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神内】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 条
-
当代油画创作与于阗地域文化精神的契机
-
作者:
卓然木·雅森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于阗
艺术资源
精神内涵
艺术家
地理位置
新疆
艺术创作
共同创造
塔里木盆地南缘
油画创作
-
描述:
新疆,祖国西北边陲的一颗明珠,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四大文明的交汇,多民族的共同创造,形成了今天深邃而鲜活的西域文化。其中,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阗便是一个文化独特而灿烂的地区。于阗东连且末、鄯善,西接莎车、疏勒,是古代西域的大国,也是唐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的"安西四镇"之一。于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还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资源。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现实素材和人文精神内涵,是艺术创作的天然宝库。
-
激情与惬意的艺术人生——多元解读画家周加华
-
作者:
王玉青
周加华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个性
图文资料
精神内涵
艺术家
艺术人生
元解读
艺术品
作品
油画
-
描述:
■采访完画家周加华先生后,做了近一个月的准备,方才下笔,因为对于这样一位奇特又有才华的艺术家,单一的从他绘画上去解读,并不能阐明他那丰富的精神内涵,只有以多元的角度去观察,方能勾画出一个特质鲜活的周加华。
-
不朽的作品 伟大的人——看米开朗基罗原作
-
作者:
任梦璋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意大利
精神内涵
学生时代
美术学院
艺术大师
奴隶
作品
-
描述:
米开朗基罗是我们最熟悉的艺术大师,他的那些传世杰作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了.大卫、摩西、奴隶……,我们在课堂上画过又教给学生画,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但当我去到法国、意大利,在卢弗尔宫看到"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物馆看到"大卫"、"使徒马太"、"柏列斯特的哀悼基督"、"长胡子的奴隶"、"年轻的奴隶",在梵蒂冈教堂看到"哀悼基督",在美第奇礼拜堂看到"昼"、"夜"、"晨"、"暮",走进西斯廷教堂,看到"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时,仍然感到了心灵的震憾.这是巨人的礼赞.雕塑、壁画、天顶画大部是以人体表现的,这些沉默的巨人都具有完美的体魄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人类的大智大勇、大悲大痛,深思忧虑.人间
-
中国油画的自觉与追求
-
作者:
詹建俊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艺术水平
精神内涵
艺术风格
艺术观念
作品
伟大复兴
自觉
中国油画
艺术特色
-
描述:
中国油画家曾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面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所产生的那些兴奋、震荡与困惑,和急于摆脱封闭状态下所有弊端的艺术探索冲动与焦躁情绪,以及长期挥之不去的浮躁心态。随着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经过社会各方面的调整和大家共同的努力,在本世纪已逐渐趋于平静与理性。画家们以积极而踏实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在对西方的各类艺术现象和对中国传统
-
表现性油画语言与绘画精神的自觉
-
作者:
赵保林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主体精神
表现性
个性语言
绘画精神
精神内涵
艺术家
表现形式
绘画创作
当代绘画
-
描述:
图式及审美准则,极大地拓展了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精神内涵。"绘画,意味着艺术家的目标已不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用最一目了然的形式画入图中,而是着眼于他看物体时的角度和精神状态。" [1] 从艺
-
龙柏盆栽:“三龙出水”
-
作者:
毛志强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七年级)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内涵
盆景
盆栽
挖掘
-
描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利用业余时间侍弄几盆盆景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盆栽是活的造型艺术,是大自然里花草树木丰姿美态的再现。它既能表现出植物的天然姿态,又体现出雕塑的艺术技巧,还能带给人们以诗
-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
作者:
高俊英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宋词元曲
诗歌
战国时期
精神内涵
苏试
古诗文
初中
引导学生
苏轼
-
描述:
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诗歌就有着深厚的喜爱之情。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及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早在战国时期,孔子就有不学诗,无以言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一开始,诗歌的教育就被至圣先师孔子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
浅论《两个大学同学》的创作
-
作者:
卢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内涵
写实油画
表现语言
-
描述:
写实油画虽然历经诸多流派,但是在当代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创作实践,从选材、表现语言等方面入手探索写实绘画,在论述中加入了自己在创作油画《两个大学同学》时的具体实践感受。本人在选材上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并且坚持传统油画的表现方法。通过对创作实践的思考分析,从写实与写生的关系、绘画精神内涵的表现方面悟出心得,强调写实绘画不是简单的再现生活,而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绘画艺术。
-
生命的编织
-
作者:
杨松林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现代纤维艺术
八十年代
六十年代
新文化
工艺美术教育
精神内涵
新环境
工艺美术专业
纤维编织
-
描述:
古老的纤维编织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的漫长历程,从远古走到现代——山东省特教中专工艺美术专业99届毕业生作品展,以其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来中国美术馆的每一位观众。本世纪二十年代,由于新文化、新环境的影响而派生出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现代纤维艺术。六十年代,纤维艺术在欧美进入全盛期。壁挂兴起,并逐渐突破二维形式,出现"软雕塑"。八十年代初,现代纤维艺术传入中国,首先进入工艺美术教育的课堂。九十年代,丰富的现代材料和新艺术观,给纤维艺术带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在拓展其造型语言的多种可能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的表现以及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
中国表现主义倾向油画发展新貌
-
作者:
宋纪鹏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精神指向
语言
民族
精神内涵
倾向
表现主义
中国美术
发展趋向
油画
-
描述:
表现主义的画理与画风影响了世界油画创作,在我国的发展尤为迅速,影响了大批的中国油画家,也积极地推进了中国油画的发展。中国表现主义油画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成型于20世纪90年代,它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各时期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并结合了中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在中国美术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中国表现主义油画也在不断地形成着自己新的面貌与特征。
<
1
2
3
4
5
...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