素烧,部分厂使用较先进的隧烧窑,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厂仍没摆脱掉热耗大的倒焰窑,产品合格率较低。而釉烧,除大厂用隧道窑外,其余还是以多孔推板窑较多。不管哪一种窑型,热效率都还是较低的。用辊道窑烧成釉面砖。是比较理想的窑炉,它的优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在国内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山东枣庄市陶瓷四厂于一九八二年一月和十月建成投产了YG-17和SG-23两座电热辊道窑,分别用于釉面砖的釉烧和素烧。这二座窑都使用至
-
一九八三届毕业生创作、设计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天狼星
毕业生
国画
组画
北极圈
壁挂
创作
美术作品
油画
-
描述:
一九八三届毕业生创作、设计选
-
应当郑重其事地研究
-
作者:
阿敦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与发展
发展进程
陶瓷雕塑
新品种
设计队伍
历史传统
景德镇陶瓷艺术
经济效益
地方特色
时代风貌
-
描述:
传统。迄今种类更加丰富,设计队伍更为壮大。在它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认真地研究和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切实分清传统技艺中的精华和糟粕。以便进一步求得创新与发展,创造出既有景德镇地方特色,又能代表时代水平和时代风貌的新品种,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