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关于长沙馬王堆一号汉墓內棺棺飾的解說
作者: 于省吾   来源: 考古 年份: 197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左传   几何图案   发掘简报   菱形纹   壁板   盖板   金黄色   羽毛贴花绢   典籍  
描述: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以下称《简报》):内棺四壁板和盖板上贴铺绒和羽毛贴花绢。铺绒用于镶边,作棕色的花枝形几何图案;羽毛贴花绢作菱形纹,系在绢上贴金黄色、黑色等色彩的羽毛而成。按《简报
我的太阳
作者: 吕月琴   来源: 少儿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教材分析   马王堆汉墓   直接控制   上古时代   萌芽时期   一年级下册   《太阳》  
描述: 教材分析: 太阳给万物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它的出没隐现直接控制着明暗和暑寒.主宰着万物生死存亡。早在天文科学萌芽时期的上古时代.人们为宇宙间的种种现象创造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如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
刍议广南句町古国的青铜文化
作者: 姚来卫   来源: 低碳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宜汉墓   句町古国   青铜文化  
描述: 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奴隶阶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研究价值.其中广南句町更是为我国青铜文化的研究,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就广南句町古国的青铜文化进行探析,为读者解密开它的神秘面纱.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作者: 刘建安   来源: 大众考古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安吉   双室   出土器物   墓主   石镞   抢救性   汉墓   蟠螭纹铜镜   考古发掘   椁室  
描述: 米,经发掘清理汉代土坑墓葬6座(M1、M3~M7)、六朝窑炉2座(Y1、Y2)、明代墓葬1座(M2)。六朝窑炉为马蹄形窑,产品为青砖;明墓为长方形双室墓,出土青花瓷碗2件。汉代墓葬皆为竖穴土圹墓,年代为西汉早、中期。6座汉墓可分成三排、四组。面积最大的甲字型墓葬M7位于
工笔人物肖像中的“形”与“神”
作者: 吴磊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人物御龙图   社会环境   中国画艺术   曾鲸   汉墓   工笔人物   写意画   人物形象   人物肖像  
描述: 工笔画成型与成熟都早于写意画,受社会环境和现实功用的影响,工笔人物画在中国工笔画当中又是最早出现并最早定型的中国画分支。楚国汉墓出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那个时期
黑色:东方之韵
作者: 赵影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意花鸟   马王堆汉墓帛画   山水画   审美心理   中国文化   水墨画   审美意识   中国画   中国绘画   随类赋彩  
描述: 黑色:东方之韵赵影我喜欢李可染大师的黑山白水,透过那浓郁的墨迹,仿佛山涧流淌着金色的波光,充溢着缤纷的五彩,飘忽的云雾,升腾的烟蔼,湿润的雨露直浸心灵,这是黑色的诱惑。画贵在“笔意”,画贵在“墨趣”,崇尚黑色,“以墨为上”,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灵魂,是中...
“五独俱全”的刘老五——刘存铭小记
作者: 陶然   贤文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画艺术   书法作品   篆刻艺术   美术编辑   雕塑作品   书画家   濮阳市   艺术创作   马王堆汉墓帛书   书画作品  
描述: 说起河南濮阳书画艺术研究院刘存铭,圈内人大都知道他“五独俱全”。乍一听可能会吓人一跳,其实诚然。他从事艺术创作数十年,对书法、绘画、篆刻、收藏鉴赏、雕塑五艺均有独到之处。 刘存铭,1958年出生于河北乐亭。1960年随父母迁至辽宁省沈阳市,因兄弟排行第五,取号“老五”。
论陕北东汉墓室浮雕的特殊地位
作者: 陈天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北   汉画像砖   西王母   东汉墓   中国古代   石刻   独角兽   “画”   浮雕   汉画像石  
描述: 关于名称 传统的习惯都把汉代墓室内的墓门、墓壁、石棺等上面的浮雕称之为“画像石”或“画像砖”。尤因其盛于东汉时代,故一般称之为‘’东汉画像石”、“东汉画像砖”,即使是雕塑界内也多如此称呼。
汉石刻画在陕西
作者: 王子云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主生活   东汉   中国古代   人物故事   汉墓   陕北高原   陕西   装饰浮雕   古代石刻艺术   艺术特色  
描述: 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传统,早在公元前后的两汉时代,就放射出绚丽多姿的异彩,特别是东汉时代的"石刻画",有了突出的发展,它成为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丽之宝.所谓"石刻画",即考古学家所说的"画象石",它在东汉时代与绘画并行发展,这是用以代替壁画而长久保存的壁面装饰浮雕.东汉石刻画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豪家富室多盛行建造华丽的墓祠、墓室而兴起的.汉石刻画的内容以表现人物故事及墓主人生活情节等为主;雕刻的手法多是在石板上采取"平面减地",形象与环境凸起,类似"剪纸"形式,作风简洁淳厚,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气魄深沉雄大".
马王堆汉墓五彩画屏风浅论
作者: 张晓娅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云气纹   彩绘   菱形纹   屏风   汉代   纹饰   彩画   线描   出土  
描述: "屏风"最早或称为,《文选·张衡·东京赋》:"负斧。"薛综注:"白与黑谓之斧;,屏风,树之坐后也。"《荀子·儒效》:"负扆而坐",也就是背靠屏风而坐的意思。""又或写作"依",《礼记·曲礼下》:"天子当依而立。"孔颖达疏:"依,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挡户牖之间,绣为斧文也,亦曰斧依。"《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可见屏风最早可能是帝王宫殿上设在户牖之间为了挡风而制作的一种家具,后来这种斧也就演变为一种表示帝王权力的象征。到了汉代,这种为帝王宫殿所特有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