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德格】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
创造诗意的空间
-
作者:
顾春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问题
美学问题
艺术创造
雕塑观
现象世界
空间构成
雕塑艺术
雕塑空间
海德格尔
诗意空间
-
描述:
”,从而回到一个“万物一体”的、鲜活的、诗意的、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在世之在”。在此潮流中,时间和空间的二元对立日渐消解,对空间的理解产生了根本转型。今天,一切与造型有关的艺术
-
行者的风景:残忆之园
-
作者:
木木夕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艺术家
都市文明
高科技产物
疏离感
流行文化
作品
诗意栖居
人与自然
海德格尔
-
描述:
都市文明所制造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是人类无法规避的。这样的境遇下,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栖居只能被压缩到一角的天空中,被欲望、流行文化和高科技产物鲸吞蚕食。行者在自然和文
-
雕塑的说教与雕塑的煽情
-
作者:
袁剑侠
海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追问
材料特性
宗教信仰
社会背景
形体比例
美学范畴
雕塑家
人性解放
海德格尔
现代雕塑
-
描述:
”居多。 进入二十世纪,整个世界艺术大环境呈现多元化,在西方,人性解放、欲望膨胀,各种艺术不断解构、重构。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哲学追问》彻底瓦解了“说教”的层层壁垒。现代雕塑以令人惊讶的新观念、新形式
-
形而上的绝唱
-
作者:
唐尧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主义
形而上
整体感
艺术家
抽象表现主义
雕塑家
史密斯
极少主义
哲学
海德格尔
-
描述:
如果说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绘画一直是决定性的开拓与主导力量,那么随着绘画中抽象表现主义狂潮的退却和雕塑中极少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崛起,雕塑在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历史中,第一次取代绘画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
乡情 乡愁 多梦——徐甫生画评
-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现代人生
呼伦贝尔草原
艺术家
画评
人与人
还乡
乡愁
作品主题
海德格尔
-
描述:
童年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几乎是终生的。林语堂就曾说影响他一生的一是他的父亲,一是他家乡的大山。出生在海边的现代舞蹈先驱邓肯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对外部世界的感应最敏锐、最新鲜也最深刻,所以影响也最大。徐甫生移居秦皇岛已经十年,但在他的笔下却从未出现过大海,他的作品主题始
-
论后印象画派艺术思维对中国当代油画的意义
-
作者:
郝文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西方艺术史
客观事物
印象派画家
艺术创作
莫奈
模仿说
海德格尔
油画
认知思维
借鉴意义
艺术思维
西方绘画
整体
柏拉图
现象学
艺术家
创作者
中国当代
认知方式
睡莲
主观感受
印象画派
-
描述:
的目的。在此进程中,艺术家们大都忽略了客观事物引起主观感受的描绘,而只注意了主客之间相互对立的认知思维。这也正是现代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反对的形而上学路径。至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画家,开始不满足于这种浅表的认知方式,
-
后现代艺术深度消解论之质疑
-
作者:
郝文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幽灵
凡·高
深度
意蕴
后现代艺术
作品
艺术真理
海德格尔
后现代主义艺术
油画
-
描述:
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表面化、片面化、零散化及偶发性的倾向,实质上正是对作品深度意蕴的消解。解构先锋德里达针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论提出:"凡·高的油画里面没有幽灵",所谓"幽灵"亦即是真理性的内涵
-
返乡,就是返回本源近旁
-
作者:
徐福厚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图像融合
美术学院
侏罗纪
思考
朱耷
中国画
作品
海德格尔
中国美术
-
描述:
崔强,1974年生,河北行唐人。1995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文学硕士学位,讲师,现为国画系主任助理。2005年《罗浮一梦》第十六届国际造型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2005年《寒林健影》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2006年《阳气动苍源》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获铜奖;2006年《岷山1935》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作品展;2006年《朱耷与侏罗纪的图像融合》第六届工笔画大展;2006年《苍塬毓秀》《寒河出垄》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2006年《阳关故道》2006年中国画年展,获优秀奖;2006年《新瑞鹤图》系列2006今日中国美术大展;2007年《阳关北望》系列参加中国当代实力派国画家提名展暨闽南采风活动。2007年《柴皮岭》参加富山国际水墨公募展;2007年《寒河出垄》参加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生命诚可贵
-
作者:
安希孟
来源:
书屋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哲学
“向死而在”
先行到死
文艺复兴时期
庄子
死亡哲学
向死而生
死亡的恐惧
人的存在
海德格尔
-
描述:
古往今来,为数不少的哲学家悍然宣布哲学就是“叫人练习死亡”,明快的哲学人生观变成了灰暗的“人死观”。这是由于以往时代的生活质量太粗劣,以至使人感到“生不如死”。事实上,斑驳陆离的五彩世界的确令人心荡神怡,流连忘返。我们应当珍爱生命,珍爱自己,提倡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延续生命的伦理学。 有一位诗人赞美“生命诚可贵”,但他却误
-
返乡就是返回本源近旁
-
作者:
徐福厚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家
传统中国绘画
思考
创作
现代人
中国画
作品
海德格尔
世界
-
描述:
崔强,河北行唐人,1974年生。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文学硕士学位,讲师,国画系主任助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