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质者玲珑,谱度非凡”——安捷伦价值体现新高度
作者: 赵辉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捷伦科技   科学事业   兽药残留检测   市场战略   制药行业   总经理   价值   液相分离  
描述: 过去一年里,安捷伦在质谱上一直保持着持续创新,包括6495B iFunnel LC/TQ,InfinityLab LC/MSD.Intuvo 9000GS/MS,6545XT AdvanceBio LC/Q—TOF。近日,根据农业部235公告,安捷伦专为中国用户开发了关于兽药残留检测的多兽药残留检测解决方案包。为扩大行业影响、布局市场战略,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兼质谱事业部总经理Monty Benefiel,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兼液相分离事业部总经理StefanSchuette博士,安捷伦科技质谱事业部分析流程解决方案资深总监蔡小嘉博士,安捷伦科技生命科学事业部制药行业及液相分离市场经理韩莹等接受记者采访。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青花菜和花椰菜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
作者: 邱海荣   姚雪琴   谢祝捷   施元吉   乔永进   吴震   来源: 上海农业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青花菜   检测   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   花椰菜  
描述: 建立了青花菜和花椰菜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采用甲醇-水(体积比70∶30)混合溶剂进行提取,通过醋酸型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柱进行纯化并加入硫酸酯酶脱硫,超纯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青花菜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明显高于花椰菜。花椰菜不同品种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无明显差异,而青花菜则差异明显。
吉州天目瓷的结构本质
作者: 陈显求   来源: 河北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试样   斑纹   烧成温度   化学组成   分离结构   天目釉   吉州窑   液相分离   我国古代   天目瓷  
描述: ,以其独特的斑纹天目釉的艺术风格和具有特色的工艺而享有盛名。 1980年初冬江西省博物馆发掘吉州窑各址,作者趁便搜集了许多典型的残片,它们全面代表了吉州窑的所有品种,图1是所搜集的部分残片。
不同品种向日葵种子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的比较
作者: 君睿红   武岩   李伟   陈青   陈贵林   来源: 种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   含油量   亚油酸   向日葵品种  
描述: 收集19个品种的向日葵,测定了不同品种向日葵种子千粒重和出仁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向日葵籽仁中提取籽油并计算其含量,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籽油中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所测19份向日葵的籽仁含油量
无光白斑釉的复现及白斑形成机理的探讨
作者: 徐端   裴万柱   刘志斌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晶体   玻璃相   隧道窑   透明釉   烧成温度   化学组成   无光釉   釉面   液相分离  
描述: 江苏省高淳陶瓷厂于隧道窑内试制炻器无光釉时,偶尔烧出一批具有白斑纹样的釉面。其中部分产品的整个釉面,不仅白斑的数量和分布都很均匀,而且白斑的尺寸相近(约在2~5毫米之间),形貌亦较规整,皆近圆形,或孤立分布,或数个至十数个聚集。每个白斑都有一白度较高的中心;基釉呈乳灰或浅橙黄色,平滑而且有细绒状流动
ZnO包裹γ-Ce2S3大红色料的制备及其温度稳定性
作者: 陈镇华   李月明   王竹梅   沈宗洋   谢志翔   高轶群   马振国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稳定性   包裹色料   液相法   gamma硫化铈   氧化锌  
描述: 以乙酸锌、六亚甲基四胺和CTAB为原料,采用液相法制备ZnO包裹γ-Ce2S3大红色料,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对ZnO包裹γ-Ce2S3色料的温度稳定性及H2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在90℃时形成了均匀致密的ZnO包裹层,包裹后的色料温度稳定性从350℃提升到380℃,在380℃空气气氛下热处理后的红度值a*达36.17,高于未包裹色料的a*值(27.99)。将包裹后的色料在200℃热处理0.5 h后并未发现有H2S气体放出,且色料红度值保持不变。
液相浸渗法制备复杂形状蓝色氧化锆陶瓷
作者: 宋明   刘冠伟   谢志鹏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注射成型   液相浸渗法   蓝色氧化锆陶瓷  
描述: 选用含有蓝色着色离子(Co 2+ 和Al 3+ )的溶液对水萃取脱脂后具有孔隙结构的注射成型陶瓷素坯进行浸渗然后经高温烧结制备出结构完好的蓝色氧化锆陶瓷。实验表明,当浸渗温度为25℃时浸渗速率非常缓慢,随着浸渗温度的升高浸渗速率也随之加快,但到60℃时,坯体因浸渗速率过快会导致坯体肿胀、开裂等缺陷,所以最适宜的浸渗温度为40℃。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蓝色氧化锆陶瓷样品的XRD图谱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在1450℃时烧结出的蓝色氧化锆样品结构致密、颜色均匀。与常规的机械混合法比较,液相浸渗法制备出的样品中着色相均匀分布,而机械混合法制备出陶瓷样品中的着色相分布出现明显的分界。
ZrSi04—Cd(S,Se)包裹颜料液相反应工序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作者: 邓美兰   孙国梁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颜料   Se)包裹颜料   设计   颜料色差   ZrSi04—Cd(S   液相反应工序   酸碱度   模糊控制系统  
描述: 本文根据ZrSi04—Cd(S,Se)包裹颜料的生产实践需要,首次将模糊控制思想应用于陶瓷颜料的生产。设计了液相反应工序的模糊控制系统,采用双输入双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同时控制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的流量及流量变化,达到稳定混合沉淀物的酸碱度的目的,从而减少颜料色差,提高产品质量。
可控团聚状态的氧化物超细粉末制备技术
作者: 刘琪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粉末团聚   超细粉末   液相法制备   陶瓷粉末   制备技术   氧化物   硬团聚体   团聚状态   干燥工艺   工艺条件  
描述: 有关制备技术和工艺条件对超细粉末团聚状态的影响是陶瓷学家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液相法制备氧化物超细粉末过程中控制团聚状态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评述和讨论.在液相法制备超细粉末过程中,粒子的生成条件对团聚体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控制沉淀反应过程中胶粒的聚集特征就可以控制粉末的团聚状态,以制取优质陶瓷粉末.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