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数、几何学的理意运用——略论弗朗西斯卡与柯尔维尔的艺术
-
作者:
龙力游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空间结构
意大利
艺术作品
现代艺术
加拿大
具象绘画
弗朗西斯卡
几何学
艺术语言
-
描述:
把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卡与加拿大当代画家柯尔维尔的作品放在一起时,无不会惊异地感到他们的艺术语言有不少相通之处。比较、研究他们的艺术作品,对蠡测现代艺术中具象绘画语言无疑是个重要的课题。 环境的控制与透视、空间结构 应该说,注重画面空间结构的和谐是弗朗西斯卡
-
陈文骥的画和一种静悄悄的革命
-
作者:
栗宪庭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术新潮
写实风
-
描述:
区别于“85美术新潮”的一种静悄悄的新潮,不单是古典风,它还有上海一些几乎不大参展的抽象风,北京的新写实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视视觉语言和方式的探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推崇陈文骥这些油画。 其实,陈文骥在画这批画之前,
-
刘政德和他的寓言雕塑公园
-
作者:
罗世平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德
古代寓言
雕塑公园
小型雕塑
中国美术
-
描述:
1979年春夏之交,刚刚摆脱“十年厄运”的美术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小型雕塑展览会上惊喜地看到雕塑家刘政德创作的一组中国古代寓言雕塑,这些作品以简练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奇拙的构思为雕
-
评八女雕刻家联展
-
作者:
王克庆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言簿
社会主义
观众
女英雄
艺术家
建设时期
西方现代艺术
作品
雕塑
-
描述:
她们是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平凡、普通的女雕刻家——赵瑞英、杨淑卿、张得蒂、张德华、陈桂轮、史美英、文慧中、丁洁因。她们的作品联展在北京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观众的赞赏。华君武同志在留言簿上写了“雕塑女英雄” 五个大字。观众在留言中写道:
-
承接·拓展《中国当代研究生油画选》
-
作者:
周济祥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新中国油画
油画艺术
《踏遍青山》
现实主义
画家
当代中国油画
语言艺术
古典主义
中国油画
-
描述:
承接·拓展《中国当代研究生油画选》
-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与“现实主义成规”
-
作者:
刘康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语言
艺术观察
文学创作
形式主义批评
语言功能
文学史家
文学研究
现实主义者
文学语言
俄国形式主义
-
描述:
写诗咏物言情,语言贵在含蓄,忌直忌白。古诗佳句中每一字眼都耐人寻味,经得起推敲,是由于诗人发挥了文字最丰富的功能:指意、声律、联想,远远超过了日常语言中所应用的指意功能。“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的语言
-
微型戏曲广播剧初探
-
作者:
孟翔龙
来源:
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型小说
语言
微型电子计算机
多层次化
广播剧
微型电视
微型照相机
生活节奏
戏曲
-
描述:
微型剧初试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微型产品正在进入人们的生活。微型电子计算机、微型照相机、微型电视机等是一类;微型小说、微型电视剧、微型广播剧、微型雕塑等等则是另一类。“微型产品”是随着人们时间观念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审美要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化,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多方面的要求,应运而生的。于是,我联想到了戏曲广播剧。除了已经问世
-
吴城商代龙窑搬迁记述
-
作者:
江西省文物工作队
来源:
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南县
七言律诗
玉石
名胜
摩崖题刻
石刻
万历
嘉靖
王守仁
七绝诗
-
描述:
吴城商代龙窑搬迁记述
-
商丘市大型艺术雕塑“奋飞”《中国市容报》驻商通联站记者
-
作者:
张文礼
张麟孝
来源:
商丘市志通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施美育
欣赏美
语文教学
文学作品
审美教育
语言美
语文美育
发现美
语文学科
创造美
-
描述:
商丘市大型艺术雕塑“奋飞”《中国市容报》驻商通联站记者
-
鲁迅与日本画家田坂乾吉郎
-
作者:
暂无
来源:
纪念与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语言
版面语言
雕塑语言
编排设计
建筑语言
经营位置
新闻学
版面美
报纸版面
标题
-
描述:
日本画家田坂乾吉郎先生,生于1905年,原从事蚀刻铜版画和油画创作。1931年6月,他与日本画家太田贡在上海日本人俱乐部举办画展,鲁迅先生于开幕的第一天就前去参观,并购买了田坂和太田的画各一幅。此画现为鲁迅遗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