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1984 条
-
宣德皇帝的青花蟋蟀罐
-
作者:
赵月汀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景德镇
御窑厂
蟋蟀
中国历史
皇帝
纹饰
明代
青花
军政
-
描述:
历史评价宣德皇帝不仅在军政方面有卓越才干,且"好促织之戏"。如今民间收藏蟋蟀罐这一独特的品种时,有这样一个民间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红澄浆、白澄浆。在收藏市场上,永乐官窑和赵子玉蟋蟀罐已很难见到,更别提收入囊中这回事。因此,明代的蟋蟀罐就成了珍品行列。
-
南阳宋墓青白瓷酒具
-
作者:
李伟男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景德镇
透明釉
宋墓
酒具
造型
青白瓷
釉色
南阳市
出土
-
描述:
为主,具有韵律感。通体施透明釉,釉色以青色为主色调,青中闪白,青白相映,极富玉质感,几乎不见开片,积釉处呈淡青色。釉下白胎略闪灰,底足修胎稍嫌粗糙,但仍较坚致,在圈足上有5处垫砂支烧痕。
-
明清官窑中的低温铜绿釉
-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品
陶瓷制作
孔雀蓝釉
低温烧制
官窑
景德镇
绿釉
烧制温度
明清
着色剂
-
描述:
人因为里面含铅较多而称其为"铅绿釉"。根据烧制温度高低,铜绿釉可以划分为高温铜绿釉与低温铜绿釉,在明清官窑中,铜绿釉
-
改来改去的地名
-
作者:
陶短房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明朝
景德镇
中国古代
地名
孔子
改朝换代
更改
金朝
潮流
-
描述:
孔子说过"必也正乎其名",如今愈演愈烈的各地更改地名潮流,其实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改地名的目的各不相同,大体有以下几种。改朝换代,图个吉利。像元朝攻占金朝的中都(今北京)后,定都于此,改为大都。明朝改
-
参透“空白期” 瓷艺流清晖:试论明代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画艺术(上)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统
景德镇
御窑厂
明代
瓷画艺术
青花
瓷艺
瓷器
-
描述: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
-
永乐青花梅瓶1.6亿天价现身 永宣青花:笔锋晕染出文人情怀
-
作者:
周冉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中国陶瓷
永乐时期
中国艺术
纹饰
梅瓶
明代瓷器
中国瓷器
-
描述:
与元青花的"坎坷命运"不同,自明末起永宣青花就开始走红,一直被仿制却始终未被超越。那种来自西域的神秘青料成了个中关键,而文人墨客对缺陷的审美有着异乎寻常的品位
-
陶瓷艺术发展浅谈
-
作者:
江向阳
钟林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明古国
重大贡献
中外文化交流
民间陶瓷
景德镇
人类社会
进步与发展
陶瓷艺术
装饰手法
历史悠久
-
描述: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陶瓷是泥土与火的艺术,是我国伟大发明之一。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陶瓷艺术是纽带,是桥梁,
-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从文明交融走向社会时尚
-
作者:
万明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明交融
青花瓷
社会
海外遗存
时尚
明代
北京出土
御器厂遗址
-
描述:
珠山御器厂遗址发掘和北京出土瓷器三方面的器物实证人手,探究始于唐、成于元的青花瓷,在明代取代中国传统青、白瓷并形成瓷器主流的发展轨迹。认为明初青花瓷流行海外,推动了中国瓷器发展走向的改变,商业化使
-
一件釉里红瓷器的鉴赏
-
作者:
李知宴
来源:
金融博览(财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艺术水平
元末明初
荷花
元代
釉里红
陶瓷艺术
红釉瓷器
牡丹花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元末明初是景德镇陶瓷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青花、釉里红、白釉、蓝釉、蓝釉描金、红釉瓷器等品种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灿烂辉煌,翻开了陶瓷艺术史上的新篇章。其中,釉里红瓷器由于其自身特征更是被冠以"瓷器贵族"的雅号,为人津津乐道。
-
陶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
作者:
吴俊杰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文明古国
文化属性
中国文化
创造力
陶瓷材料
家具设计
发展史
中国家具
工业文明
中国传统家具
-
描述:
作为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器具,家具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家具的物质属性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其文化属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中国家具的现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