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相约太空(工笔国画)
作者: 杜玉曦   尚建军   杜鹏   李钰   来源: 山西老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在山   航天发射   主题思想   艺术形式  
描述: 作品以浪漫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吸收传统壁画的艺术形式来处理构思、构图和色彩的设计;以敦煌神话中的飞天仙女和嫦娥迎接女航天员到月宫作客的浪漫情节作为画面主体;背景用祥云、云海、航天发射、长城、敦煌石窟艺术、月宫等来表现古老、文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和祥瑞蓬勃的国运盛世气象,共同托现“中华民族实现千年飞天伟大梦想”的这一重大主题思想。作品在山西第十六届美展展出,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生活在苏梅岛的俄国人
作者: 江凯南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索契   全自动洗衣机   车将   在山   money   地冲   联系方式   Nina   富人区  
描述: 到达苏梅岛,已是夜幕降临。打车到达预订的酒店时,才知道我们花80块人民币住进了苏梅岛的富人区。欧式的小洋楼隐匿在重重椰林环绕的山间,每天都能聆听到不知名鸟儿的吟唱。将近两百平米的豪宅里,装修简约,雪白的墙壁上挂几幅简单的风景和人物油画,院子像个宫廷后花园。小院另一头是个二层小洋楼,带独立泳池。而这一切都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Nina所拥有。Nina是我们唯一的房东。7年前,她和老伴儿从俄国索契来到苏梅岛买下了这里,过起了养狗种花的晚年生活。不幸的是,
三奇三宜话丹霞
作者: 尤今   来源: 散文海外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在山   丹霞山   语言叙述   三奇   上望   雨纷飞   三宜   醉了   一朵花  
描述: 站在山边,仰头上望。惊艳。巨大的岩壁,宛如一块旷世的宝石,层层叠叠地浮现着五彩色泽,艳红、灿黄、墨绿、浓褐,中有凝脂般的晶莹白色纵横交错。乍看之下,好似晚霞不小心撞在岩壁上,散出满壁的璀璨,那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纪念熊秉明先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散文海外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在山   丹霞山   语言叙述   三奇   上望   雨纷飞   三宜   醉了   一朵花  
描述: 熊秉明(1922-2002),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中国数学家熊庆来之子。其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修养于一身,旅居法国50年,其生命和艺术融贯东西。1992年吴为山品味其所著《关于罗丹——日记择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后经杨振宁先生介绍,二人相识。熊先生对吴为山的雕塑作品赞赏有加,二人惺惺相契,成为忘年之交。2001年,为庆祝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熊秉明先生将自己的作品《孺子牛》赠送给南大,并请吴为山主持放大工作。
我这个老人美在哪里:追忆敬爱的费孝通先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散文海外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在山   丹霞山   语言叙述   三奇   上望   雨纷飞   三宜   醉了   一朵花  
描述: 费孝通(1910-2005),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达生(1903-2005),费孝通的二姐,蚕丝专家。1995年,吴为山为费老雕塑了一尊铜制头像,二人由此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忘年交。2005年4月24日,费老逝世,吴为山满怀深情地撰写了本文,追忆他与老人的交往,为费孝通、费达生塑像的艺术创作经历。 “费老走了……”当我接到费孝通先生的家人电话时,脑子里一片茫然。
古法塑孔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散文海外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在山   丹霞山   语言叙述   三奇   上望   雨纷飞   三宜   醉了   一朵花  
