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570 条
-
景德镇陶瓷馆——陶艺圣地的神殿
-
作者:
余品薇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元青花
捐献
优惠政策
陶艺家
陶瓷研究
精品
陶瓷艺术品
文物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在风景秀美的莲社北路,坐落着一栋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大文豪郭沐若亲笔题写名称——景德镇陶瓷馆。国内外游客来到景德镇,景德镇陶瓷馆是必游之地。
-
意味深长的意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秦怡、谢晋等十几位名人画肖像。当时,大家都非常忙,力图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不肯多给她时间。这个也难不倒她,她给巴金画肖像,从进门开始读秒,只有一个半小时,结果一气呵成,精准地体现出巴金历经磨难后
-
任微音:薄薄的油彩,深深的情怀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任微音的画展马上要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了,这个画展是他的小女儿任安慈代表家属一手操办的。画展一开,所谓“任微音的画都被外国买走了”的传言不攻自破。“其实绝大多数都在我们子女手里,由我负责保管,一直放在纽约我的家里,也多次有外国收藏家想购买,但我们一张也不卖。现在要办画展,打包运回来了。我父亲希望看到的国泰民安局面就在眼前了,那么这批作品也应该有一个最好的归宿,我们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任微音的资料在上海地方志网站有介绍,不过只有寥寥四行字。一般读者可能听也没听说过,但在美术界,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一提起任微音,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后来,任安慈女士给了记者一些资料,那是任微音留下的文字。其中包括他的自传,还有一篇颇具黑色幽默的《修鞋十七年》。记者暗想,如果任微音在世,记者的采访稿也未必会写得更好。那种好,是指贴切,那种贴切,是指许多中国人共有的切肤之痛和深深的遗憾。是的,任微音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在抗战烽火燃起时投笔从戎,此后在国民党政府机关中身居敏感职位,但是大节无亏,很快从励志社脱身出来转入教育界。特别是在天翻地覆之际,他选择留在大陆,说明他对新政权是寄予极大希望的。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像他这样有“历史问题”的人,不可避免地成了“改造对象”。而他浑然无知前路的险峻,凭一己之力组织艺校、在家里组织舞会,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现在,海晏河清之时,特别是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温暖两岸人心:“不要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而况在全国抗战的大背景下,像郭沫若、田汉、老舍、郁达夫等许多文化人一样,他们只投身抗战,而不代表政治阵营。那么,我们选择任微音的自传刊登在此,是明智的选择,相信读者读后一定有此同感。至于《修鞋十七年》,但愿在别的报刊上能读到。 还需要介绍一下任微音的作品特色。 任微音的油画作品给人以富于东方情调审美趣味的印象,这种美感来自他首推的薄彩画法。他先用流畅的笔调铺设出古朴沉郁的意境,再从中提炼出线条,勾勒以灵动的笔线,布局、结构浑然天成,令人击节赞叹。无论是静物、花卉或风景,都丰富而充满诗意。任微音的许多作品都采放射状的构图,特别是风景作品,再加上洗练的笔线,使画面显得更富动感,更见风韵。笔线的运用使得黑色成为与棕色并驾齐驱的主题,这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颜色,在任微音的巧妙运用下,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整个作品注入生命力。 上海画家哈琼文说过:“任微音的薄油彩,是以大量的调色油稀释颜料,以达到能流动和互渗,的确出现一种有别于厚涂的艺术效果,使其作品不可能通过临摹再现,就是任微音自己也创作不出相同的第二幅。但是它难于长期保存,因为国产调色油日久易变黄,如用进口的,其价格十分昂贵,这也是个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1949年后他屡遭磨难,到了十年浩劫,更没钱买充足的油画颜料,也没有钱买更多的画布,有时只能用装肥皂的瓦楞纸箱权当画布,所以他的作品尺幅都很小。但谁也想不到这一省,倒省出了一种“薄油彩油画”的名堂,省出了一种难以复制的风格。 1980年,任微音发表了《从油画的中国风格谈到薄油彩的效果》的论文,正式把“薄油彩油画”推向社会。1989年他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其中多数为薄油彩作品,展览受到美术界同仁和观众的高度评价。