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艺术感觉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许淇 

【刊名】散文海外版

【关键词】 人说 在山 丹霞山 语言叙述 三奇 上望 雨纷飞 三宜 醉了 一朵花

【摘要】在澳门,我经常去的地方是澳门文化中心——包括艺术博物馆和综合剧院。我离家出发,沿着孙逸仙大马路,或靠右边的海滨独步,悠悠荡荡,椰风呼呼,十来分钟就到了。 艺术博物馆门可罗雀,倘没有更换新的展览项目,我便到地下室图书馆去,有些内地难觅的进口原版画册,我翻到不曾见过的大师的名作,定睛反复学习每一笔触每块色彩,直到图书馆管理员催促收摊为止。 有一次,澳门引进毕加索原作画展,光怪陆离的大师,使我领悟艺术即创造的同义语。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并非不曾展览过世界各国大师的名作,但往往无法静下心全神贯注去读。那年达利画展隆重开幕,我排长队买门票,夹肉饼似的,前后队伍时尚青年穿着翘胡子的文化衫,现实主义的姑娘崇尚伪超现实主义的作秀;一批批先拥到影视室观看达利自拍的小电影拷贝,个个一头雾水……即使普通展览也是个挤,哪有这里的从容舒坦?作为长展品的“澳门当代绘画展”,虽然总是那么几幅澳门画家的代表作,艺术思想比较“前卫”,形式也多样:有综合材料——将树枝截断粘上画面的;有拼贴——如旧街的市招构成;也有新写实——波普时尚青年象征性的动势;布本压克力——像中世纪的璧画西洋景;还有木板和纸和铁丝制作的雕塑……后现代成主流,在澳门堂而皇之入艺术殿堂。

【年份】2011

【期号】第1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