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行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47 条
-
浅析“中国形象”的“他者”身份对于中国文化自审的影响:以华人旅行文学为例
-
作者:
胡铂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移民文学
中国形象
他者
华人旅行文学
形象变迁
-
描述:
"中国形象"是一种想象性的建构物,是一整套内含话语机制的隐喻符号系统。这个形象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根据需要被创造出来的。这个他者形象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在历史的延续与断裂的张力中不断转变的过程,构成了"时而乌托邦,时而黄祸地狱"的隐喻系统。本文就这一过程,对"中国形象"在文化形象变迁过程中如何进行"他者"身份的变化进行阐述。
-
我们在路上——“2007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作品印象小记
-
作者:
季晓蕙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要课题
现代生活
艺术
表达方式
上海青
版画语言
流行文化
获奖作品
美术
油画
-
描述:
艺术的重要课题不是追求,而是发现。除了追求技艺的高度,越来越多年轻的作者们正用自己的艺术在发现生活,而不仅仅对自我、观念和形式抱有兴趣。他们善于在作品中运用和吸收某些流行文化的成分去捕捉现代生活的气息与细节,能够找到新的材料,用于当代的表达方式。
-
总统山的麻烦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神圣化
作者
博弈
标志性
华盛顿
印第安人
拉什
流行文化
美国总统
-
描述:
总统山一方面被美国人神圣化、偶像化;同时又不断被另一帮美国人调侃和恶搞,这说明,正是由于它的知名度和标志性,使它成为各方力量争夺和博弈的场所。美国有座山,山上雕了四个总统。这是美国南达科他州的拉什莫尔山,因为雕了四个平均高约18米的总统像,又被称作总统山。
-
雄鹿在这儿停下了——肯·利特尔访谈录
-
作者:
凯瑟琳·惠特尼
孙媛媛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主题
青铜
布朗库西
霓虹灯管
流行文化
动物形象
作品
传统雕塑
得克萨斯
-
描述:
在过去的35年中,肯·利特尔(Ken Little)一直在广泛应用包括陶瓷、铸铁、青铜、霓虹灯管、带子、鞋子和美钞在内的不同材料。他的作品结合了流行文化的敏感性与看待宗教、政治和拜金主义的幽默
-
波普艺术探析
-
作者:
林颖旭
王葎菲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流派
互相影响
艺术发展
汉密尔顿
艺术家
美国式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探析
流行文化
波普艺术
-
描述:
20世纪的艺术发展,自"二战"以来,随着大量欧洲画家、雕塑家迁移到美国,他们附带着各自国家的艺术特点,在美国得到广泛性的互相影响、融会,激荡出新的发展,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个人风格受到美国社会时代的文化潮流,媒介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艺术发展进行着快速的演变.
-
透过“青花瓷”:看流行文化里的“中国风”
-
作者:
薛燕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时装
流行音乐
后现代
流行文化
中国风
-
描述:
作为社会文化动向的敏感标志,时装与流行音乐等流行文化产品在2008年都出现了对青花瓷图案的一再演绎。本文通过对青花瓷为代表的中国风之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力图阐述其文化意义与局限性。
-
内心的力量
-
作者:
张晓刚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感觉
心理状态
个体生命
艺术家
内心体验
深度
流行文化
艺术个性
异化
-
描述:
通过对自己十年来的反省,我似乎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内心独白式的艺术家。欧洲飘游一圈回到自己的小屋,这种感觉似乎更加明确了。所以我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化性的艺术家,更不可能成为一种科研性的艺术家,我的艺术可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体验。也许正因为如此,像我这一类的艺术家将与偶
-
让你绝望的快乐 刘飞油画的女孩形象
-
作者:
朱其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形象
消费社会
商业电影
消费文化
经济增长
流行文化
女性形象
快乐
油画
反美学
-
描述:
她们快乐,仍然充满欲望、纯真和青春的活力,但他们的形象让你难受得近乎绝望,这是刘飞近年《时尚的力量》系列的视觉体验,主题形象是一个个穿20年代女学生服装的女孩光着头,露出一排牙,张着嘴大笑。刘飞画中的女孩形象往往使人一目难忘,这种感受不是因为那些女孩长得美丽,或者具有良好的气质,而是
-
流行文化与个人话语从杨冕的创作谈起
-
作者:
易英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话语
个人经验
大众文化
三联画
商业形象
美术学院
图象
流行文化
波普艺术
油画
-
描述:
谈一个青年画家的创作,这个标题似乎大了一些,但波普画风发展到今天,大众文化显然不再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了,也可以说,大众文化不再是对波普画风的唯一阐释方式。波普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中的生命力似乎
-
天然的共性——观朗雪波、李原的作品
-
作者:
皮力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油画
卡通
招贴
天然
雪波
表现主义
流行文化
作品
波普艺术
心理场景
-
描述:
留了传统油画语言的用笔趣味,并由此在流行文化图象中注入个人情感。这和波普艺术通过平涂和使用非油画语言,消除绘画中的技巧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