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687 条
-
陶瓷材料在造型语言中的运用:2007届雕塑毕业设计指导有感
-
作者:
罗瑾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良性发展
表现手法
陶瓷材料
陶瓷雕塑
毕业设计指导
设计实践
创作设计
作品
艺术个性
-
描述:
作者根据2007届雕塑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情况,发现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虽然对陶瓷材料泥、釉、火的研究已普遍受到同学们的重视,但如何还原挖掘陶瓷材料本身的表现力、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助长其艺术个性的良性发展,是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指导老师应该思索的问题。世界上什么材料能直接造型并保持手感和泥味?是陶土和瓷土。什么材料能经过高温烧成又产生神秘的窑变?是陶土和瓷土。什么材料最能任意摆弄、搓、揉、捏压等,从而表现手法最多的是陶土和瓷土。什么材料在世
-
“情”与“学”的结合
-
作者:
胡辉琴
来源:
中文信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语言
情感
-
描述:
对教师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只有重视了情感教育,学生才会从内心接受你,接受你的课堂,师生关系协调,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完美的展现出来.
-
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装饰形式语言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马俐
杨涛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形式语言
宋代
花鸟画
粉彩
-
描述:
文基于该基础,从形式语言上分析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在绘画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此研究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装饰比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浅谈语言类节目发展新形势新方向——以《奇葩说》和《一虎一席谈》为例
-
作者:
邵歆晨
李艳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类节目
奇葩说
创新
-
描述:
以近年来创高收视率的语言类节目《奇葩说》和《一虎一席谈》为主,并结合当前多档热门语言类节目实例,从新型语言类节目的发展特点、创新方向等方面出发,比较两档节目的差异性以及创新点,尝试探索我国语言类节目发展的新形式、新方向。
-
勤奋铸就自我,行走在没有尽头的探索之路上
-
作者:
李菊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类节目
奇葩说
创新
-
描述:
陶瓷艺术作品乃是作者人格、才情和性格的表现。观夏瑛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对生活中美的形态观察极为深刻。有着丰富情调且乐观自信的艺术家。夏瑛几十年来如醉如痴地迷恋着画猫,通过不倦的写生和观察,细心地把握着猫的一举一动,一情一景,知其理,通其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以夏瑛笔下之猫极具灵性。他的胸怀装满了快乐、阳光和生机勃勃的动物和艳丽的花草鸰
-
冷漠,虐杀了冰雪美人
-
作者:
张秀琴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莫言
《冰雪美人》
任务形象
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读了莫言的短篇小说《冰雪美人》感到非常震惊。“我”叔叔开的“管氏大医院”竟然用无言的冷漠将“我”心中的美人———孟喜喜虐杀了。一切发生得那么快,那么简单,他们什么都没做,仅仅是用他们的无为和故意
-
浅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
作者:
唐俊芳
顾勤
徐静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两者相结合
两者关系
-
描述: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观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语言教师和学习者的重视,本文拟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何充分利用外语课堂进行文化传授展开论述。
-
《祝福》中“我”和祥林嫂对白的言语行为理论解读
-
作者:
卢军羽
汪国萍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言语行为理论
祥林嫂
宏观
微观
-
描述: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从宏观言语行为和微观言语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祝福》中"我"和祥林嫂的精彩对白,对鲁迅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新的诠释,同时也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评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试论青花分水与中国写意画有机的结合
-
作者:
冯少利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中国画艺术
陶艺家
陶瓷艺术家
现代陶艺
中国写意画
艺术语言
绘画形式
景德镇陶瓷
当代陶瓷艺术
-
描述: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试论青花分水与中国写意画有机的结合
-
绝句中的话语描写浅析
-
作者:
彭怀松
韩晓光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对话
话语
描写
绝句
《琵琶行》
《孔雀东南飞》
《石壕吏》
语言空间
-
描述:
的绝句中话语描写则比较少见。这主要是因为绝句篇幅精短,字数有限,很难容纳话语描写的具体内容。但是也有不少诗人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极为有限的语言空间精心剪裁,巧妙穿插人物对话,以取得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
1
2
3
...
57
58
59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