1991年上海美术馆为他举办个人画展,有14幅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其中半数为薄油彩油画。1989年和1992年,任微音曾先后两次应邀在纽约的哈夫那画廊、印象派画廊举办薄油彩个人画展,有三分之一的展品被美国个人收藏。 早在10年前,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就讲过:像任微音这样有成就的油画家,在圈内是不多的。他对油画的本质和民族文化问题方面,有创造,有贡献。无疑,他的作品是第一流的。 读任微音的画,是读一个艺术家的人生,浮华、绚丽、悲壮、惨痛、惆怅、渺茫、淡泊……画的后面,或许藏着一个民族的感情与经历。
-
晕散开来的现代意识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还是那么传统,却分明融进了现代精神,这或许是中国画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很好范例吧。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天才而勤奋的余家乐便以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传统功力,成为中国画坛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从上
-
张永旭:灼痛灵魂的深蓝
-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他从不以纯粹的、典雅的贵族画家自居,而责令自己锁定这片熊熊燃烧的土地,为社会底层的民众与生存环境而挥洒激情。他的画笔有如一柄粗壮的薪火,照亮了通向故乡的山路,更探照着自己的灵魂黑洞,同时也点燃了观众的泪光。 唤醒观众,唤醒自我 香山在枫叶凋尽后归于沉寂,北京城里的今日美术馆则迎来了张永旭的个人画展,题目叫作《唤醒》,有一种担当或期待在里面。画展上,差不多在北京的艺术圈朋友都赶来捧场并给出慷慨的评价。更让张永旭意外的是,许多民众涌进展厅,在40多幅硕大的油画前浏览过来,表情各异,情绪起伏,但都表示读懂了,也满足了。 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美术评论家栗宪庭这样说:“我以为,色彩的明亮和单纯,造型处理上孩子般的想象,是看张永旭作品的一把钥匙。”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女老外的观感也许更加直截了当:“永旭作为一位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多重含义。他的色彩使画面笼罩在神秘的氛围中从而引发观者探寻的好奇。我们可以在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他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和中国元素的表达,但同时也感受到从西方社会和文化中汲取的知识和灵感源泉的闪光。他的作品描述了对人类,性,焦虑,生与死等具有共同根本诉求的不同的形象。
-
刘铭侮被自己的指纹救了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撰稿·耿 龙 3年前,台湾著名陶艺大师刘铭侮的陶艺作品展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美术和陶艺界引起轰动。8月14日,他又带着这两年构思新颖、精心烧制的、在台湾还没有揭开面纱、刚出炉的作品在上
-
[艺术]汉宫秋与百达翡丽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书画、古董珍玩、油画等百余件拍品,在上海延安饭店二楼兴会厅举办精品展,成立刚好5周年的保利此次推出的古代书画,质量之高号称史无前例。“清代宫廷典藏中国古代书画”专题汇集60余件清官珍藏古代书画作品,上起宋元
-
要奥数还是要萝卜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嚼透黄连,历经苦难;风骨独立,高山仰止。他的逝世令人感到无比惋惜,他留下的丰富的精神遗产可以造福后来者。文汇出版社把专栏“吴冠中画作诞生记”集结成书《画眼
-
古董市场经纪人呼之欲出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珍玩、油画等多个种类的重量级拍品共150余件,重点推出清代“四僧”作品专题、“渡海三家”专场 、“海外重要私人收藏”专场和“王世襄藏炉”、“胡若思藏琴”两个重点专场。上海站精品展为巡展的第一站,将于11月6日至7日在上海商城举行。随后还将在杭州新侨饭店、厦门谦记古美术馆分别举办两场巡展。
-
修鞋,画画都是为为民服务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一同搬到了上海。那时从云南到上海交通很不方便,必须绕道香港才能到达。 到了上海,父亲开了个商行,父亲年轻时原来在昆明曾做过好几个高级官员的幕僚,所以在省内也是知名人士,他还精研中医,是为了
<
1
2
3
4
5
6
...
55
56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