描述: 吴为山先生,一位颇具才华的艺术家、著名学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为中国乃至世界级文化大师塑像。为山先生善于瞬间抓取人物的“微神”,尚意,尚气,由表及里、由形入神地展现所塑人物的精神特征,将其文化精神,以及中华文化隐现的精神之脉,定格于、凝固于、永恒于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 作者出生于诗书之家,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其雕塑独树一帜,成就斐然,于书法、绘画创作及佛教、艺术等学术研究上也多有建树。
游走帖
作者: 习习   来源: 散文海外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在山   丹霞山   语言叙述   三奇   上望   雨纷飞   三宜   醉了   一朵花  
描述: 一 先前,有关莫高窟,写过一本薄书,是对手头资料的整理,通常的介绍文字,人云亦云,自己都不想再看。一堆硬硬的语言,板结着,久了,竟几乎全要忘了。去莫高窟时,又隐约记起那本薄书里的内容,藕断丝连,结合不成一个体统,便想定,不加人身心的文字,总是易逝,且在记忆里是容易篡改的。 第一次去莫高窟,是四年前的一个夏日,洞窟里,人头攒动,虽是一再为壁画、雕塑震撼,但跟着摩肩接踵的人,每出一窟,总是失落。 这次去是冬天,季节大好。游人稀少,空气清冽,视野空旷。想那些壁画里形形色色的人,也可以按着画里的方式,清清净净过上一个冬天了。 河西风大,随处的树木,叶子落得精光。真是一场透彻的酣眠。莫高窟九层楼前的杨树,树干像刷了层白漆,阳光下,白得刺眼。那杨树,冷冷静静棵棵直立,只是满树干大睁的眼睛,泄露着万般心事。这种树,大约很适合在于涸处生长,那一年,在酒泉夹边沟,也见过大片这样的林子,是夏天,树叶兀自浓绿成一片,但树干又白又硬骨殖一般。合了那地名,热辣辣的阳光总也晒不烫它们似的。 这清廓肃静的季节,最适合感受一窟一窟的华丽和热闹。 那日,出了一个洞窟,总想着那幅壁画。
澳门的艺术感觉
作者: 许淇   来源: 散文海外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在山   丹霞山   语言叙述   三奇   上望   雨纷飞   三宜   醉了   一朵花  
描述: 在澳门,我经常去的地方是澳门文化中心——包括艺术博物馆和综合剧院。我离家出发,沿着孙逸仙大马路,或靠右边的海滨独步,悠悠荡荡,椰风呼呼,十来分钟就到了。 艺术博物馆门可罗雀,倘没有更换新的展览项目,我便到地下室图书馆去,有些内地难觅的进口原版画册,我翻到不曾见过的大师的名作,定睛反复学习每一笔触每块色彩,直到图书馆管理员催促收摊为止。 有一次,澳门引进毕加索原作画展,光怪陆离的大师,使我领悟艺术即创造的同义语。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并非不曾展览过世界各国大师的名作,但往往无法静下心全神贯注去读。那年达利画展隆重开幕,我排长队买门票,夹肉饼似的,前后队伍时尚青年穿着翘胡子的文化衫,现实主义的姑娘崇尚伪超现实主义的作秀;一批批先拥到影视室观看达利自拍的小电影拷贝,个个一头雾水……即使普通展览也是个挤,哪有这里的从容舒坦?作为长展品的“澳门当代绘画展”,虽然总是那么几幅澳门画家的代表作,艺术思想比较“前卫”,形式也多样:有综合材料——将树枝截断粘上画面的;有拼贴——如旧街的市招构成;也有新写实——波普时尚青年象征性的动势;布本压克力——像中世纪的璧画西洋景;还有木板和纸和铁丝制作的雕塑……后现代成主流,在澳门堂而皇之入艺术殿堂。
小城印象
作者: 李春蕾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泥地面   芒果树   翠玲珑   在山   四季常青   湖海  
描述: 小城挺小,但很真实。看过宫崎峻的电影么?小城就像里面世界的翻版,苍翠玲珑,小巷弯弯,在你不经意转弯之后,或许就发现一家别具风格的古朴小店。小城的阳光,清澈里带干爽的芬芳。初中上学的日子,每天骑车迎着朝阳溜下长长的坡道,看一路的鹅黄一路的苍翠,还有那蓝得干净的天空。
流逝的时光
作者: 马卫巍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碗   在山   梦回   雁南飞   光里   一颦一笑   渐行渐远   雨打芭蕉   醉花阴   告诉我  
描述: 我曾看到一个青花瓷瓶,它被端正地摆在桌子的一角,有点孤傲群芳,也有些孤芳自赏,但是,瓶身却如江南婀娜委婉的女子,一颦一笑脉脉含情,一笔一画浓淡相宜。在温润细腻的瓶身上,画着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几片云彩飘在远处,若隐若现,是画家随手涂抹或不经意而为。一人一驴两担书,小桥流水雁南飞,惬意、宁静、悠远。老瓷器旧时光,将我的思绪送进画面之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