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计】搜索到相关结果 273 条
-
中国象棋趣味造型设计——跨学科综合探索美术学习之小雕塑制作
-
作者:
罗美群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教学目标
美术学习
教学策略
雕塑制作
美术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国象棋
教材
中学教育
-
描述: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提倡环保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发智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力求美术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融合,加强立体造型视觉形象创造的训练,发展以学生
-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在贵州考察时说 市场经济应该有三个基本支撑点
-
作者:
运辉
来源:
广西经贸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用经济
贵州
立法体制
小煤窑
公平竞争环境
中央领导
计划经济
行政法规
场经济
支撑点
-
描述:
市场经济本身的核心应该有三个基本的支撑点。一是法制。我们搞了很多的法,但是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我们政府的行政法规与法律脱节,如果是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规就应当进行刑事处理,但在法律上找不到。如小煤窑问题,非得是爆炸死人了,公安局才去抓人。因为你死人了,所以我要抓你。你叫他关,他不关,我们不
-
城市、景观、建筑与雕塑
-
作者:
林峰
来源:
规划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城市空间
人文环境
文艺复兴时期
景观雕塑
城市设计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文化性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最费设计师思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作为一个单体,为了充分表现自己,就需要和与其相对的开放空间形成令人满意的平衡,这一点在所有规划原则中可能是最难以领会的。”[1]雕塑,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规划学
-
城市美学之六
-
作者:
马武定
来源:
规划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生态环境
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空间
人的活动
城市美学
动态美
城市设计
艺术形象
轮廓线
造型艺术
-
描述:
3城市艺术形象的动态美城市的本质是人们的各类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的场所,人和人的活动是城市的灵魂。因此,从根本上说城市的艺术形象就是城市中的人的生活形象。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人们的社会发生着量与质的变化,城市的形象也必然具有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动态美的特征。建筑在古典美学中被归入造型艺术,并被喻为是“凝固的音乐”,因为所谓的造型艺术一般都是静态的,其实不然。建筑是人的居所,这是建筑与被成为造型艺术之类的绘画、雕塑、书法、木刻等等最大的区别,离开了人和人的活动,建筑物只是由土木铁石等建筑材料所构成的形态之美,但决不是我们所说的建3筑之美,而只是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形态之美。尽管我们可以从诸如比例、对
-
打造版面形象 包装精品副刊
-
作者:
黄建华
来源:
新闻天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版面设计
副刊
版面改革
编辑工作
版面形象
报纸
-
描述:
随着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的强烈,中击永无止境的报纸革新开始走入多版化、彩色化的时代。时下,新闻版面正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五彩纷呈促使副刊版面设计的传统理念也得到新的调整。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
-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诞生
-
作者:
王俐俐
来源:
新闻天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确定
设计
正面
英雄
毛泽东
造型
浮雕
汉白玉石
天安门广场
-
描述:
一座为中国之最的纪念碑,碑身高37.94米,碑座占地3000平方米。须弥座式的双层月台,用汉白玉石雕栏环绕。碑心石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是用产自青岛崂山的整块紫灰色花岗石
-
雕塑--城市的精灵
-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纽约世贸中心
雕塑感
塔楼
迪拜
大厦
外观设计
彩虹
中心商务区
-
描述: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城市精神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公众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城市文化的内涵.从图腾柱到方尖塔,希腊的神像,再到大卫,自由女神,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象征和文化的体现成为城市的凝聚点,雕塑给大众带来的审美意识上的提高及提供给大众身心上的愉悦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城市雕塑凭借独特的艺术语言,以美的形式作为载体向大众传达着城市文化概念.……
-
可运的建筑: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扩建
-
作者:
金卫钧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
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扩建
雕塑
-
描述:
可运的建筑: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扩建
-
视点
-
作者:
王颂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课程设置
新资源
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央美术学院
合作办学
建筑创作
签字仪式
建筑教育体系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描述:
现代建筑设计教育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文明的永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当今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科学的、完善的、优秀的建筑设计教育。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双方从培养艺术型的建筑设计人
-
凸现辉煌和壮观——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的光影运用
-
作者:
吴武林
来源:
广东建筑装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建筑设计
建筑空间
三峡文物保护
天然光源
建筑造型
-
描述:
一束阳光透过教堂色彩绚丽的花窗投向神像,圣洁而又神秘;没有光,留下的只有阴森和恐怖。一道柔和的人造光穿过精致的展柜玻璃射向青花瓷,高贵而又典雅;没有光,留下的只有平庸和琐碎。这就是光与影的魔幻而实际的效果。 对于光,阿恩海姆曾说过:“光线,几乎是人的感觉所能得到的一种最辉煌和最壮观的经验。” 对于影,阿恩海姆又说:“阴影,有投射阴影,也有附着在物体旁边的阴影。附着阴影可以通过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