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687 条
-
从认知视角探索中国古典诗词隐喻翻译——以陆游词《卜算子·咏梅》英译比读为例
-
作者:
李彩霞
付翠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隐喻
认知语言学
-
描述: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了丰富的隐喻,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出现的隐喻进行认知解读并选取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评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隐喻的传达,以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
秦胜照
-
作者:
秦胜照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隐喻
认知语言学
-
描述:
秦胜照
-
张婧婧
-
作者:
张婧婧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隐喻
认知语言学
-
描述:
张婧婧
-
语境-识别增译和赘加的重要依据
-
作者:
叶向舒
来源:
校园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领域
话语语境
确定作用
增译
非语言语境
语境理论
特定文化
源语文本
something
情景语境
-
描述:
也不尽相同,翻译时为了使译文合乎目的语的习惯和表达规律,可使用增译但这种语言表达的增加并非是随心所欲的,增加得适当,则再现原文的神韵,增加过当,则变成了翻译错误即赘加(addition)。赘加是指译者
-
文化输出中语言和符号的运用
-
作者:
刘立煌
来源:
校园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输出
文化交际
语言和符号
-
描述:
按照文化主体的不同,文化交际可以分为文化输出和文化输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日渐频繁。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我国大有入侵的态势,传统文化的缺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发展,为此我们从语言和符号角度出发,分析其在文化输出中的价值和应用。
-
杜甫律诗词类活用及其表达功能
-
作者:
韩晓光
来源:
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律诗
语词
语言
表达功能
杜甫
逻辑
诗词
形式化
诗意
西方
-
描述:
诗歌的审美内涵 ,增强诗歌语言的审美功能。下面试从其活用的类型、特征及表达功能几方面进行初步的探析。二杜甫律诗中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一 )名词用作动词。如 :1.“愁眼看霜露 ,寒城菊自花。 (《遣怀》)“花” ,本...
-
说东北方言动词“造”
-
作者:
关立新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用频率
语法功能
词汇意义
东北方言动词
-
描述:
本文从语用角度考察东北方言动词“造”的使用频率,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
-
播、说新闻的一孔之见
-
作者:
应瑶林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文化
传播角度
声音形式
线性传播
播音语言
抽象性
播音特点
新闻传播
-
描述: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
-
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研究述评
-
作者:
龙元祥
沈惠娟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因素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
-
描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建立在儿童母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但有别于母语习得.过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多强调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因素.现在,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且成绩斐然.本文
-
“豆子”先生和他的陶艺
-
作者:
包荒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的个性
语言
陶艺家
不合理性
非理性
形象符号
偶然性
艺术形式
幽默小品
创作阶段
-
描述:
喜欢看幽默小品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英国有位著名的“豆子”先生,此人不以言语逗乐,纯以含蓄而又令人忍俊不禁的动作取胜,然而我这里所说的“豆子”先生却是一位陶艺家。一位景德镇土生土长的“玩陶人”。
<
1
2
3
...
14
15
16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