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177 条
-
董凤树陶瓷艺术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教育家
收藏家
书画艺术
书法作品
对外汉语教学
大学教授
书法家
陶瓷艺术
中国人民
-
描述:
董凤树字梧桐,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鉴赏家、收藏家、篆刻家、学者、和诗人。现任中国书画艺术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对外汉语教学首席书法导师、国际
-
英汉商标翻译中的因素对等性分析
-
作者:
叶向舒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因素
英汉商标
对等性
-
描述:
中英文商标作为一种普通的文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企业商品的宣传和推销,美化人们的生活,起着重大的作用.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把东方与西方文化,企业、商品和消费者紧紧地相连.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了商标翻译中的语义、语音、文化及宗教信仰等多种影响因素,指出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对等出发进行商标的翻译,能更好地尊重民族习俗,从而更好地促进消费.
-
刍 议 汉 译 英 中 词 义 的 抽 象 化
-
作者:
邓宏春
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化
文化
语言结构
思维方式
汉译英
-
描述:
汉语经常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括的概念。在汉译英实践中,对词义进行抽象化处理是获得理想译文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分析汉英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文化三方面的差异入手,通过详尽的译例,探讨了词义抽象化在汉译英中的具体运用。
-
周恒顺家族往事
-
作者:
周智佑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初年
机器厂
重庆
自流井
同济大学
内燃机
煤气机
武汉
钢丝绳
曾祖父
-
描述:
周恒顺三字不是代表人名,而是代表企业——周恒顺机器厂的名称。周庆春(1844~1906年)字新甫,是周恒顺的创办人,也是我的曾祖父。据记载,我的先祖周仲卜原是江西景德镇附近的乐平县瓦西坝人,约在清朝初年举家迁居武昌,世代以经营冶金炉坊为生。我们周家(庙号周爱莲堂)使用仲文坤有德,兆世庆咸亨,佑启人才盛,传家利永臻的二十字名号。
-
长沙窑陶瓷书法审美特征浅析
-
作者:
邓维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字符号
审美特征
陶瓷书法
史前文明
长沙窑
-
描述:
一、陶瓷书法浅析 在陶瓷器皿上书写汉字符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陶瓷书法.陶瓷书法,顾名思义,必须是在书法形成之后的产物. 所谓"书法",是涵盖了"书"和"法"两大范畴
-
英汉公益广告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
作者:
吴会芳
叶向舒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与翻译
修辞手法
英汉公益广告
-
描述:
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
中国大同雕塑全集 寺观雕塑卷 上下
-
作者:
冯骥才主编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汉语
教材
-
描述:
中国大同雕塑全集 寺观雕塑卷 上下
-
图解女性保健百科 最新修订版
-
作者:
王国防 李艳秀著
来源: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雕塑史(学科:
中国
学科:
研究
汉代)
-
描述:
为了让更多的女性走出养生的误区,快速登上健康快车,让健康的阳光雕塑女人动人的美丽。编者特组织有关养生专家精心编写了这本书。在袅袅清茶或幽幽咖啡香里捧读,它会激活你的健康密码,塑造你的完美体态,提升你的优雅气质。本书语调清新明朗,内容深入浅出、简繁得当、图文并茂,是女性朋友保养自身生理、展现青春亮丽、欢渡浪漫时光、享受“性"福生活、消除种种烦恼的知心朋友。
-
中国古代陶瓷玩具
-
作者:
吴景泽编著
来源: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玩具
陶瓷
清代
汉代
中国
-
描述:
我国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陶瓷玩具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已成为一种既具时代特征,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本书编著者从数十年来收藏的自汉代至清代的陶瓷玩具中,选出两百余件,编成专集,并辅以文字说明,印出来供爱好者、研究者赏读,并期望这一宝贵民间艺术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
卫俊秀书法研究
-
作者:
柴建国主编
来源: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汉字
作品集
书法
明代
中国
研究
-
描述:
,但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得心应手,作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辜氏的这些话,正是看到了汉语、汉字的精微处。著名学者钱钟书、宗白华、丰子恺等也都讲过类似的话,各具慧眼,启人良多
<
1
2
3
...
8
9
10
...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