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对磁州窑孔雀蓝釉釉下彩瓷香炉的认识
作者: 张钢   来源: 武汉文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雀蓝釉   白釉   腹内   绿釉   磁州窑   划花   绿彩   五大名窑   原始青瓷   釉下彩  
描述: 笔者淘得一件孔雀蓝釉釉下彩瓷香炉,仿鼎形,柱形三足,两耳。胎体厚重,腹内与足底无釉,高14厘米,口径11厘米。胎色灰白,施孔雀蓝釉,口沿饰有卷草云纹,腹部为
明清官窑中的低温铜绿釉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品   陶瓷制作   孔雀蓝釉   低温烧制   官窑   景德镇   绿釉   烧制温度   明清   着色剂  
描述: 铜绿釉是中国传统陶瓷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釉色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以及石末等。由于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所以这些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被称为"铜绿釉",也有人因为里面含铅较多而称其为"铅绿釉"。根据烧制温度高低,铜绿釉可以划分为高温铜绿釉与低温铜绿釉,在明清官窑中,铜绿釉
从陶瓷考古角度论元代景德镇的外来工匠:以青花和孔雀蓝釉瓷器为中心
作者: 黄珊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孔雀蓝釉   外来工匠  
描述: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产生了许多重大创新和突破,应该与元朝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以及整个蒙古帝国范围内工匠的流动有关。关于元朝工匠的流动,文献有一定记载,但没有与景德镇直接相关的,本文拟通过对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和孔雀蓝釉瓷的出现以及青花瓷上波斯文书写的研究,判断元代确有外来工匠参与景德镇制瓷业。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孔雀蓝釉”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元素   制作者   孔雀蓝釉   官窑   彩瓷   景德镇   单色釉   低温釉   明清   青花  
描述: 一、“孔雀蓝釉”简介“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坦言阱,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人们根据该类色釉的日常视觉发色不同而进一步划分所得,统称时可用“翠蓝”一词。限于“翠蓝”不太为人熟知,笔者在本文中就使用“孔雀蓝”
洛阳东郊明墓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孔雀蓝釉   云纹   出土器物   洛阳   明墓   化妆土   青花   墓葬结构   环饰  
描述: 1980年3月,我队配合驻洛解放军基建工程,于洛阳东郊史家湾村北清理明墓一座。该墓形制较大,保存完好,出土遗物比较丰富。兹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地表无封土,墓底距地表5米,正南北向。由墓室、甬道、门楼和斜坡墓道组成。建筑材料以砖为主,砖长28、宽15、厚6厘米。门楼覆瓦。墓门及封门构件,取用石材.基道由封门石处起坡,显有台级。
镇江京口闸遗址出土元瓷供器
作者: 刘丽文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质   孔雀蓝釉   八卦纹   青釉   缠枝牡丹   麒麟纹   考古工作者   元瓷   中华路   京口  
描述: 2012~2013年考古工作者对镇江中华路京口闸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时代跨度从唐代至明清。京口闸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闸,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历经唐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填埋为路。在京口闸元代房屋遗址中出土了青花龙纹鼎式香炉、青釉八卦纹鼎式香炉、孔雀蓝釉贴塑龙纹鼎式香炉,以及枢府釉缠枝牡丹、凤凰麒麟纹双耳扁瓶等瓷供器。地层中还出土了石制佛头、陶质佛手等宗教遗物残件。
更正
作者: 暂无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雀蓝釉   景德镇   再论   步辇图   上海博物馆   工作单位   阎立本   陶瓷考古   美术馆   瓷器  
描述: 本刊2013年第4期《再论〈步辇图〉为阎立本真迹》一文的作者丁羲元,原工作单位为"上海美术馆",并非"上海博物馆";2013年第6期黄珊论文《从陶瓷考古角度论元代景德镇的外来工匠——以青花和孔雀蓝釉瓷器为中心》,页56页下注②不正确,应为刘新园《元文宗——图帖睦尔时代之官窑瓷器考》,载《文物》2001年第11期;2013年第6期目录中《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综述》,作者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珐华器
作者: 黄桂珍   来源: 文博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雀蓝釉   景德镇   历史博物馆   陶瓷发展史   孔雀绿   折枝花卉   孔雀蓝色   博物馆藏品   民族风格   深紫蓝色  
描述: 珐华器是一种具有特殊装饰效果与独特民族风格的陶胎低温彩釉器,在陶瓷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品类。但因时间久远彩釉容易自然剥落,完整精美的珐华器相对少见。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中,有一批西安附近出土、征集的珐华器,造型规整、色彩艳丽。现选其精品介绍如下:
法花初探
作者: 郭学雷   来源: 文物季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粉   孔雀蓝釉   景泰蓝   山西方言   景德镇   助熔剂   琉璃   化学组成   花釉   作品  
描述: 法花初探郭学雷(山西省文物鉴定组)民国初年许之衡著的《饮流斋说瓷》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蒲州一带所出者最佳。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平阳、霍州所出者,其胎半属瓦...
明瓷遗珍 四川博物院藏成都明墓出土瓷器
作者: 张琴   刘仕毅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雀蓝釉   龙泉青瓷   青花瓷器   墓葬   成都东郊   纹饰   成都地区   净居寺   明代瓷器   出土  
描述: 上世纪50至70年代,成都地区发掘了一批明代墓葬,主要包括城东净居寺、胜利公社、前进机器厂;城南红牌楼、衣冠庙;城西三座坟;城北白马寺、五块石等地区发掘的明代墓葬。从墓葬中出土的墓志或者买地券来看,墓主大多是明蜀王府太监,有些墓葬还有准确纪年。墓中出土大量的明代瓷器,从年代来看,纵贯整个明代;从瓷器品种来说,有青花、孔雀蓝釉、珐华和龙泉青瓷等。这些陪葬的瓷器对研究明代瓷器的分期、断代,以及更好的欣赏明代瓷器艺术提供了丰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