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晋中的美丽宣言
作者: 李如彦   孙舰   牛晓峰   来源: 中国公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散文   现代文学   《晋中的美丽宣言》  
描述: 有人说,从高处俯瞰晋中公路,就像是一个呈带状的公园。绿树繁茂,鲜花掩映,凉亭、假山、雕塑、街心花园,就连路旁的边坡,都经过了精心的修饰。一路一景,一草一木,晋中公路人以妙手和灵心,把这里的公路妆点得分外妖娆。
澳门的艺术感觉
作者: 许淇   来源: 散文海外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在山   丹霞山   语言叙述   三奇   上望   雨纷飞   三宜   醉了   一朵花  
描述: 在澳门,我经常去的地方是澳门文化中心——包括艺术博物馆和综合剧院。我离家出发,沿着孙逸仙大马路,或靠右边的海滨独步,悠悠荡荡,椰风呼呼,十来分钟就到了。 艺术博物馆门可罗雀,倘没有更换新的展览项目,我便到地下室图书馆去,有些内地难觅的进口原版画册,我翻到不曾见过的大师的名作,定睛反复学习每一笔触每块色彩,直到图书馆管理员催促收摊为止。 有一次,澳门引进毕加索原作画展,光怪陆离的大师,使我领悟艺术即创造的同义语。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并非不曾展览过世界各国大师的名作,但往往无法静下心全神贯注去读。那年达利画展隆重开幕,我排长队买门票,夹肉饼似的,前后队伍时尚青年穿着翘胡子的文化衫,现实主义的姑娘崇尚伪超现实主义的作秀;一批批先拥到影视室观看达利自拍的小电影拷贝,个个一头雾水……即使普通展览也是个挤,哪有这里的从容舒坦?作为长展品的“澳门当代绘画展”,虽然总是那么几幅澳门画家的代表作,艺术思想比较“前卫”,形式也多样:有综合材料——将树枝截断粘上画面的;有拼贴——如旧街的市招构成;也有新写实——波普时尚青年象征性的动势;布本压克力——像中世纪的璧画西洋景;还有木板和纸和铁丝制作的雕塑……后现代成主流,在澳门堂而皇之入艺术殿堂。
父亲的爱情誓言(散文)
作者: 程艳   来源: 广西电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生活   父亲   记忆   沉默寡言   母亲   父母   婚姻   故事   印象   誓言  
描述: 在我印象中,父亲是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人,漫长的童年时代,我甚至没怎么见过他的笑脸,他高兴和不高兴的神色,永远都没有直接的表露,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冷峻表情,多年来雕塑一般地矗立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虽然要和善一些,但和别的母亲们相比,也还是少了
20世纪现代中国美术进程与林风眠学术之路
作者: 潘丰泉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   潘天寿   艺术风格   现代美术   民间艺术   中国画   艺术语言   林风眠   徐悲鸿   传统文人画  
描述: 1928年杭州国立艺术院创办成立,与远在北平的艺专一起,开始了现代中国美术漫长而辉煌的发展时期。借鉴西方学院式写生教学,可谓是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横空出世的一大壮举,林风眠正是这一时期的先行者。年方廿七的他就肩负重任,专心致志于早期艺专教育那一砖一瓦、举步维艰的开拓性工作。若纯粹做一位艺术家,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用他留学的西画造诣画出扎实严谨的素描与油画等作品。但历史选择了他,把他推到了艺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风口浪
施少平的造物时代
作者: 张平杰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变异   意识形态   绘画语言   艺术   体验过程   造物   生物体   社会思潮  
描述: 施少平终于让他的布上生物在空间中“活了起来”,这些奇特的生物,成为了可以触摸、互动的对象。而在这之前,他更多是用具有水墨韵味的油画笔触让它在画布上自由舞动。在绘画语言上,施少平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新
多彩的达斡尔族民歌
作者: 孟军   来源: 广播歌选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寓言故事   风俗习惯   民歌   萨满   歌曲   民族音乐   风格   节奏   达斡尔族   拍子  
描述: 达斡尔族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如:民歌、舞蹈、体育(曲棍球)、雕塑、神话、传说、绘画等等。达斡尔族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既歌唱田园景色和农家的劳动生活,也反映牧业、狩猎、放排、打渔、砍柴、采野菜等等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伴随着民族的历史、民族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习俗而形成,尤其在近几百年来不断地向各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丰富了自身所固有的风格和特征。
神思在这里凝固:艺术家和他的雕塑公园
作者: 周娴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设计   雕塑语言   艺术风格   巴塞罗那   艺术家   摩尔   雕塑公园   公共空间   作品  
描述: 维格兰雕塑公园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Gustav Vigland,1869-1943年)是第一位自觉探索公共空间的雕塑家。他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学院训练,而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解剖学和雕塑。20岁时,作品就已经在挪威国家展览馆里展出。40岁开始,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维格兰开始探索让自己的雕塑走出工作室,并在之后20年里在奥斯陆亲手创建了一座雕塑公园——维格
一次历险:“大旅行”与英国艺术语言的形成
作者: 李秋实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欧洲大陆   阿尔卑斯山   旅行者   苏格兰   法国   艺术家   自然景观   艺术语言   英国  
描述: 最近,电影版《丁丁历险记》开始在全球公映,无论这部漫画在各个年龄段留下的最终记忆是什么,有一点是无庸质疑的,那就是历险本身。像所有类似的艺术题材一样,无论是文学、戏剧、绘画、浮雕,还是自上古时代就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所有人都是从一开始即被"历险"所吸引——一个跳突、粗糙、巨大体量的异域文明带着新鲜、刺激和不可预知的危险在我们身前切实展开,充斥着令人不安的崇高元素。它促使我们走出自身狭小的天地,去一窥外部世界的堂奥,让文明的曙光照进内心,涤荡贫瘠并予以重建。
启程: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巡回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语言特征   巡回   艺术家   展览   项目计划   中国   学会思考   雕塑   推介  
描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雕塑日渐面临被功利化、观念化、工具化的趋向,其自身的语言特征也在被消解和边缘化。如何坚守并凸显"雕塑"特有的艺术内涵,在当下发挥其价值与意义,这是中国雕塑学会思考的问题。坐落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中国雕塑学会沙龙,以宽松自由的模式,给思考
浅析素描和中国学院派油画创作的关系
作者: 张瑶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中国学院派   创作   表现语言  
描述: 素描在中国的学院派教学中一直作为各类绘画艺术门类的基础存在着,而忽略了素描本身所具有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和西方艺术大师的素描及创作相成一章的形式比起来,中国的油画创作和素描创作几乎是处于分离的状态中,重论素描,是要指明它和油画创作间的关系。
< 1 2 3 ... 5 6 7 ... 50 51 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