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柳宗元的苦与乐:《小石潭记》教后感
作者: 段赵胡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小石潭记  
描述: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一贬再贬,宦海沉浮,命运坎坷。谪居生活的悲凉与凄苦折磨着柳宗元,也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山水游记名篇——《永州八记》。贬官后的柳宗元内心是极度痛苦的,为排遣苦闷,永州
玲珑玉屏
作者: 黄时战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玲珑   收藏   柳州市   题名   玉屏   规格   广西  
描述: 玲珑玉屏
拥抱春天
作者: 赵玉明   来源: 人事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打开   起航   桃花   阳光   柳枝   五彩缤纷   犁铧   返青   种子   琴弦  
描述: 将窗子打开 让煦暖的阳光进来 将心扉打开 拥抱眼前的明媚春光 听!柳枝已将春天的琴弦拨响 看!桃花映红了春天的衣裳 春风吹绿了冰封的思绪 春雨正滋润返青的诗行 离乡打工的人们 在母亲的视线中起航
远离神灵的瓷业崇拜
作者: 郑云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景德镇   民风民俗   窑工   瓷业   崇拜   柳宗元   中国民间   陶瓷工人   二十年  
描述: 悠悠千载,兴亡百代,景德镇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始终是以瓷的光芒来映照的。那么,景德镇的民风民俗,便理所当然地具备了与瓷业崇拜相关的千年血脉。在景德镇陶瓷工人祈神的庙宇里,没有菩萨,没有土地,没有中国民间几千年来都享有香火的各路神仙,只有一捧高岭瓷
千年瓷都史话
作者: 郑云云   来源: 当代江西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景德镇   新平县   颜真卿   瓷都   长安城   唐代   邸店   柳宗元   瓷器  
描述: 第二回唐初名窑有陶霍颜诗文佳话传诗曰: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安在,野草闲花满地头。转眼间就到了唐代初年。相对于北方连年战乱,南方便显得平静许多。这昌江之南的新平镇,已改设
物形印章的发展和转捩 以宋元时期古器物形印章和书刻牌记为中心
作者: 朱琪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大夫阶层   宋代   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元代   牌记   印章   宋元时期   河东柳氏   南宋  
描述: 《珍秦斋藏印·汉晋唐宋元篇》收录有南宋瓷印两方,印面主体为古鼎形式,鼎身内嵌印文,分别为"拾芳"(图1)、"雪艇"(图2),风格十分接近。两印皆为橛纽,印面图文部分字口深峻,应该是在素坯上施刀刻就后
藕韵:“繁弦既抑,雅韵复扬”(蔡邕):读何鸣《诗浅花浓》
作者: 张慧敏   李英榀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描述: 本文对何鸣《诗浅花浓》的读解,拟设为女性的情韵抒发,是走向中年的女性回首、忆往之韵,配以藕喻之,似乎诗人和她的诗都如藕般,深里才显灿亮银白,却裹装一层薄薄黄黄的外衣,还有将千孔隐藏,洞穴幽幽。我的读解与诗本身、与诗人、甚至与自己的文字间,都企图点染出双声之促节、叠韵之荡漾(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桂戏(外一首)
作者: 张丽萍   来源: 诗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守门人   缝纫机   剧团   父亲   刘三姐   小城   桂柳话   乡愁   年轻   黄庭坚  
描述: 台上大花脸小旦青衣 桂话唱着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演义忠孝节义 生死轮回千年不变主题 能叫小时候百听不厌 一次又一次在剧场门口 站到快要曲终人散 戏台上铿锵铿锵声音响起来 守门人才放我们进去 看最后
柳林风声(连载)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天爱学习(六年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文   语文学习   《柳林风声》   小学生  
描述: 他坐在草地上.朝着河那边张望时.忽见列岸有个黑黑的洞口.恰好在水面上边。他梦悠悠地想,要是一只动物要求不过高.只想有一处小巧玲珑的河边住宅,涨潮时淹不着.又远离尘嚣,这个住所倒是满舒适的。他正呆呆地凝望.忽觉得.那洞穴的中央有个亮晶晶的小东西一闪.忽隐忽现.像一颗小星星。不过.出现在那样一个地方.不会是星星。
欧洲青花“柳树纹样”与中国外销瓷
作者: 秦刚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图案   纹样   柳树   青花瓷器   欧洲   英国   外销瓷   中国瓷器   中国式  
描述: "柳树纹样"是多见于欧洲生产的青花瓷器上的一种纹饰图案,它诞生于18世纪末的英国,绘有该纹样的青花瓷器曾在欧洲各国受到欢迎。本文追溯该纹样的诞生与源流,论证它与中国外销瓷上常见的山水楼阁纹之间的衍化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